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文庫》空母「飛鷹」海戰記:安汶防空戰

2021-08-27     崎峻戰史

原標題:《戰史文庫》空母「飛鷹」海戰記:安汶防空戰

《戰史文庫》空母「飛鷹」海戰記:安汶防空戰

前情提要:在占領德那地島後,日軍攻略部隊繼續挺進,又陸續占領了馬諾夸里、莫米、塞魯伊、納比雷、薩米、霍蘭迪亞等預定目標,所到之處均未遇到有力的抵抗,當地荷蘭守軍要麼逃入山林,要麼主動投降,但安汶傳來遭遇空襲的消息,志柿謙吉中佐只能半途返回……

防空準備

4月上旬,我回到了安汶。在我離開的時候,吳鎮守府第1特別陸戰隊按照預定計劃於4月1日進行了改編,除了司令以外,全體直接配屬第24特別根據地隊,原司令林鉦次郎中佐則調回內地就任吳鎮守府付。

經過改編後,第24特別根據地隊分為陸上警備隊和水上警備隊兩部分,前者由特別陸戰隊副官畠山國登大尉任隊長,後者由鰺坂暉中尉任隊長。如此一來,司令部的工作更容易推進了。以前特根司令部沒有能夠自由支配的兵力,就連衛兵都是臨時借調的,要切實開展工作實屬不易。此後,司令部可以根據形勢需要適時調遣兵力,麾下部隊也根據任務做出反應,這樣部隊上下團結一致,工作就能順利進行了。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著手制定防空計劃,做好防空準備。不過,由於我不在的這段時間工作堆積如山,還要負責匯總平定作戰的報告,還有必須馬上做出指示的事項,因此在剛回來的兩三天裡忙得我昏頭轉向。

安汶島上的塔架式燈塔,攝於1910年,二戰時期日軍利用燈塔建立了防空警戒哨。

防空準備包括警戒、通訊、警報、對空射擊等諸多內容,而開戰之初全軍上下都沉浸在連續進攻和節節勝利的氛圍中,所有人的腦袋裡壓根就沒有退避防禦之類的念頭。在安汶地區實施防空準備的首要問題是在何處設置對空警戒哨,陸戰科長畠山大尉建議在安汶灣東側海角的燈塔處設置崗哨,然而從安汶鎮通往東側海角途中的橋樑已經被荷軍炸毀了,而且斷橋處的山谷又窄又深,還埋設了地雷,要將橋樑修好需要很長時間,而敵軍的空襲隨時都可能到來,刻不容緩,於是我決定先從海路過去建立哨所。

然而,海路同樣存在風險,荷軍此前在灣內布設了大量水雷,在攻略作戰時就炸沉了第9號掃雷艇,在占領後不久特務機關鳳隊的一艘發動機艇也觸雷沉沒了,還不時有水雷被衝上本騰以南的海岸,的確太過危險了。不過,對於我們海軍來說,比起陸上的地雷,海中的水雷還更容易處理。

為了防備匪徒的襲擊,對空警戒哨的15名監視人員攜帶了一副12厘米望遠鏡、一門迫擊炮和步槍,用於自衛。哨所人員乘坐大發抵達燈塔所在海角的西海岸,沿著陡峭山坡的小逕往上爬,還要背負著拆解後的迫擊炮零件以及槍枝彈藥,行進在幾乎沒有道路的斷崖上,真是非常艱險。燈塔一旁的小屋就作為兵舍,利用燈塔的鐵木結構塔架建成了對空監視哨塔。

另一方面,為了恢復與哨所的陸上聯繫,同時建立通信電話線,必須重建被炸毀的橋樑,這項工作交給工作隊負責,要達到山谷對面,要先通過一片雷區,這是最危險的一步,所幸沒有發生事故,僅用了十天時間就重新搭建了橋樑,十分堅固,可以通行卡車。

