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武漢解封,支付寶「春雷」落地:服務業開始好起來了!

2020-04-09     電商報

武漢「醒了」

2020年4月8日0時,武漢解封了。

因為疫情按下「暫停鍵」的武漢,終於在此刻重新打開大門,這座被封閉了76天的城市開始慢慢復甦。

在封城的日子裡,武漢人民把婚慶、聚會等私事暫時擱置,自覺居家隔離,將出門頻次降到最低,有效地遏制了病毒的傳播。如今抗疫成果顯現,封鎖結束,人們的生活也開始步入正軌。

這不,解封后的第一天,迫不及待登記的情侶們便不約而同地打開支付寶,使用它的結婚登記預約服務,其人數之多甚至讓支付寶的小程序差點崩潰。

與此同時,武漢的各種美食、美景被搬上支付寶首頁,有2600萬人登上支付寶「雲逛街」,光顧武漢商家的生意,以另外一種方式為武漢加油。「睡眼惺忪」的武漢,這下徹底醒了過來。

如果你以為支付寶只能為做到這裡那就錯了,首頁上線「武漢專區」,只是支付寶的舉措之一。為了幫助武漢乃至全國服務業渡過難關,支付寶一口氣推出了七項舉措,用數字化把服務業商家武裝起來,史稱第二次「春雷計劃」。

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時,馬雲就給阿里全體員工發出了一封名為《冬天的使命》的郵件,說「我們不僅僅要讓自己不倒下,我們還有責任保護我們的客戶」。次年三月,阿里推出一系列措施,竭盡全力幫助國內中小企業乘網際網路之勢衝出寒冬。

11年後的今天,「春雷」再次落地,飽受疫情打擊的服務業終於有救了!

春日一聲驚雷,帶來無限生機

支付寶這次的「春雷計劃」,大致可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引流」。線下服務業要吸引顧客,首先要讓顧客知道自己的存在。而這對支付寶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像上文提到的「雲逛街」就是引流的方式之一。

除此之外,支付寶還推進數字轉型扶持計劃,聯合服務商,為全國500萬線下門店進行數字化改造,並通過數字化收銀助手、卡券營銷、花唄分期、到家服務等,至少為500萬線下門店帶來數十億次用戶曝光。

由於武漢才剛剛解封,線下門店的客流量一時不會太大,但有了支付寶幫助曝光,他們就能傳店名於千里之外,獲取到更多潛在顧客了。

第二步:「借錢」。過去的兩個多月,線下門店的流水驟減,但租金依舊要付,不少店主即使有意開業,也因拖欠房租被業主停了水電,瀕臨倒閉。

看到這種情況,支付寶聯合網商銀行,1000萬小店提供無接觸貸款。其中,針對最困難的36萬武漢小店,提供一個月的免息貸款。有了這筆救命錢,經營狀況不好的小店至少可以撐過寒冬,捱到春暖花開的時節了。

第三步:「優化」。首先是優化流程,為30萬餐飲商戶提供了自提、點餐、到家等無接觸服務,幫助他們達到餐飲業復工的標準,讓顧客可以放心用餐。

其次是優化渠道。很多商家開工前是要提前進貨的,等到貸款入帳再下單就晚了。而通過1688的一站式進貨渠道,商家可以賒帳進貨,如此便大大提升了效率,可謂十分人性化。

最後是優化人才。由於疫情來得太突然,很多人還沒來得及學習就被迫加入了轉型行列。於是,支付寶大學為300萬服務從業者提供了免費課程和培訓指導,幫助他們提升數字化服務能力,用知識改變命運。

第四步:「發券」。發放消費券,無疑是刺激消費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以杭州為例,截止4月6日下午,支付寶聯合政府發放的2億消費券就帶動了22億消費。目前全國已有超千萬商家享受到了支付寶發券帶來的好處。

生物書中講過,生命的起源——胺基酸來自於閃電。而春雷計劃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為這些疫情中的商家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與其搶蛋糕,不如把蛋糕做大

縱觀支付寶推出的一系列措施,阿里巴巴里里外外沒少忙活,又出錢又出力,可謂煞費苦心。

那麼,阿里費了這麼大的心力扶持服務業,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呢?是為了提高自身的聲望,還是單純的出於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其實,不必把事情看得那麼複雜,商人的世界要用商業邏輯理解。從本質上講,阿里的這些舉措,都是為了擴大商業利潤,說白了就是賺錢。

我們都知道,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也就是說,它是一家做平台的公司。淘寶是給個人擺攤的平台,天貓是給品牌商賣貨的平台,閒魚是二手交易平台,聚划算是特價甩賣平台……就連看起來跟賣貨不沾邊的阿里雲,也可以理解為出租伺服器的平台。

對於一個平台來說,自然是用戶越多越好,交易越頻繁越好,所以阿里的利益和這些中小商家是一致的。人們多消費,商家的東西多賣出去,阿里才能多賺錢,因此一個穩定是社會環境、積極的消費氛圍是阿里希望看到的。

在某些新聞客戶端的評論里,經常有人說阿里發展電子商務,間接「搶走」了線下實體店的生意,讓他們越來越難做。這種觀點實為大謬。

阿里在做的,其實是探索一種新的做生意的方式,降低商家的成本,改善消費者的體驗,提高交易的效率,實現平台、商家、消費者的共贏。

從這次「春雷計劃」中的措施也能看出,阿里並不只是保護電商公司,線下服務業也是其重點扶持的對象。因為阿里很清楚,電商是建立在實體經濟的基礎上的,實體門店倒閉了,對誰都沒有好處。

歷史告訴我們,商業帶動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所以無論是電商還是傳統商業,客觀上都促成了同一個結果:

讓我們所處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作者:劉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Jf7XHEBrZ4kL1ViImz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