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內容電商:一天賣光整棟百貨大樓!這些「導購」是怎麼讓你瘋狂剁手的

2020-09-06     電商報

原標題:解碼內容電商:一天賣光整棟百貨大樓!這些「導購」是怎麼讓你瘋狂剁手的

作者:電商君

來源:電商報(ID:kandianshang)

購物可以說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無論是開心還是空虛寂寞冷,無論是饒有興致還是閒得發慌,通通可以用買買買來解決。

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原因讓你如此熱愛「剁手」?

購物帶來的快樂必然是其中一個因素——通過「剁手」,我們可以占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宣洩無處安放的壓力,擁有無限的愉悅。

就如同電影《天生購物狂》里說:「我喜歡新衣服,要是每個人每天都能穿上新衣服,憂鬱在這個世界上就無處容身了。」

此外,電商平台的推波助瀾也是非常重要的外在動力。它們不斷進化,巧妙地促成你每一次下單的行為。

近幾年興起的 內容電商,可以說是最好的例子——它是如此潛移默化,以致於你根本發現不了這其中的推廣痕跡。它又是那麼神乎其神,讓你鬼使神差就下了單。

它的存在充分證明了一件事情——種草這個行為,是人類一輩子的終極事業,誰也逃脫不開。

薇婭和李佳琦的帶貨能力堪比一個頂級商場

什麼是內容電商?簡單來說,它是通過運用IP、KOL、 直播、熱點事件等創造 優質內容,吸引粉絲,推動粉絲轉化為消費者的這麼一種新型電商模式。

一般來說,內容電商分為兩種形態。

一類是電商平台的內容化。傳統電商平台通過建設內容體系,來吸引消費者。

比如淘寶,大力推行直播,以此來推動銷售。還有我們在淘寶上點進商品主頁,都會看到一個商品介紹的短視頻。這個短視頻也是阿里全力主導推動的,讓不少店鋪的成交轉化率提升了20%。

另一類是內容平台的電商化。內容平台為了豐富變現模式,發力電商業務。

比如小紅書,剛開始只是個種草平台,後面發現用戶們在種草之後都有拔草需求,於是開始建設電商生態。

還有抖音快手這類短視頻平台,發現視頻式的展現方式可以促成消費者下單,於是發力電商,上線電商功能,在平台內部建設電商閉環。

你能在這些內容平台上,買到你想要的任何東西。

為什麼這些平台紛紛轉型? 主要是因為,內容電商的潛力太大了。

其一,內容電商能通過優質內容來提升用戶關注度、打造用戶粘性,成為高效獲取流量的入口,從而解決了電商平台獲客難的痛點;

其二,內容電商是以KOL為核心來圈定人群的,具有很高的忠誠度、信任度,銷售轉化率居高不下,解決了品牌商和中小商家營銷效果差的難題;

其三,內容電商的玩法很多,包括圖文、短視頻和直播,充分滿足了年輕消費者對於娛樂的需求。

當然,最重要的是,內容電商能更直接更大規模地促成消費者的「剁手」行為,堪稱神不知鬼不覺。

可以這麼說,內容電商的帶貨能力強到刷新三觀:

國貨美妝品牌Colorkey 入駐小紅書之後,銷量達到了1000%的增長;

快手散打哥通過短視頻一天帶貨1.6 億

李子柒的淘寶店開業6 天銷售額便破千萬

2019年」雙11」期間,薇婭和李佳琦分別實現成交額27億和10億。要知道,上海萬象百貨一年銷售額是20億。薇婭和李佳琦的帶貨能力堪比一個頂級商場。

如果這麼說,你還不能感受到內容電商的實力,提供個數據給你—— 傳統電商的購買轉化率為0.37%,而在內容電商這裡,這個數字是驚人的20%。

它的實力何以這麼強悍?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析其底層邏輯。

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

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說過這麼一句話:每個人都有模仿他人的習慣,而這種模仿是最基本的社會關係。

模仿可以說是人類的本能。不是有一句話這麼說麼——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

孩童往往牙牙學語,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而成年人呢,則喜歡在各類社交媒體中,模仿偶像的衣著打扮,效仿網紅的各類擺拍,學著一個又一個的網絡用語。

