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到,板鯽好釣!別人連竿為啥咱沒口?

2019-11-08   大王的釣魚日記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隨著「立冬」的到來,初冬季節正式開始,一年中垂釣大板鯽的第二個「黃金季節」也到了!大板鯽因自身耐低溫強,個體大消耗體能高,為了能夠保存足夠們脂肪過冬,它們在初冬這段時間的覓食積極性是非常高的。同時白條、麥穗等雜魚耐低溫差,活躍度比以前差了很多。在作釣鯽魚時,因它們出現的鬧窩現象也明顯減輕,這也就提高了板鯽的進窩機率,增加了其上鉤率!雖然初冬大板鯽覓食積極性提高了,但是很多釣友在作釣中卻發現魚口少了,大板鯽並不好釣,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本文就與釣友們探討一下:初冬季節如何作釣大板鯽。

一、出釣選擇小降溫,回溫天氣魚不穩

很多釣友看到這一點會感到奇怪,明明許多文章中寫道:「初冬釣魚要選氣溫回升的的晴天」,可你卻說選小降溫的天氣!其實初冬釣鯽魚,小降溫天遠遠好於晴朗的回溫天!為什麼呢?

鯽魚屬於冷血變溫動物,自己無法產生熱量調節體溫,只能根據水溫變化被動調節,所以它的趨溫性很強。氣溫回升的晴朗天氣,受陽光照射水面溫度上升很快,與水底形成一個鮮明的水溫差!鯽魚在趨溫性的作用下,會離底上浮到水溫較高的中上層水層,並且處於一種「曬太陽」式的慵懶狀態,活躍度差、覓食不積極!

當出現小陰雨天或多雲的天氣,氣溫帶動水溫出現小幅度降溫。雖然水面降溫比較明顯,但是水深超過1.5米時,水底的溫度變化不大,相比水面溫度還要高一些,這時鯽魚在趨溫性的作用下會沉入水底。同時為了補充體能,迎接下一步水域的整體降溫,它們在覓食積極性上要高很多!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回溫的晴天,水面溫度上升過快,鯽魚會上浮到水溫較高的中上層水層,並且覓食不積極!但是在陰雨天水面溫度下降時,水底溫度相對變化較小,鯽魚多會處於水域底層,並且覓食積極性較高!所以初冬釣鯽魚,釣小降溫天不釣回溫的晴天

二、晴天釣早不釣晚,夜釣板鯽也不難

上面說到初冬釣鯽魚,多雲或小陰雨的降溫天好釣,這種天氣白天是可以隨時出釣的,在時間上沒有太大的要求,畢竟一天當中溫度變化不大,魚始終在水底處於一種積極覓食的狀態!這裡主要說一下回溫的晴天,如何選擇出釣時間!

如果在回溫的晴天出釣,最好是釣早不釣中、晚!也就是說釣上午的10點以前,不釣中午或下午。什麼原因呢?這主要還和上面說的水層溫差有關!水溫在經過一夜的熱傳遞後,水面與水底溫度相差很小。早上10點之前,陽光照射還不強烈,氣溫、水溫上升較慢,這時水域整體溫差小,鯽魚還沒有離底上浮的現象,相對來說覓食積極比較好釣!但是上午10點以後,陽光照射越來越強烈,水面溫度上升加速,慢慢拉開與水底的溫度差,鯽魚開始出現離底上浮現象,並且覓食積極性變差

到了下午3點以後,雖然陽光照射不再強烈,氣溫開始下降,但是水溫散熱較慢,水錶與水底仍然存在一個溫度差,這時鯽魚的泳層雖然有所下沉,但還處於一個離底的狀態,並且在覓食積極性上不高!

另外初冬季節,除北方較寒冷的季節外,夜釣鯽魚還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作釣時應注意時間,一般以前半夜12點之前魚口較好。12點以後,魚口隨溫度下降慢慢變差。不過初冬夜釣,晚間較陰冷,需注意防寒及安全!

