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樂夏》之後,馬東又開始做喜劇節目了,觀眾褒貶不一

2021-10-16     鄭捕頭

原標題:《奇葩說》《樂夏》之後,馬東又開始做喜劇節目了,觀眾褒貶不一

幾乎是無縫連接,笑果的《脫口秀大會4》收官兩天之後,米未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上線。

從各方的反應來看,《喜劇大賽》目前引發的關注並不算多——至少不像米未的老節目《奇葩說》和《樂隊的夏天》那麼多。看到節目中一段段新喜劇,有說好笑的,也有說尷尬的,褒貶不一。

|

馬東做喜劇節目,似乎是順理成章的。這是今年4月份我聽人說起米未要做喜劇競演節目之後,第一時間冒出的想法。

《奇葩說》已經做到第七季,它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好笑作為節目追求的目標之一。即使是《樂隊的夏天》,馬東和各位嘉賓的你來我往,與台上歌手的互動,也無不透出歡樂的氣息。

對於如何把節目做得好笑一些,馬東應該是有經驗的。更不用說基因方面,他是馬季的兒子,從小就對相聲和包袱兒不陌生,如果說悲涼是他的底色,那麼幽默大概是他的本能。

今年6月的時候,我接觸過《喜劇大賽》劇組,大致了解參演其中的喜劇都屬於哪類喜劇。那就是新喜劇,主要是更為簡短的素描喜劇,也就是美式喜劇sketch。相聲,脫口秀,即興喜劇,還有類似春晚作品的傳統小品,這個舞台都暫不歡迎。

相比相聲和小品,sketch沒有那麼多程式化的規程,結構也不需要那麼完整,場景更單一,衝突更集中,沒有那麼多的起承轉合。

這一類表演,在北京的單立人喜劇就經常上演。單立人每年組織的原創喜劇大賽,除了常規的脫口秀比賽,還設置有新喜劇的賽程。很多新喜劇讓年輕人看到負擔不那麼重的輕小品,舞台設置也非常簡單,很多時候擺兩把椅子就演了起來,但大家還是很容易被逗笑。

|

如果說單立人組織的一部分喜劇是新喜劇,這本來就是一個比較新的說法,那麼馬東在節目上剛一亮相,給出的概念就顯得更加新奇——新新喜劇。

有點兒類似於當年新新人類的說法,意味著這種喜劇更加自由,更加不受束縛,更加天馬行空。從第一期《喜劇大賽》亮相的作品來看,也的確如此。

胖達人組合的漫才《大巴車上的奇怪鄰居》,就是擺兩個椅子就開始表演,觀眾也不明白為什麼那個乘客偏要在公交車上認弟弟。三狗三狗組合的《三狗直播間》更是無厘頭到飛起,兩個主播和現場記者快節奏上演了一場「社死」直播。

《大巴車上的奇怪鄰居》

另外,哈哈和哈組合的《網際網路體檢》,把視頻平台令人吐槽的習慣性操作,與普通人的體檢過程結合起來,醫生護士直接模擬視頻廣告和暫停場面。又一輪組合的《一心不二用》的劇情,是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場景,三缺一組合《父子的心聲》則是把音樂劇和喜劇進行結合。

《網際網路體檢》

《一心不二用》

當晚受到普遍肯定的表演,是來自有點上頭組合的《三毛保衛戰》。三位話劇演員身穿黑衣,模擬一個人碩果僅存的三根頭髮的抗爭,爆笑的台詞動作加上用心的舞台呈現,讓現場的觀眾、嘉賓以及演員,全都笑出聲來。

《三毛保衛戰》

光頭徐崢笑聲最響亮,他從大學時期就開飽受脫髮的困擾,看到舞台上三根頭髮的自白大呼同感。

|

《三毛保衛戰》受到幾乎一致的肯定,《三狗直播間》則引發了一場爭議。

在宋木子等三位演員上台之前,嘉賓之一的李誕就給大家打預防針,下面是一個撒狗血的表演。果不其然,幾個人在台上剛嚴肅一分鐘,幾乎講不出道理的無厘頭表演就開始出現,逐步升級直到演出結束。

《三狗直播間》

在他們的表演過程中,能夠看出嘉賓和觀眾也都笑得比較盡興,但在隨後的點評環節,就有人提出了異議,他就是在座的喜劇編劇尹琪。尹琪此前是趙本山小品的編劇之一,曾參與創作過春晚小品《不差錢》《捐助》《同桌的你》,趙本山、宋小寶、趙海燕等人表演的《相親》和《相親2》也是他參加創作的。

習慣操作這種更為複雜的結構喜劇,尹琪現場就表達出對《三狗直播間》風格的不適應。也許是礙於很多人的面子,尹琪說得比較隱晦,大意是這種喜劇和表演對演員來說容易自嗨,而且一旦體會到這種狀態就再也回不去了。言下之意就是說,撒狗血的表演當然可以讓觀眾笑,但是不如結構喜劇和塑造真實的喜劇人物顯得高級。

馬東與尹琪對話

可能是為了節目效果,馬東立刻說那你們這種喜劇專家挺悲哀,總要看門道這多難受,觀眾笑了不就完了嗎?嘉賓黃渤隨後回應說,喜劇確實有高級還是不高級之分,但很多時候我們又不得不忠實於自己的內心,這種更為直接的喜劇畢竟可以讓我們笑起來。

很快,前面提到的《三毛保衛戰》上演,包括李誕在內的主持人和嘉賓都得不到承認,這確實是一個更為高級的喜劇,相比之下《三狗直播間》要低一個或者多個層級。同樣是讓人發笑,選擇是可以不一樣的。

《三毛保衛戰》

|

其實,這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喜劇,是不是讓人笑完就完了?它究竟有沒有高級低級之分?是搞笑重要還是表達重要?是看上去更爽重要,還是含蓄和藝術一些更重要?

馬東內心對喜劇創演肯定是有心得的。相聲曾經自動給他滋養,多年前他還曾擔任春晚語言類節目總導演,甚至還登台表演過群口相聲《五官新說》,這一次既然把《喜劇大賽》的喜劇定位為新新喜劇,他和節目組應該早就做好準備,擁抱未被定義的各種風格的喜劇,而這其中一定是存有爭議的。

現場的觀眾不過百十個,加上主持人和嘉賓也沒有多少,其中有尹琪這樣素有經驗的專家型觀眾,也有沒看過那麼多經典喜劇的普通觀眾,每人手裡都有一票,為讓他們感到滿意的表演投票。專家觀眾可以帶著專業的角度評判,普通觀眾可以帶著普通的角度評判,這樣就可以形成對沖和平衡。

馬東強調舞台上的表演是新新喜劇,也許就是告訴現場觀眾和視頻前的網友,其實不用帶著那麼多負擔,只要這段表演讓你笑了,那就可以視為一種成功。

這也許就像《奇葩說》中的很多辯論場面,對於許知遠來說那些議題其實沒什麼可認真爭辯的,對和錯顯而易見。但對於馬東來說,他願意看到選手們現場利用自己的智慧、見識和技巧,讓觀眾第一時間去感受他們說了什麼,第一時間判斷自己是不是被說服和打動。至於選手那些說法是不是確切,是不是真理,還是無理攪三分,都不是第一重要。

|

這還讓人想到《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這個節目名字。所謂「一年一度」,其實並不是說今後每年都做一季節目,也許三年才出一季,但它依然可以叫《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節目現場

每個人都可以定義自己心目中的好喜劇,喜劇也不是不可以被定義,但更為重要的是,它也一直在路上。新的不一定都好,但如果永遠都是舊的,那就真的不太好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95396317_12100664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