日軍裝備使用的對空聽音機,以捕捉飛機引擎聲,發出防空警報。

監視員長是來自熊本縣天草的緒方兵曹長,雖然寡言少語,但凡事都身先力行。他善於思考,細心地研究瞭望遠鏡的安放位置,利用燈塔鐵架作為支座,在上面架起望遠鏡。為了在霧天和雨天也能探知飛機引擎的轟鳴聲,他還自己動手製作了聽音器,外形就像一棟小屋子,為了集中聲音而將牆壁做成V形,不過在偵聽時會受到海浪濤聲的干擾,於是加以改進,巧妙地利用地形,根據風向變化而將聽音器的放置方向做出調整。在監視員長的影響下,部下們也積極行動起來,他們的工作成果就反映在監視記錄上,在此後一年時間裡,沒有一隻蒼蠅逃過他們的監視。

然而,相比卓有成效的對空監視,安汶地區的防空兵器就相當簡陋了。吳一特原本只有3挺九二式7.7毫米重機槍具有對空射擊能力,在攻略戰中又繳獲了13毫米機槍3挺、7毫米機槍3挺,掌炮長在司令部周圍修建了簡易掩體,在其中架設了機槍。

敵機來襲

4月18日,紐幾內亞平定作戰結束,配屬於第24特根的第3炮艦隊的3艘炮艦、2艘水雷艇和志賀部隊均陸續返回。「西安丸」號與第52驅逐隊的3艘特設驅潛艇也抵達安汶,它們之前是捕鯨船。陸戰科長畠山大尉在晉升少佐後返回內地,佐世保第1特別陸戰隊副官安藤大尉接替了他的職務,後者在西里伯斯處理好剩餘事務後就前來上任。

5月13日下午,天氣晴朗,我正在幕僚室工作,司令官在房中看書。下午2點左右,當值軍官掌炮長坂本特務中尉匆忙前來報告:「灣口監視員發現敵機,正向安汶飛來。」我立即拿起望遠鏡和鋼盔跑到院子裡,可是清空朗朗,我什麼都沒有看到,於是又向掌炮長詢問,就在這時聽到飛機轟鳴聲從東南後山方向傳來,士兵們已全部就位。司令官在接到掌炮長的報告後,慢慢地摘下眼鏡,帶上望遠鏡也來到院子裡。他問敵機在哪裡,在向他說明情況後,他又說什麼都聽不到。

博物館內架設在高射槍架上的日軍九二式重機槍,具備一定的對空射擊能力。

大約過了25分鐘左右,突然從東面傳來巨大的引擎噪音。「數量不少啊,已經飛得很近了。」我話音未落,就看到飛機擦著低矮的後山飛過來,是雙發轟炸機,機身上塗著令人毛骨悚然的黑色,一架接一架地掠過司令部的屋頂向海港方向飛去,我數了一下,一共有8架敵機,在敵機出現的同時,我方的機槍也一齊向目標開火!

我想起要向上級發送遭遇空襲的電報,於是迅速跑回幕僚室,首先撥通了通信隊的直通電話,就在這時司令官大聲喊道:「一架敵機起火了!啊,又一架!」他望著海岸的方向,伸出食指指給我看,心情非常愉悅。我從幕僚室里出來時已經錯過了司令官口中的精彩一幕。司令部人員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戰鬥場面,大傢伙都興奮極了,之後還一直談論著空襲的話題。民政部的人也來到司令部,說敵機的機槍掃射極為猛烈,說起來我好像聽到如同下雨般的聲音,應該是機槍子彈打中樹葉的聲音。

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A-29「哈德遜」轟炸機,二戰時大量裝備大英國協空軍。

我又向掌炮長詢問對空射擊的情況,他說機槍朝向敵機前方射擊,但子彈大多飛到敵機後方,看來敵機的飛行速度比我們預估得更快,應該有220節上下,我們就如何射擊高速飛行目標進行了討論。從各處發來的報告稱沒有遭受損失,不過棧橋監視員稱一艘特設炮艦噴出蒸汽,似乎中彈了。我乘車直奔海岸,確實有一艘艦冒著蒸汽。同時,我發現被擊落的敵機墜落在靠近對岸的海灣里,看不到飛機殘骸,不過可以看到劇烈燃燒的火焰。除此之外,似乎沒有什麼大的損失。我帶著擊墜一架敵機的驕傲安心地回到幕僚室。

