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孩子後,孩子這些反應其實是「求救」信號,可很多父母不在意

2019-07-19     育兒小焱焱

很多家長都反對打罵孩子,但是當孩子犯錯時,自己又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相信很多父母自身都有過被長輩打罵的經歷,而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也會產生打罵自己孩子的衝動。

教育孩子,再多的理論也沒有實際來得管用。結合科學合理的育兒理念,針對具體事宜靈活改變,這才是聰明的父母應該做的。很多父母在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都會打罵孩子,然而等情緒發泄完,家長往往就放任不管了。當孩子出現這3種反應時,其實是在向父母「求救」。

1.封閉自己、突然變得異常內向

孩子犯錯在所難免,而家長進行懲罰也不是為了讓孩子承受皮肉之苦。家長希望孩子在苦痛中吸取教訓,同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很多時候,孩子在批評和指責中已經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

但是面對爸媽的打罵和極度惡劣的態度,他們的內心往往會一下子承受不了。有些孩子會直接頂嘴進行反抗,有些孩子會跟家長據理力爭,但是有些孩子在父母的強壓之下選擇了沉默。

如果孩子出現了不同尋常的沉默,突然變得非常內向,甚至把自己封閉在房間裡,那說明家長的懲罰太「過」了。如果不及時進行心理輔導,那可能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2.長時間哭泣

孩子嘗試到皮肉之苦後往往會哭泣,這是一種正常反應。而很多家長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也對孩子的一些反應了如指掌。我們也必須承認,一些孩子在眼淚中確實獲得了成長。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眼淚表現出了冷漠,因為這種行為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但是倘若孩子出現了長時間哭泣流淚的情況,那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

這說明這一次的處罰方式不對,或者說孩子確實有什麼難言之隱,更有可能表明家長沒有顧及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及時進行一次溝通、撫慰孩子的情緒,這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3.有過激反應,比如「離家出走」

相信很多孩子都曾經有過「離家出走」的衝動,甚至有些孩子還付諸了行動。而在叛逆期的時候,孩子更是會產生類似的想法。

如果家長在懲罰孩子之後,孩子出現了過激的反應,比如打砸東西、辱罵父母、離家出走等,那說明家長平時的教育方法出現了很多問題。

這時候父母要做的,不僅僅是進行溝通這麼簡單了,而是要好好審視下自己的教育體系,看看究竟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如果家長在這種時候選擇無視,那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

​結語:對於要不要打罵孩子的問題,每個家長心中都有自己的考量。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適當打罵孩子是可取的。然而打罵和懲罰不是目的,聰明的家長會把打罵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

僅僅對孩子進行打罵,然後置之不理,這是最不負責的表現。儘管很多時候孩子能夠自己吸取教訓,但是如果有以上反應,那說明孩子正在向父母「求救」。這個時候,重視孩子的內心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AVY6GwBJleJMoPMDjb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