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千萬別高估自己

2023-11-24     汽車公社

如果說4月舉行的上海車展,第一次讓所有人意識到中國車市將會變得多麼暗潮湧動,那麼今天開幕的廣州車展,則向大家徹底證明中國車市是在不留情面的重塑格局。

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捲成了一片紅海。無論合資也好,自主也罷,想要就在牌桌上,就得脫一層皮。

還是那句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中國車市,只剩生死……」

文章開篇的一段話,寫在上周結束的廣州車展媒體日期間,也是我內心最由衷的感觸。

當然,作為旁觀者,一方面能夠見證這樣一場暗潮湧動且波瀾壯闊的變革,的確令人感到愈發的欣慰與興奮,另一方面同樣不得不感嘆遊戲規則與生存法則已經被徹底改寫。

而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項直指:「千萬別高估自己,千萬別低估別人。」

換言之,身處充滿荊棘的叢林中搶肉吃,絕沒有什麼所謂的「一家獨大」。不管是誰,都得放低身段、找准位置、努力求存,即便那些曾經公認的「頂流」。

還不信?那就請看看下面兩則例子。

「MEGA將成為50萬以上所有乘用車的銷量第一,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

今年二季度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身為掌舵者的李想再次對外立下新的Flag。彼時,參考這家新勢力造車與日俱增的終端訂單,以及營銷端水銀瀉地般的精準攻勢,很多人都相信MEGA在入場後能夠達到該目標。

很快,時間來到廣州車展前十幾天,當李想位於微博開始為理想MEGA進行預熱,加之那場溝通會主動釋放出的種種信息,這款被冠以「高鐵」之名的MPV,聲量幾乎達到了頂峰。

可就當大家以為,理想又將迎來非常熟悉的大獲全勝。故事的劇情,突然出現頗為戲劇性的逆轉。

究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於小鵬X9的「出牌」。從營銷節奏的把控,到關鍵產品力的釋放,再到預售價的試探,都有點後來者居上的味道。

而小鵬X9拋出的潛台詞,更像是:「聽說你內飾和L9相比幾乎沒變化?不好意思,我是全新設計;聽說你車那麼長竟然沒有後輪轉向?不好意思,我是全系標配;聽說你第三排只能向前兩次翻折?不好意思,我能電動放至地板下全平;聽說你要賣50萬元以上?不好意思,我比你便宜。」

或許是前期理想MEGA把預期值拉的太高,外界對於小鵬X9的期待本身又沒多少。一來一回之間,反而後者可以沒有任何包袱的綁定前者大幹特干。

廣州車展媒體日,兩家新勢力造車的展台只有一牆之隔,兩款產品的亮相時間也緊密的銜接著。僅結合現場的人氣與關注度去做評判,理想MEGA與小鵬X9可以說幾乎不分勝負。

「來你們這裡學習一下。」

看似謙虛的一句話,是小鵬X9在公布38.8萬元起的預售價,何小鵬親赴理想展台看到理想MEGA的表態。而當友商高管拋來「共同作戰」的橄欖枝,其再度客套的回應道:「就是應該這樣。」

但在場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除了一致對外做大做強純電MPV的「蛋糕」,兩款產品之間必有一戰。

畢竟,相信誰都不會忘記當年理想L7,是怎麼殺人誅心小鵬G9的。況且,何小鵬已經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大型純電MPV市場的銷量第一。」

由此反觀理想MEGA,幾天前網絡上流傳出一份未經證實的「價格表」。

圖片顯示,入門版降至50萬元以下,與理想L9 Max版完全相同。那麼,假設上市後真的如此,能不能認為之前理想MEGA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別人?

順勢,將視角放大,一方面我們必須承認,理想此刻在插混市場瘋狂收割的確很強;另一方面能夠預見的是,理想在純電市場將遇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

而眼下,依舊愈發好奇理想MEGA能否讓自家創始人不被打臉。

無獨有偶,就在本周,小米集團正式交出三季度財報,最為引人注目的一項集中在:「研發支出為50億元,同比增長22.0%,環比增長9.0%。」

至於增長的原因,主要還是由於與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及其他創新業務相關的研發開支增加所致,包含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17億元。

更簡單來說,為了實現造車夢,「掌舵者」雷軍正在竭盡全力的砸入真金白銀。

而在三季度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上,對於小米汽車的進展,其總裁盧偉冰對外表示:「明年上半年量產目標不變,接下來會進行第二次冬測。」

可值得警惕的是,當廣州車展前夕小米汽車的首款產品SU7,突然出現在工信部目錄,並第一次曝光了外觀造型與部分關鍵參數,收穫的反饋只能說喜憂參半。

好的方面,大家普遍覺得在設計上小米SU7沒有犯太過明顯的錯誤;壞的方面,應該是沒有看到實車的緣故,沒有太多令人眼前一亮的記憶點。

換言之,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小米SU7初露崢嶸算不上特別驚艷。

而更早之前,有某媒體大V主動爆料小米SU7的售價將超過30萬元,頂配版本預計近40萬元。

消息一出,無疑令人有些吃驚。

而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說,「如果明年入場時真就這樣定價,那么小米SU7將被中國車市狠狠的教育一番。」

相比之下,還是願意相信這是一次官方的主動試探。

實際上,自小米官宣造車以來,擺在其面前最大的難題,一直就是管理預期。礙於諸多光環的加持,外界對於它無論營銷端,還是產品端,包括定價端,都有著一個固定的「閾值」。

如果沒有達到,就會引發負面效應。

所以文章開篇的那句主旨,同樣想要送給雷軍,送給整個小米汽車,「千萬別高估自己,千萬別低估別人。」

絕不是危言聳聽,位於殘酷的中國車市,出牌的機會往往只有一次。既然產品已經基本定型,小米SU7的定價就請狠一點、再狠一點。

無獨有偶,就在本周,網絡中再次流出一份相關答案。據所謂的內部員工爆料,小米SU7低配、中配、高配分別為15.49萬元、17.99萬元、21.49萬元。

雖然仔細想想可能性很低,但作為旁觀者依然想說:「如果小米SU7入場時真的祭出這般操作,那麼勢必將從一片紅海中突圍。」

另外,有業內人士透露,雷軍給小米汽車設定的2024年銷售目標為10萬輛,此後三年累計交付90萬輛,並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毫無疑問,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壓力與挑戰明晃晃的擺在那裡。

至於這場「豪賭」的最終結果怎樣,相信時間會給出反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861e0d5a70ca1ecd72b95c3a1242f7a.html













保時捷,危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