在幕僚室門口,主計長發現了一枚機槍彈頭,那是13毫米機槍彈(原文如此,可能為12.7毫米機槍彈——編者注),我又仔細檢查了一番,在門口右側的牆壁上有彈丸擦過的深深痕跡,看來這枚子彈瞄準了先任參謀的辦公地點。從痕跡推斷,子彈穿過了司令官室前面的屋檐,應該是敵機後部機槍發射的子彈。通過核對盟軍飛機的圖片,當日來襲的敵機是洛克希德「哈德遜」式轟炸機。

受傷的炮艦

晚餐時,我們在司令部舉杯暢飲,以慶祝今天的勝利。就在我們歡快地進餐時,那艘受損的炮艦一點點傾斜,被海浪推向造船廠附近的海岸。得到報告後,我立即放下碗筷趕到棧橋。當我乘坐水上警備隊的船趕到現場時,天已經完全黑了。一艘特設驅潛艇靠在傷船的左側,以防止它擱淺,我的船橫靠在驅潛艇舷側,我跳上甲板,接著又登上炮艦。

受傷炮艦的艦長是有馬預備大尉,他因為艦船受損有些懊惱,顯得頗為沮喪。特設驅潛艇的艇長是朝氣蓬勃的神道寬治預備中尉,他按照有馬君的指示努力實施救援。在一番嘗試後,一艘驅潛艇的力量不足以緩解炮艦的困境,於是又召喚其他特設驅潛艇前來援助。經過調查發現,炮艦右舷中部的一座單人艙被小型炸彈命中,並且擊穿了船底。特設炮艦的前身是貨船,防水隔壁單薄,承受能力偏弱,因此導致船內大量浸水,此時正利用特設驅潛艇的水泵往外排水。在搶救作業告一段落後,有馬艦長前來彙報情況。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特設炮艦「妙高丸」號模型,利用普通貨船改裝而成。

夜間,陸戰科長安藤大尉打來電話,說他們救起一名落水的敵機乘員,但被嚴重燒傷,雖然生存的希望渺茫,還是送往醫院進行治療。報告班員在空襲後不久趕到敵機墜落現場,搜尋各種各樣的漂浮物,然後帶著它們來到司令部,在一些很小的碎片上都有子彈命中的痕跡。另外,我們還發現一本手冊,其中記錄了澳大利亞北岸的機場位置以及方位距離,這是我們迫切需要的絕佳資料,我立即將這個情報通知了第23航空戰隊。

在棧橋南側的海邊漂浮著一具敵機乘員的屍體,已經血肉模糊,死狀極為悽慘。敵機群剛飛過司令部上空,就有一架敵機噴吐出火焰沖入海中,當時他們的飛行高度只有100米,墜海損毀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其他敵機在轟炸了停泊在灣內的艦船後立即左轉向灣口撤退,據說有3架敵機油箱中彈,有燃料泄露的跡象,根據住在灣口的當地人的報告,它們都墜入灣外的海中。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特設驅潛艇「文丸」號模型,由捕鯨船改裝而成。

有馬君前來司令部彙報時說,受傷炮艦的艦內電燈無法點亮,想讓一部分艦員上岸搭帳篷露營,可我認為既然艦船沒有沉沒,即使讓一部分人離艦上岸生活也不符合海軍軍人固有的行為準則,於是沒有批准他的請求。之後,司令官來到現場,看到一些艦員已經在岸上撐起帳篷,對此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初雁」號艇長中尾九州男大尉抱怨道:「司令部能夠及早發現敵機是不錯,可如果不能及時通知靠岸的艦艇則沒有任何意義,船要是受到偷襲的話後果很嚴重,沒有空襲警報,用機槍通知一聲也好呀!」這是安汶首次遭遇敵機的集團空襲,中尾大尉抱怨的事情之前完全沒想到,他的話確實沒有錯。在汲取經驗教訓後,機關參謀加班加點安裝了三個防空警報器,一個在水上警備隊棧橋上,一個在造船廠附近,一個在本騰炮台。

下期預告:在安汶遭遇空襲後,第24特根司令乘坐「西安丸」號前往帝汶島視察,不料航渡途中遭遇潛艇攻擊,魚雷從艦底通過而沒有爆炸。「西安丸」號立即發起深彈攻擊,但戰果不明。另一方面,當盟軍再次空襲安汶時,日軍使用修復的40毫米機關炮進行抵抗,收到良好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86053268_61267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