內容電商平台十分清楚這樣的模仿心理有多麼強大。 他們有意識地在平台內部引導模仿行為,比如找來一批又一批的網紅使用產品。

當一個女性刷小紅書的時候,看到一個網紅塗上眼影,頓時變得花枝招展,就會對她產生羨慕和嚮往,繼而產生這樣的心理:我像她一樣用上這盤眼影,也會變美麗。

這名女性下單眼影之後,不管有沒有變美,都會在這樣的模仿過程中產生愉悅和期待。

網紅光鮮亮麗的形象,往往會讓消費者產生「買了這個你就跟我一樣」的美好幻象 ,從而產生一種虛假的身份躍進。

這正是內容電商平台用的巧妙招數。

此外,內容電商平台還很擅長將情感與商品聯繫在一起。

在一般的消費過程中,消費者是基於需求去購買一件商品的,但這太過於理性。

而內容電商所打造的消費過程,會將產品與歡樂愉快的情緒聯繫在一起。久而久之,消費者就會將這些積極的情緒轉移到產品上,心甘情願買單。

抖音上月銷量達一百萬份的李子柒螺螄粉,是這樣推廣的:

鄉村女孩和奶奶在山野間共食一份螺螄粉,畫面溫馨動人;

年輕小伙找來爸爸體驗螺螄粉,堪稱大型「真香」場面;

空巢女孩給自己做了一碗螺螄粉當夜宵,大快朵頤。

提煉這些短視頻的關鍵詞,共同點是溫暖、美好。商家通過這樣的方式,試圖將李子柒螺螄粉與親情、家庭、溫暖聯繫在一起。

消費者下單螺螄粉,有可能不止因為它的味道,還會因為它讓自己想起了小時候媽媽做的螺螄粉味道,又或者它能感動人心的內核。

對用戶心理的精準把握,是內容電商平台致勝的法寶。

網紅的三種人設

網紅無疑是內容電商的關鍵一環。

電商的購買場景分兩種:一種是主動購買,比如我今天想買個水杯,會去淘寶京東搜索。另外一種是紅人推薦,我在社交媒體平台刷到這個網紅推薦的洗髮水,基於對她的信任,我選擇下單購買。

在後一種場景中,消費者雖然沒有明確的購買目的,但會因為情感的偏好,加快決策過程,形成購買動機。

網紅在這其中起到的作用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事實上,內容電商的網紅帳號類型主要可以分為三種: 專業型、促銷型和人設型。

每個網紅都會產生類型的疊加,從不同的維度促進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抖音的「老爸評測」可以說是專業類型的紅人代表。

作為一個生活科普博主,他跟粉絲科普過各種各樣的生活內容:運動飲料健不健康、哪款午餐肉最好吃、什麼樣的蔬菜要焯水、不粘鍋塗層掉了還能不能用……

這些生活乾貨,為粉絲提供了專業領域方面的指導,從而降低了粉絲的消費選擇成本。

久而久之,粉絲會對他產生信任感,覺得他對產品的認知程度上很深刻,進而相信他推薦的商品在質量方面十分可靠,值得購買。

近一個月里,老爸評測做了12次直播,總共創造了227萬的銷售額。可見這種基於專業度的網紅模式還是有很多網友買帳的。

而薇婭則可以算是促銷類型的紅人代表。

薇婭作為頭部主播,由於具備了較強的議價能力和渠道,所以能夠從品牌商那裡獲取最折扣的商品——原價228元的凝膠面膜,她賣139元;原價35元的魚豆腐,她賣19.9元。

誰不喜歡賺便宜呢?這樣的深度折扣,可以說是網友看她直播的最大驅動力。

然而事實上,世界上最貴的東西,其實是打折商品。本來不花錢,你還可以省下一筆錢。因為貪圖折扣而花錢,你始終是將錢花出去了。這不正是內容電商平台的一種套路嗎?

