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皇帝苦尋一個女人48年?別被騙了,這是一場欺世盜名的做秀

2023-04-05     尋根拜祖

原標題:四代皇帝苦尋一個女人48年?別被騙了,這是一場欺世盜名的做秀

皇家沒有親情,也不相信愛情?發生在唐朝中葉的一段皇家故事,或許能顛覆您的認知,它讓無數後人為之動容,為之流淚,為之扼腕嘆息。

當然,故事的反轉也更讓人五味雜陳,甚至憤怒……

故事的主人公姓沈,民間稱之為「沈珍珠」,出身於江南望族吳興沈氏。

沈家世代官宦,出生在書香門第的沈珍珠自幼熟讀詩書,被鄉里稱為才女。她身材高挑,皮膚潔白,是個天生的美人胚子。

開元末年,沈珍珠參加選秀,以良家子身份入選東宮,並被賜給太子長男廣平王李豫(即後來的唐代宗)。

李豫是個小暖男,對沈珍珠寵愛有加,小夫妻倆如膠似漆,愛情甜蜜蜜。第二年(天寶元年),年僅13歲的沈珍珠就為李豫生下長子李適。

唐玄宗57歲就抱上了曾孫子,興奮極了,當即下旨冊封這孩子為奉節郡王。

就在沈珍珠享受著幸福時光時,一場災難不期而遇。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了,半年後叛軍攻破潼關,長安岌岌可危。

天寶十五載六月的一個午夜,唐玄宗帶著部分皇家子弟悄悄逃離長安,踏上了流亡蜀地的旅程。

為了掩人耳目,唐玄宗事先並未通知住在延秋宮門外的皇室子弟,而沈珍珠恰好就屬於這一類被遺棄的皇親。

厄運降臨在這群人頭上,安祿山占領長安後,對被俘的皇親國戚們採取了瘋狂的報復行動,一大批皇妃、公主、駙馬遭遇挖心、活剮等酷刑而死。

沈珍珠幸運地躲過了殺戮,但卻被叛軍擄掠到東都洛陽,罰入掖庭為奴,過起了暗無天日的囚徒生活。那一年,她27歲。

國破家亡,愛妻失散,李豫化悲痛為力量,他追隨父親一路艱辛到了靈武。

在那裡,唐肅宗在眾人的擁戴下登基稱帝,承擔起平定安史之亂的重任。而李豫則被冊立為太子,以天下兵馬元帥的身份,統領全國的軍事指揮工作。

至德二年(757年),唐軍收復長安,李豫迫不及待地讓人四處尋找沈珍珠,然而宮門殘破,哪裡還有伊人的影子。

幾個月後,李豫又率軍攻入洛陽,終於在掖庭找到了失散一年多的妻子,夫妻倆相擁而泣。

一家人歷經苦難終於又團聚了,但叛亂還沒有完全平定,形勢依然不容樂觀。當時的長安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危機,以及吐蕃的軍事壓力,朝廷正在考慮是否遷都。在這種情況下,李豫覺得洛陽比長安更安全,於是便沒有急於將沈珍珠送到長安。

豈料,第二年(759年),由於鄴城之戰出現重大失誤,導致唐軍慘敗,洛陽再度淪陷,沈珍珠二度落入叛軍之手。

寶應元年(762年),唐肅宗駕崩,李豫即位,李適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十月,唐軍再次收復洛陽。

然而,讓人揪心的是,這一次李豫再也沒能找到沈珍珠,他心心念念的女人從此失蹤了。

李豫不甘心,從這一刻開始,他整整尋找了十八年,把自己一頭青絲熬成白髮也未能如願。

大曆十四年(779年),李豫駕崩,李適(唐德宗)即位,他接過父親的接力棒,向全國派出使者繼續尋找母親的下落。

建中元年(780年),李適下旨遙尊母親為皇太后。然而,本該享受群臣膜拜的沈珍珠卻音訊皆無,李適面對空空的珠簾放聲大哭:「帝再拜,歔唏不自勝,左右皆泣下。」

為了彌補心中的遺憾,李適厚待舅族,一日之內封賞沈氏一百二十七人。

大概是李適的孝心感動了上天,建中二年(781年),有個叫李真一的女道士前來報告:我找到了太后。

李真一是沈珍珠的閨蜜,據她回憶,當年李適年幼時,沈珍珠有一次給他削水果,不小心傷了左手指。如今手上的舊傷,以及此人的相貌特點都與太后符合。

李適大喜,立刻將「太后」迎入上陽宮,豈料「母子倆」一見面就露餡了,這位太后又是個冒牌貨。

大臣們很生氣,要求對此人嚴加懲處,李適卻說了一句讓人動容的話:「只要能找到母親,哪怕被騙一百次我也心甘情願。」

正是這種心態,讓李適多次遭遇欺騙,但他始終不對騙子們做任何處罰。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尋母26年未果的李適在遺憾中離開人世,尋找沈珍珠的任務又落在了她的孫子唐順宗李誦的肩上。

