結節是一種體積較小的腫物,稍微大一些的叫包塊,可發於身體任何部位。常見的結節分別有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結節。以肺結節為例,很多人得知自己患了肺結節後,便開始擔心肺結節是不是早期的肺癌?是否需要做手術切除?答案不一定,比如今日分享的兩個案例,一起來看看
患者基本情況一
石某,女,35歲,2019年7月5日初診
主訴:間斷咽部異物感5月余,伴發現肺結節3月余
現病史:自訴5月前農田噴藥工作後出現間斷咽部異物感,當地醫院診斷為哮喘,治療後效果一般。於3月13日在當地醫院查CT及肺功能顯示:右肺上葉磨玻璃結節5.6mm;3月26日肺功能示:小氣道有氣道氣流阻塞性改變。6月7日當地醫院複查CT示:右肺上葉磨玻璃結節6.5mm;平素血壓偏低,貧血,想尋求中醫調理,經朋友介紹到張老師門診處就診。
刻下症:咽部異物感,近半月自覺手部麻木,下肢不適,腹脹,納可,便調,眠差。急躁易怒,畏寒惡熱。舌紅苔少,脈弦數。
辨證處方
辨證:肝火犯肺證
治則:清肝瀉火,軟堅散結
處方:化肝煎合消瘰丸加減
30付 水煎服 早晚分服
複診情況
患者特發消息欣喜告知,30付藥服完後,於2019年8月16日複查CT發現肺結節已消失,非常感謝張醫生。因仍有咽部異物感,想再繼續服中藥鞏固療效。
就診前第二次檢查肺結節6.5mm
就診前第一次檢查肺結節5.6mm
患者基本情況二
林某,男,56歲,2019年1月14日初診。
主訴:體檢發現肺結節2月余
現病史:2018-10-27體檢發現兩肺下葉多發小結節,良性病變可能,建議定期複查,同時有脂肪肝、主動脈壁及冠脈鈣化,未經其它治療,經多方了解找到張老師處就診。
刻下症:無明顯不適,偶有反酸、噁心,性急躁,納可,寐安,大便1次/天,小便正常。無明顯畏寒惡熱,舌紅少苔,有齒痕,脈沉弦。
辨證處方
辨證:肝鬱化火
治則:清肝瀉火,軟堅散結
處方:化肝煎合消瘰丸加減
30付 水煎服 早晚分服
複診情況
2019年6月特發微信告知,回去將藥喝完後,因多方因素未能來複診,後停藥,直至2019年6月3日在上饒市人民醫院複查CT,結果顯示兩肺CT未見明顯異常,肺結節已消失!
按語
此兩例肺結節案,我均以純中藥為治療手段,以西醫CT檢查單數據為療效標準,肺結節均消失,效果顯著。
這是一個很好西為中用的例子,西醫檢查也可以作為傳統「四診合參」的「合參」之一,(點擊:中醫為什麼說「望聞問切」,看望聞問切的畫外音)。中醫不止可以消滅「症狀」,還能消滅「指標」!
此兩例肺結節案,兩位患者均性急、愛發火,舌紅脈弦,張老師均辨為肝火證。肝鬱化火,氣行不暢,最易煎熬津液成痰,痰在身體的具體表現就為各種異常增生,如甲狀腺結節、肺結節、乳腺結節及各種血管瘤、息肉等。我認為治療此類結節性疾病,應該標本同治,以糾正體質之偏為本,或解肝鬱、或化肝火,若陰虛則養陰,瘀血則活血,痰郁則化痰,同時軟堅散結消痰以治其標。
化肝煎出自《景岳全書》卷五十一。主要治療怒氣傷肝,氣逆動火,脅痛脹滿,煩熱動血。本方最大的特點是善解肝氣之郁,平氣逆而散鬱火。化肝煎以煩躁易怒、苔黃、脈數為辨證要點,可用於治療肺結節、慢性膽囊炎、膽囊息肉等多種疾病。
消瘰丸出自《醫學心悟》,僅玄參、浙貝母、生牡蠣三味藥,方如其名,具有化痰軟堅散結之效,加上夏枯草、王不留行、鬱金、天冬、貓爪草、連翹等主要治療各種增生、結節類疾病。
在化肝煎與消瘰丸的基礎上,針對患者各種症狀加減配伍,如病位在肺,用桔梗引藥入肺經,青果、木蝴蝶、錦燈籠清肺利咽喉,垂盆草能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
了解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我的今日頭條號,如有問題請評論留言或者私信給我,出診之餘我會儘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