最後,快手的辛巴應該是人設型的典型代表。

辛巴為自己打造了「農民企業家」、「農民的兒子」的人設形象,最大程度貼近他的粉絲。

要知道,快手的用戶普遍來自小城鎮和農村,收入和文化程度不高。一個如此自降身價的網紅,會讓他們產生「這個人和我一樣」的認同感,進而產生好感。

這樣的情感聯繫產生的轉化率是驚人的。去年雙十一期間,辛巴在短短2 天達成了 4 億銷售額 。老鐵們一邊高呼「永遠支持你」,一邊下單買買買。

網紅與內容電商平台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場財富神話。

內容電商平台的千層套路

消費者每花多一秒時間思考,都可能將自己推向「放棄購買」的邊界。所以內容電商所要做的,就是盡全力討好消費者,縮短消費者的決策時間,促成購買行為。

首先,根據用戶喜好進行算法推薦,提高信息分發的效率和準確性,提升人與商品之間的匹配度。

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讓你爽,你想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

抖音用戶應該深有體會。如果你是年輕的都市麗人,抖音就會給你推送美妝、穿搭視頻;如果你是家庭主婦,抖音就會給你推送美食、生活技巧類視頻。

小紅書實則也是這樣的分發邏輯。它基於用戶畫像,呈現瀑布流的個性化推薦頁面。如果你熱愛旅遊,小紅書會給你推送景點筆記。如果你即將留學,它會給你推薦留學乾貨。

這樣的分發邏輯極大地滿足了用戶,讓用戶產生了「你懂我」的驚喜感。在這樣的場景之下,平台適時給用戶推薦他心儀的物品連結,他自然會心甘情願下單。

其次,設置沉浸式和場景化的體驗,讓用戶的「剁手」行為停不下來。

抖音具有生活化,場景式、演示類的多元化的宣傳內容,可以降低人們對於硬性廣告的衝擊反感,從而幫助產品植入。

此外,抖音的介面是單列全屏沉浸式,視頻自動播放,可無限下劃。

這樣一來,你的世界仿佛只有抖音,沉浸感十足,你往往刷個幾小時短視頻都停不下來。足夠長的時間,讓你下單的幾率也變大了。

淘寶直播也是如此,全屏沉浸式,而且看不到時間。你就如同進入了一個缺乏空間方位感的大賣場,再難找到出口。

再者,建設完備的電商生態,提升購物體驗。

這一點主要是針對內容平台而言的。試問內容平台如果不具備完善的電商基礎設施,又談何銷售成交額呢?

從布局DOU+、商品櫥窗、抖音小店、自建電商小程序等一系列產品,再到完善抖音購物車功能、打通「魯班」 ,抖音為電商提供了完備的體系。

快手則接入淘寶、有贊、魔筷等第三方電商平台,與京東、拼多多達成合作,為用戶提供更便利的購買場景。

內容電商平台搭好了一個偌大的戲台子,就等著唱一齣好戲了。

新的風暴已經出現

內容電商已然成為電商發展的大方向。可以這麼說,它是傳統電商的有利敵手,將對傳統電商造成巨大的衝擊。

首先,傳統電商普遍面臨的問題是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流量越來越貴。2012年,電商平台需要花69元的廣告費來獲得一個新用戶。到了2016年,這個價格漲到250元,足足高了三倍多。

而內容電商依靠網紅和主播提高轉化率,增加用戶在線時間,提供增量消費,輕而易舉獲取源源不斷的流量。

其次,傳統電商就是最基本的人找貨,屬於貨架式電商,消費者如同在超市裡面進行自助型購物,想了解什麼商品只能自己搜索和查看。

而內容電商將這一過程變成了 「貨找人」,平台是如同 導購一樣的存在——短視頻和直播主動展示更多產品信息,甚至還能挖掘消費者的隱藏需求,提高人和貨的匹配度,讓消費者省時省力省錢。

再者,傳統電商構建的購買流程是消費者需要什麼就買什麼,整個過程是冰冷沒有人情味的。

而內容電商,在人和商品之間還連結了內容,賦予了情感和情緒, 讓購買變得有溫度,有趣味。這毫無疑問可以提升消費者的購買體驗,實現消費升級。

要知道,淘寶此等傳統電商的翹楚早已轉型做內容電商。當風吹起的時候,其他電商平台如果再不抓緊時間轉型,就晚了。

值得注意的是,內容電商平台的潛力還遠遠不止於此。

目前,體量最大的淘寶直播,滲透率也僅有3%,未來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而隨著VR技術的進步,內容電商平台將迎來更極致的商品展示方式,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可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見,尚有一個廣闊的市場藍海,等著電商平台們乘風破浪。

新的風暴已經出現,大海洶湧澎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ALiY3QBd8y1i3sJY4m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