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造型3要素,你知道嗎?

2020-04-05   曙光花藝

任何造型都是由形態、色彩和質感三個要素組成,插花也一樣。



一、質感


質感是設計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質感是物品的表面特性,如滑順、粗糙等等。插花藝術所用的材質是植物,植物種類繁多,質感各異,有剛柔輕重、粗擴嬌嫩的差異。


由於生長環境不同,野生的芒草和溫室里的花朵以及旱地高山植物與水生陰生植物在質感上均有顯著的差異。


插花時選用不同材質插出的作品風格炯然不同,情趣各異。


花材除了具有天然的質感,經過人工處理,還可表現出特殊的質感。



如剝除了粗糙的樹皮,就會呈現光滑的枝條,鮮嫩的葉子風乾後也會變得硬挺粗糙,表面光滑的竹子,鋸開後竹子的截面呈現的是粗糙的纖維斷面。


同一種花材,不同部位會有不同的質感,如小麥的麥穗表面粗糙,而麥稈則光滑油潤,所以必須細心地觀察和掌握各種花材的質感特性,加以靈活運用。


插花作品要表現花材質感的相互配合協調,產生自然流暢的效果,配合不當則顯牽強、不自然而失美感。


如松枝配菊花比配康乃馨協調,高山旱地植物與水生植物相配則不協調,這是自然式插花需要遵守的法則。


除此之外現代花藝設計有時會以表現質感為主體,通過不同質感的對比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也是另一種表現手法。



二、形態


「形」是花材的基本形狀,「態」則為姿態。造型的基本形態是由點、線、面組成,面積較小的花材可視作點,如小菊、滿天星,或一些小片的葉子等,多點聚合則可連成線,甚至面和團狀。在大型作品中玫瑰、康乃馨都可視作點。



一般葉片較寬可視為面狀,常見龜背竹、綠蘿、春羽等,有些面較平板,有些則有皺紋起伏或缺裂,形狀也各有不同,平板的面經過加工,或捲曲或摺疊、撕裂等等各種手法可使之變形而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線狀花材可使花型挺拔、伸展、擴散或飄逸,產生多種多樣的優美姿態與空間,因此傳統的東方式插花十分重視線條的表現,現代插花也離不開線條。線狀花材的種類十分富,草本植物如劍蘭、晚香玉等等。


木本花材更多不勝數,幾乎所有枝條均可視作線材,最常見的如各種柳枝、桑枝、松枝、竹以及桂花、茶花等等。葉材中也不乏線條,如水蔥、紐西蘭麻、葵芯等等。



許多花材既可作點也可作線或面。如天堂鳥、散尾葵、蘇鐵等許多葉材,正面擺放為面,側放則成線,往往以線示人比面更動人更優美。


因此,插花時要從不同的角度審視花材,以表現其不同的形態。插花者不僅要熟識各種花材的自然形態,必要時還可改造花材,創造自己所需的形態。


通過修剪、撕裂、捲曲、曲折、彎曲、捆綁等等技巧,改變花材的原來形象以滿足創作的需要。



形態不僅是構圖的表現形式,也是作品內涵的媒介,作品的意境可通過花材和花器組成的形象來表達,形象與意境融為一體可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最具創意的作品其最大特點不在於花葉的種類,而是如何運用。


通過創意可以從自然界中最簡單、最平凡的花葉中發掘出美,材料雖然相同,但卻可產生無限創意,有著各種不同的效果。



三、色彩


色彩是構成美的重要因素,西方插花特彆強調色彩的運用。花材本身色彩鮮艷豐富,但如何搭配才能和諧悅目,則需要掌握一些色彩的常識。


(一)色彩的構成 色彩有「無彩色」和「有彩色」之分。


(二)色彩是富有象徵性的,它有冷暖、遠近、輕重以及情感的表現機能。


(三)色彩的設計 五顏六色組合在一起,並不一定美,搭配不好反而使人感到煩躁安。一件作品的色彩不宜太雜,配色時不僅要考慮花材的顏色,同時還要考慮所用的花器以及周圍環境的色彩和色調,只有互相協調才能產生美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