李誦在位僅僅半年,就因健康問題禪位了,唐憲宗李純又成了尋找曾祖母的接班人。

元和元年(806年),大臣們提出建議:即便太后當年流落人間,如今也78歲的高齡了,大機率已經不在人世了,找尋工作該停止了。

於是唐憲宗下旨尊沈珍珠為曾太皇太后,上諡號為「睿真皇后」,建衣冠冢,神主祔代宗廟。

為了沈珍珠,四代皇帝整整找尋了48年,這段愛情和親情足以感天動地,你還敢說「最是無情帝王家」嗎?

很遺憾,又被說中了。

史書記載的東西未必可靠,史家的筆常常扮演塗脂抹粉的角色,將那些見不得人的東西隱藏得嚴嚴實實。

比如,所謂李豫與沈珍珠的千古愛情,這就是一個謊言,苦苦找尋愛妻就是一場欺世盜名的做秀。

千古愛情掩蓋的是唐代宗的冷酷

李豫真的深愛沈珍珠嗎?對不起,我一點也沒看出來!

唐玄宗逃離長安時,隨行的皇室子弟足足有兩千多人。李豫帶走了他的所有兒女,王妃崔氏也帶走了,為何就忘了最鍾愛的女人沈珍珠了?

沒來得及通知不是理由,難道最愛的女人會不在身邊?不合常理吧?

重逢之後,李豫將沈珍珠留在洛陽的行為更弔詭。長安再窮、再危險,總不至於連皇室成員都不能保障吧?否則他們怎麼不去洛陽?

事實證明,洛陽要比長安危險得多。

李豫將沈珍珠獨自一人扔在洛陽,其實有難言之隱。這個難言之隱就是沈珍珠被叛軍玷污了,為了臉面他無情地拋棄了沈珍珠。

安祿山對皇室子弟的報復非常殘酷,為何獨獨放過了沈珍珠?又為何將她帶到洛陽皇宮?還用說嗎?

關於李豫與沈珍珠的感情世界,其實史書一個字都沒好意思寫,估計史家也心虛。李豫這輩子確實愛過兩個女人,一個是楊貴妃的外甥女崔氏,另一個是獨孤氏。

假如李豫很愛沈珍珠,哪怕考慮到她是唐德宗的生母,也該說兩句吧?可惜沒有。

這就表明,李豫與沈珍珠的愛情就是後人吹出來的肥皂泡,沈珍珠就是李豫隨手可扔的一件衣服。

苦苦尋覓只是唐代宗的表演秀

所謂十八年尋妻,除了史家塑造皇權形象的慣用手法外,跟唐代宗的刻意表演也有很大關係。

唐代宗這個人一點不陽光,呂思勉先生說他生性「陰鷙」,慣於耍見不得人的陰謀詭計。這種人哪怕幹壞事,也要擺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因此他絕對不會讓後人抓住他薄情寡義的把柄。

那就表演唄,況且為了顧及兒子的感受,他也不得不這麼做。

我甚至有一個大膽的猜想:沈珍珠沒被找到還好,倘若被李豫找到了,也一定會被他悄悄滅口!

這個結論一點不難得出,試想一下,假如沈珍珠被找到,你讓李豫、李適父子的臉往哪裡放?大唐的皇后、太后是個失身於賊的女人,爺倆還不得被吐沫星子淹死?

所以,我倒希望,李豫當年真的沒找到沈珍珠。

唐德宗尋母其實是兒子的懺悔

唐德宗尋母也是虛情假意?當然不是,在這個故事裡,李適是最無辜、最無助的那個人。

沈珍珠在洛陽被找到時,李適已經16歲,成年了,他不會不懂父親為何如此處理母親。

可問題是,作為兒子,他沒辦法干預父親的行為,作為帝國的接班人,他更要與父親小心周旋。為了自己的前途,他恐怕只能裝聾作啞,眼睜睜地看著母親遭遺棄。

或許李適不知道母親在哪裡,他要尋找。或許他早就直到母親已經遇害,他還要尋找,因此尋找至少是一份希望,哪怕那是虛幻的假象。

因此,唐代宗26年的尋母歷經,其實既是對母親的哀思,也是他的靈魂懺悔,當初如果他能出手,母親就不會二度失散,這是他一輩子的精神枷鎖。

皇家薄情,並非皇家子弟的心不是肉做的,而是他們被利益綁架了,人心蒙塵了,如此而已。

故事講完了,我又毀了一段美好的記憶,悵然若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85f91aa5646e5269b9882b2b3d3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