三、釣點向陽莫找蔭,找蔭勿必找水深

入冬以後隨氣溫下降,鯽魚的活躍度慢慢變差,活動、覓食的範圍也在慢慢減小。一般只會在一些溫度較穩定、食物較多的地方活動、覓食,不會為了覓食特意去較遠的地方活動!所以在冬季釣鯽魚,釣點的位置就很關鍵了,做到人找魚才能有好的釣獲

「冬釣陽」大家都知道,這也說明了水溫的重要性!一個水域有深有淺;有背光有向陽;有亮水有草洞,雖然它們之間的溫度差不多,但是還是會有一定差異。雖然這個溫差很小,但是由於鯽魚對溫度的敏感性,它們是能覺察出來的!在趨溫性的作用下,鯽魚多會選擇棲息於溫度較高的地方,比如水域北岸避風向陽的枯草洞、洄水灣、鏵尖處。這些地方只要水深合適,都是釣鯽魚的好釣點!如果背風的北岸不適合作釣時,在背蔭的地方作釣,最好選擇岸邊為陡坡的深水區,一般以超過3米最好!深水區相對水溫偏高,並且溫差變化不大。

另外到陌生水域作釣時,因對水域的不熟悉,在選擇釣點時,最好通過觀察尋找,以經常有人作釣的老釣點為主。這些老釣點因常期有人作釣,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窩點。鯽魚多會棲息於窩點附近,等待食物的到來。並且老釣點是經過很多釣友試釣得出的,一般為鯽魚洄遊、覓食的必經之路,我們通常戲稱它為「黃金釣點」!不過在老釣點作釣,鯽魚個體要小一些,但是鯽魚在進窩時間上要快很多,魚口也會較多、較明顯!

四、素餌作窩蟲餌釣,葷素搭配效果好

餌料在作釣中是真接誘導魚吃鉤的關鍵,使用不好可能直接導致「光頭」!特別是在冬季,鯽魚活躍度差、開口輕、食量小的時候,餌料的使用更為重要!

釣友們都知道,冬季氣溫低時,用紅蟲、蚯蚓類蟲餌釣鯽魚,效果要遠遠好於商品餌料!這主要是因為冬季水溫低,鯽魚覓食活動少,但體能消耗卻很高。為了保證每次覓食攝取的能量與體能消耗成正比,它們在覓食時更偏向於含動物蛋白較多的食物。這也是冬季用商品餌料時,多用含蝦粉、魚粉、蠶蛹粉較多的腥味餌料為主的原因!在動物蛋白含最上,紅蟲、蚯蚓類蟲餌的含量明顯高於商品餌料!另外在狀態誘魚與動態誘魚上,蟲餌因獨有的鮮活狀態,誘魚效果明顯高於商品餌料!這就是冬季釣鯽魚,用蟲餌作釣比用商品餌料好的原因。

雖然說蟲餌冬季作釣鯽魚效果好,但是它們卻有兩個明顯的缺點——遠距離誘魚和後期留魚效果差。因蟲餌沒有霧化,它本身很難在窩外遠距離誘魚,在鯽魚群進窩後也很難把魚留下。這時就要藉助於酒米類窩料或商品餌料,去打窩誘魚!通過窩料、餌料把鯽魚吸引入窩並且留著,通過紅蟲、蚯蚓的狀態或動態,誘使鯽魚開口吃餌。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冬季釣鯽魚,在餌料使用上最好是葷素給合!用商品餌料的霧化把鯽魚誘來、留住,用蟲餌的動態及成分吸引鯽魚吃餌!

五、線組搭配使用好,小鉤、細線、輕浮漂

冬季鯽魚開口輕且小,線組搭配上不宜使用過大,小鉤、細線、輕浮漂是冬季釣魚的主流搭配!好處是:

小鉤配小餌,在鯽魚開口小時能更好的吸餌入嘴。

細線在鯽魚口輕時,能降低魚吃餌時的擋口現象,並且在傳遞魚口信號時,能減少拉力的摩擦損耗。

輕浮漂吃鉛較少、漂體小,相對浮漂受力排水的體積在漂目上表現清晰、動作大

在這裡建議釣友們主線使用0.6至1.0,子線使用0.4至0.8,魚鉤可以用2至4號袖鉤,浮漂選擇吃鉛量在0.6至1.2克左右的細尾鯽魚漂。總而言之,在冬季作釣鯽魚時,釣組以細小、輕便、靈敏為主!

總結一下:「立冬」過後,雖然天氣越來越冷,水溫越來越低,鯽魚的活躍度越來越差,但是鯽魚的覓食卻不會停止,特別是一些大個體的板鯽!只要我們掌握好出釣天氣、時間,選擇好釣點,使用對餌料、釣組。各個環節結合在一起,冬釣鯽魚一樣會有好魚獲!最後祝廣大釣友們:冬季出釣,大鯽大鯉!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