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明朝開國元勛徐達的死,後世一般都把原因歸咎到朱元璋身上。
徐達當時正身患「背疽」,最忌諱燒鵝這類食物,而朱元璋卻特地賞賜他一道燒鵝,徐達含淚吃完後,隨即一命嗚呼。
那麼,真實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首先,在清人編修的《明史》以及明人所修的《明史錄》中,徐達的確是身患「背疽」而死。
其次,所謂朱元璋賞賜食物,曾在徐禎卿所著的《翦勝野聞》中有過記載,但具體是賞賜的什麼食物,並沒有詳細說明。
朱元璋賞賜燒鵝這個記載,最早是在清代中葉趙翼所著的《廿二史札記》中出現的。
趙翼是清代著名的史學家,《廿二史札記》也被稱為「清代三大史學名著」之一,但在這件事上,趙翼所採用的這個說法,應該是綜合了正史、野史和民間傳說提出來的,其真實性還有待商榷。
徐達和朱元璋是髮小,從小就是好朋友,明朝建立後,二人雖然變為君臣,但並沒有影響二人的手足之情。況且,徐達的功勳,朱元璋也是心知肚明,否則也不會稱他為「萬里長城」,對他非常尊敬。
朱元璋之所以屠殺功臣,一是他們氣焰囂張,於律法置若罔聞,且有結黨營私之嫌,故而殺之以儆效尤。二是為子孫後代著想,因為太子朱標英年早逝,皇太孫朱允炆不論是年紀資歷,還是威望能力,都有所不足,等到日後登基後,那些開國功臣很可能會成為重要的阻礙力量,因此,朱元璋不得不痛下殺手,以絕後患。
而反觀徐達,即使功勳卓著,但為人謹慎,循規蹈矩,從不逾矩法度,也不會幹涉朝政,更沒有結黨營私之嫌。這一點,朱元璋也是知道的,並多次讚揚他。
而且,徐達與朱元璋曾有過聯姻,互為親家,換句話說,徐家無論怎麼做,都不會對朱家的天下形成威脅,而是榮辱與共。
總之,徐達是一個值得朱元璋「託孤」的人,而不是「後患」。
況且,徐達雖然比朱元璋小4歲,但是身體卻沒有朱元璋硬朗,身患「背疽」時,其實就已經不久於人世了,朱元璋既然知道這一點,實在沒有必要再對他痛下殺手,落得個「屠戮手足」的惡名。
所以,徐達之死,都是因為「背疽」惡化所致,所謂的朱元璋賞賜燒鵝一事,漏洞百出,疑點頗多,趙翼記載這個故事,其實也是別有用心的。
當時,貶明抬清是主流,不論是官方修史還是個人私著,說到底都是為了穩固統治,把所有罪名都安在朱元璋這個「冤大頭」身上,其實也是當時的主流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