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舉人如果沒考上進士,能夠做什麼官?

2022-06-04     星界歷史說

原標題:古代的舉人如果沒考上進士,能夠做什麼官?

隋唐以後,科舉制度逐漸被完善,出身貧苦的讀書人若想出人頭地,科舉幾乎是唯一的出路。

數十載的寒窗苦讀,在科舉的層層選拔下,被劃分為不同等級的人才,分配到不同的官職。畢竟每次的科考狀元只有一位,並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好才華、好運氣,能夠躋身一流文人之列。

與狀元、榜眼比起來,舉人的身份並不高,能夠選擇的官職也不多,很可能排一輩子都趕不上好時機。那麼,舉人究竟能做什麼官呢?

首先,我們來盤點一下古代的科舉制度。科舉考試主要分為常科與制科,常科的舉辦時間是固定的,若皇帝突然遇到臨時需求,即可開設制科。通過最初級的選拔之後,可以被縣裡賦予「童生」的身份。

童生顧名思義,就是一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他們雖有學問,卻並沒有做官的資格。縣府考試通過以後,就是「秀才」的身份,如果以現在的教育等級來劃分的話,和高中畢業差不多。舉人是古代的讀書人進入官場的第一步,舉人選拔考試通常是三年一次,能夠脫穎而出說明學問還不錯。

事實上,大部分讀書人都止於舉人這一步,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中進士的人不會超過總人數的十分之一。進士考不中還可以再考,只要他活得久,就有很多次機會。

進士後面還有考試,有些人被分配到地方做知縣,能走到哪一步端看個人能力;還有一些人成為翰林院中的庶吉士,準備接受朝廷的再教育,這才是最拔尖的人才。常言道「非翰林不入學士」,對於古代的文臣們來說,翰林院是相當理想的去處。

舉人身份是官場的「敲門磚」,通常情況下,舉人可以參加三次進士考試,如果始終過不了的話,就可以回家另謀出路了。

全天下有舉人無數,吏部會根據他們的成績、年齡、長相等方面綜合考量,然後再進行排序,運氣好的話能迅速找到空缺,運氣不好就是無窮無盡的等待。

當然,舉人能夠選擇的官職並不多,大部分都是一些芝麻綠豆的小官,除非真的有「祖墳冒青煙」一說。可以這樣理解,考上舉人只是身份的代表,能領到朝廷按時分發的俸祿。

舉人做官的機會不多,要麼是縣丞這樣的小官,要麼外派到貧苦的地方做縣令,甚至十年八年都看不到晉升的希望。當然,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舉人身份還是蠻吃香的,代表著這個人不再是白身。

《范進中舉》這篇文章大家都讀過,自從范進中了舉人,他岳父的態度立馬變得迥然不同,可見用處不小。在古代,大部分人都是需要繳納賦稅的,若家中有人中舉,那待遇可就天差地別了。

舉人不需要納稅不需要服徭役,因此,一些鄉紳大戶會討好鄉中的舉人,把自家的田產歸到舉人名下,這樣可以省很多錢。當然,這種行為並不合法,只是朝廷暫時不願理會罷了。

在官場上行走,舉人的身份實在是太低,很多人窮極一生都無法晉升,最幸運的也不過是六品地方官。但若是考中了進士,就可以從七品官職開始做起,進士的起點就是大部分舉人的終點。

除了進入官場以外,還有一些舉人選擇回鄉發展教育,他們的身份便是「活招牌」,能吸引大批生源。而且,舉人不受當地小官的壓制,見面也無需行禮,照樣可以混得如魚得水。

其實,古代人如果想入仕為官,科舉並不是唯一的途徑,比如說軍功、鄉薦、蔭庇等等,都是比較理想的捷徑。

一些讀書人苦無出路,便在高官身邊做幕僚,跟著他們結交顯貴、打開人脈,未來的發展猶未可知。如果能拜到名師門下,也是不錯的出路,互相扶持靠的就是利益與交情,同窗之情彌足珍貴。

當然,舉人做高官雖然困難,但並非沒有這樣的人才,比如說大清名將左宗棠。左宗棠原本是籍籍無名的舉人,當時的大清朝正處於亂世當中,他不甘心就此虛耗一生,這才有了後來的赫赫威名。

在圍剿太平天國的運動中,左宗棠屢建奇功,官職也越做越高。然而對他來說,舉人身份始終是個遺憾,也決定著他以後的官職、前途乃至諡號。幸運的是,光緒皇帝登基後特開恩科選拔人才,左宗棠再也坐不住了,立馬向朝廷請辭參加科考。

慈禧太后是個聰明人,她非常清楚左宗棠的個人能力,如果因為進士身份而受限的話,顯然是朝廷的一大損失。而且,此時的左宗棠並非決意請辭,只是以退為進的手段而已,讓他如願也未嘗不可,沒必要寒了英雄的忠心。

後來,慈禧太后破例賜左宗棠為進士,正因如此,他去世後才得到了諡號「文襄」,可見出身是多麼的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左宗棠的「第一學歷」乃是舉人,所以比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諡號都要低。

古代的讀書人埋頭苦讀,為的就是擺脫自身的身份謀個出路,同時也能為家裡人增光添彩。為了培養這個讀書人,往往要傾全家乃至全族之力,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

在科舉制度上,舉人的等級與進士是相鄰的,但待遇卻是天差地別,如果想有更好的仕途,必須從一開始便奠定好的基礎。

武將可以通過戰功來晉升,只要在戰場上敢拚命,就有機會獲得更多的賞賜、更高的官職。可文臣與武將不同,所謂政績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若皇帝看不到、無人願引薦,就意味著碌碌無為一生。

當然,個人能力也是很關鍵的,即便入朝做了官,也得面臨一年一度的考核,渾水摸魚早晚會被淘汰。最重要的一點,入朝為官要懂得察言觀色,有些人才貌平平、木訥固執,也註定走不了多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9e04673ff8d92e201c85c52770b15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