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癮了!一口氣刷完30集,這種紀錄片,只能國產

2019-12-05     場庫


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296 部 每 日 一 片



今年4月份的時候,V姐推薦了一部可以更100多集的國產紀錄片。

沒騙你,幾個月後,它的第二部就來了——

《早餐中國》第二季

跟第一季一樣的導演團隊,還是35集,仍舊沿襲著一集5分鐘的配置。

豆瓣評分提高了1分,從7.9到8.9。

比起第一季的情懷向,這季看起來「更好吃」了。

不再注重抒情,而是回扣美味的製作過程。

吃早飯,本來就是一件提升幸福感的事情啊。

太上癮了!一口氣刷完30集,這種紀錄片,只能國產

尤其對我們這種在外漂泊的人來說,

透過螢幕看到家鄉的早餐,別提有多想家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早餐有幾種固定的搭配:

包子、油條、大餅、麵條……

太上癮了!一口氣刷完30集,這種紀錄片,只能國產

這些相同的類別,不同的地方可有不同的吃法。

就拿包子來說。

在新疆,就要烤著吃。

新疆吐魯番

烤包子

四四方方,又香又脆。

號稱吐魯番最有名的烤包子店,有多受歡迎呢?

當地人都是幾十個的買,孩子上學前一定要吃到烤包子。

外地人呢,錯過班車也要排隊來買。

如此火爆的秘訣,就在餡料里。

上好的牛裡脊,拌入噴香的羊尾油、洋蔥、孜然等調料。

包入提前擀好的中間厚兩邊薄的皮子裡。

再送入饢坑裡加入煤炭烤制。

等溫度達到270度的時候,麵皮會自然膨脹起來,裡面的汁水呲出,香氣撲鼻。

剛出鍋就被搶光,一早爆碳水吃上三個烤包子,能收穫一天的活力。

而在安徽,包子就要煎著吃。

安徽池州

小粑



對於當地人來說,這個看上去像包子的美味,有一個特別的稱呼:

耙。

豆角蒜泥、蘿蔔蔥花、腌菜辣椒、粉絲韭菜四種餡料任你挑選。

吃法也有很多:

蘸醋吃、蘸辣椒吃或者配小菜吃。

它的做法看上去格外簡單,把餡料包進老面發酵的皮子裡,煎至兩面金黃。

煎耙的時候不能忘了向鍋里洒水,這樣可以保證出鍋後的口感不發乾。

同樣是煎制,杭州的煎包卻有另一番味道。


浙江杭州

煎包



杭州人早飯都會吃點什麼呢?

一屜小籠、一碗蔥油拌面或者牛肉粉絲,再搭配點煎餃和煎包。

煎包的個頭不大,只有一面金黃酥脆。

餡料沒得挑,就一種豬肉餡,加醬油蔥花味精鹽調味。

放入鍋中後澆一盆水,水開放油,7分鐘後撒上蔥花,一鍋噴香汁滿的煎包就製作完成了。

老杭州最愛這種地道的早餐。

還有南京的蟹黃包,吃前先吸一口蟹黃,皮薄餡多,味美不膩。

冬天到了,誰能拒絕一碗熱騰騰的湯麵。

提到面,第一就屬西北。


甘肅蘭州

牛肉麵



這算是一種在全國普及性很高的食物。

不止局限在早飯,一日三餐都能吃。

會吃懂吃的人,會精心挑選面的細度,有人愛吃毛細有人愛吃二細。

一碗面好不好吃,除了湯底,關鍵在面本身。

蘭州師傅在做面的時候,需要使勁搋(chuai)搗,

增加麵筋的彈性和柔韌度。

大火慢燉30分鐘的牛肉,足以讓西北漢子大快朵頤。

太上癮了!一口氣刷完30集,這種紀錄片,只能國產


重慶小面

麵條屆,必須得有重慶小面的位置。

麻辣咸香,搭配小料青菜,一碗下肚滿足且飽腹。

吃嗨的食客,會豎起拇指,朝老闆喊一句「面,霸道。」

小面好不好吃要看辣椒夠不夠味,老闆趙伍專門用菜籽油炒辣椒。

辣椒手工搗碎,不能太細也不能太粗。


浙江寧波

面結面

啥是面結?

