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殺」又來了,和春節一樣的套路,節前「核心資產」漲一漲,節後被爆砸。今日兩市市值蒸發2500億元,但指數層面分化,大跌2.5%,微跌0.16%,上游周期資源股和股的上漲對沖了核心資產跳水。
兩大利空砸盤
對於今天「核心資產」的跳水,有分析認為是兩大原因:
第一,美國財長耶倫此前表示,「未來某個時候可能需要提高水平以防經濟過熱」,核心資產這輪爆漲,最主要原因就是流動性充裕,一旦收緊,市場擔心又一輪殺跌要來。
第二,疫苗股今日跳水,龍頭盤中一度大跌超13%,帶崩其他核心資產。
消息面上,據媒體報道,美國政府5日宣布,支持放棄對新冠疫苗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以擴大全球範圍內的疫苗接種。
2千億券商龍頭被砸跌停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股內部分化,銀行板塊大漲超1%,但券商、表現不佳。尤其是別視作「牛市旗手」的券商股,本來期望數板的開盤漲停,但隨後一路走低,收盤僅上漲2.6%。
而市值超2000億的龍頭券商股更是被爆砸至跌停!市場分析認為,中金公司今日股價跌停與巨額相關。
公開數據顯示,中金公司於2021年5月6日有6073.37萬股解禁,解禁股占流通A股比例為18.92%,占總股本比例為1.26%。
從表現來看,4月30日發布的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59.3億元,同比增長24.4%;實現歸母18.8億元,同比增長46.9%;每股收益0.37元,同比增長29.5%;加權平均ROE 2.67%,同比增加0.04pct,直言「符合預期」。
不過券商股的漲跌從來不是業績決定的。由於具備「風向標」作用,券商股漲跌往往和市場情緒相關度更高,也因此被成為「牛市旗手」,此次拒絕上漲,對於市場情緒的殺傷是挺大的,就看後續有無令股民意外的表現了。
解禁影響的不僅僅是券商股,今日汽車電子龍頭股均勝電子突發跳水,收盤大跌超8%,令8萬多股東猝不及防。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1月中旬見頂以來,該股累計跌幅已經超40%!
龍頭閃崩
馮柳割肉?
而今日恰逢市值200多億的均勝電子定增的1.3億股解禁,有市場人士猜測是高毅資產馮柳砸盤所致!
眾知名機構參與定增
股價跌破成本線
去年11月9日晚間,均勝電子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眾多知名投資機構都現身此次定增認購名單中,包括高毅資產、JPMorgan Chase Bank,National Association、、等。
其中上海高毅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獲配金額最高,約7.65億元。其次是JPMorgan Chase Bank,National Association,獲配金額約5.32億元。位列第三至第五位的分別為嘉實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管理有限公司,獲配金額分別約3.51億元、3.2億元和1.5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均勝電子本次定增價格為19.11元/股,對比上個交易日18.13元/股的收盤家,已經處於浮虧狀態,所以機構砸盤出逃似乎也說得通。
買方、賣方現分歧
公開資料顯示,均勝電子主要業務包括汽車安全系統、汽車電子系統、功能件及總成和智能車聯繫統,主要客戶涵蓋寶馬、戴姆勒、大眾、奧迪、、通用、福特、豐田、本田、日產和馬自達等全球整車廠商與國內一線自主品牌。
而截至一季報雖然馮柳持股不變,之後有沒有減持,公開資料並無顯示。但北向資金不但一季報減持了900萬股,之後加速減持,從3月31日至4月30日,滬深中央結算持股紀錄顯示,北向資金減持了2600多萬股,占一季度末持股總數的26%!
不過買方和賣方機構顯然有分歧。多家賣方機構仍然在最新中看好該股。
比如4月30日研報指出,公司與合作研發48伏鋰電系統以及高壓電池包。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持續上升,智能座艙及新能源汽車業務有望成為新增長點。
東方證券預測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別為0.80、1.00、1.22元,可比公司為汽車電子及零部件相關公司,可比公司21年PE平均估值34倍,給予公司21年34倍估值,對應目標價為27.2元,維持買入評級。
則表示,均勝安全整合基本完畢,公司在手訂單充足,預計公司業績即將迎來向上拐點,新增訂單將逐步釋放。
興業證券預計公司業績在 21Q3~21Q4 迎來向上拐點,根據最新的情況,預計 2021-2023 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10.6/14.8/18.6 億(原 2021-2023 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8.4 億/12.3/15.4 億) , 維持「審慎增持」評級。
當然究竟是買方機構正確,還是賣方機構正確,一切市場終將給出答案。
後市展望
對於後市大盤走向,機構紛紛發表看法。
表示,本輪階段性通脹對基本面的衝擊和對流動性的制約都有限,對估值的壓制也將被逐步消化;5月市場結構博弈加劇,估值將替代業績成為主要驅動,但市場整體將波瀾不驚,建議提前布局通脹和見頂後估值彈性較高的品種。
認為,剔除基數影響,本輪盈利周期高點在今年底明年初。過去牛市的指數高點略提前或同步於ROE高點。今年中性,市場估值矛盾不大。借鑑美股經驗,十年維度,A股估值中樞正在上移。19年開始的牛市未結束,春節後調整是牛市回撤,市場在重建中,智能製造有望成為新主線。
證券分析,估值與籌碼的壓力仍在,信用收縮放緩的背景下,震盪行情不改。進入業績空窗期,繼續擁抱具有盈利動能的中盤藍籌。行業配置上,享受製造紅利,布局科技成長。重點推薦:1)製造:工業設備()。2)模糊的正確,科技成長:新能源(/億緯鋰能/)、電子(//)、醫藥。3)「碳中和」主題:鋼鐵()。
興業證券研判,一季報塵埃落定,需求拉動盈利持續上行,創業板優於主板。往後看,5月如果因為防範化解風險給短期市場帶來擾動,是比較好布局高性價比、優質公司的好機會。二季度在貨幣財政政策出發點可能更多注重中長期結構調整,如雙循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消費等,很難大幅度緊縮。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IRwRHkB9EJ7ZLmJ4CP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