就是帶肉餡的豆皮卷。

千張緊緊包裹住肉餡,一定要包緊,不然吃起來不夠勁道。

太上癮了!一口氣刷完30集,這種紀錄片,只能國產

四個面結用草繩混在一起,這就算是一份。

把包好的面結跟豆泡一起下水煮,寧波人吃面,面是輔助,面結才是重點。

當然,很多地方的早飯不止局限在包子、麵條上。

還有湯、米飯、米粉、奶茶、豆腐腦、豆漿等等。

就比如廣西柳州的螺螄粉

很多年輕人的最愛,一天不嗦粉,靈魂不在線。

嗦的就是那個臭味。

你們知道嗎,正宗的螺螄粉里真的沒有螺螄!

螺螄只出現在湯底里,加在粉里味道不好。

老闆選用野生的螺螄,放入松葉草刺激螺螄吐泥後,加入薄荷等調味品炒制加湯,放置一天後,濾掉螺螄留下湯,就可供食客享用了。

山西太原的頭腦,外地人一定第一次聽說。

V姐之前聽太原的朋友形容,說頭腦的味道一般人根本吃不上來,很多太原本地的年輕人都不愛吃,但深受中老年人的青睞。

老太原剛喝頭腦的時候只要1塊,現在已經23一碗了。

愛吃頭腦的人說,這是一種補藥,養生且養胃,男人吃再加點韭菜。

至於它的味道嘛,很難用隻言片語形容。

藕、山藥、羊脊肉、各種藥材是頭腦的固定配料。

重頭戲是黃酒,黃酒搭配麵糊,太原最貴的早餐就此誕生。

像這種神奇的早餐,還有很多。

比如,河南焦作的豆腐湯卯麻燙。

天津的鍋巴菜。

福建長汀的泡豬腰。

北京的麵茶、豆汁兒。

太上癮了!一口氣刷完30集,這種紀錄片,只能國產

寧夏羊雜碎里的面肺。

面肺就是將稀釋後的小麥麵粉灌入羊肺,煮2小時候撈出晾涼。

口感Q軟爽滑。

太上癮了!一口氣刷完30集,這種紀錄片,只能國產

還有一些聽上去就能讓人流口水的早飯。

紅燒肥腸。

太上癮了!一口氣刷完30集,這種紀錄片,只能國產

內蒙古羊肉稍麥。

肉丸湯。

一口氣刷完幾集會發現,

這些短小類似泡麵番的片子裡,不只記錄美食的誕生。

還有穿過街頭巷尾的市井煙火氣。

每集到訪的早餐店都是開了很多年的老店,

簡單的小吃承載著幾代人的青春和日常。

這些店面不大,不華麗,甚至有些簡陋,卻最能喚起你內心的共情。

勾起你對家鄉的思念。

這大概就是美食的力量吧。

唇齒碰撞食物,熟悉的味道從舌根迸發,

一股暖流沖刷多日來的辛勞和負能量。

快節奏的生活下,年輕人的早飯要麼不吃,要麼啃幾口麵包湊合過去。

好好吃飯顯得難能可貴。

好好做飯更是可貴。

這群早餐店的店主每日凌晨起,準備新鮮食材,一直忙到下午。

打烊後才是他們的私人時光,

陪孩子做作業、與老公遛彎,歸入尋常百姓家。

做早餐是他們熱愛的事情,也是謀生的傢伙事兒。

重慶小麵館老闆趙伍,靠賣小面養大了女兒,

營業時間從凌晨4點到下午3點。

問他累嗎?當然累。

可趙伍總是樂呵呵的,他說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女兒好好的。

赤峰市賣對夾的夫妻,經營早餐店多年,疏於對孩子的陪伴。

如今,兒子長大,也加入了早餐店,一家三口齊力往前奔。

面對爸媽的虧欠,成年的兒子自我安慰「他們不管我,我自己玩的挺好。」

都說親戚開店傷感情,池州小粑店三姐妹開店23年,也吵也鬧,但不散。

除了性格互補,她們審時度勢的生活智慧讓小店越來越紅火。

還有陌生人因為一家早餐店,處成了親人。

他在湖北荊州一家做早堂面的店,一待就是28年,女兒結婚的時候還是老闆親手操辦的。

早餐為什麼好吃,因為做的人有愛,帶著感情做出來的東西,味道不會差。

就像海報里寫得那樣「我認真做,您慢慢吃。」

吃罷早飯,孩子們忙著上學,年輕人趕去上班,老年人愜意暢談,一天就此開始。

這不就是所謂的平淡且溫馨的市井生活。


你們家鄉最好吃的早餐是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Fdg5G4BMH2_cNUg80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