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夠自信,不要全都歸罪於孩子的「玻璃心」,家長們也要反思

2021-08-24   兩口育兒

原標題:孩子不夠自信,不要全都歸罪於孩子的「玻璃心」,家長們也要反思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性格塑造大多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自信開朗的孩子往往就成長於一個充滿愛與鼓勵的家庭,父母的言行對於孩子的影響很大。

相信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又優秀,可以成為人群中最突出的那個。但自信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後天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都是培養自信最重要的因素,需要人來創造條件。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不夠自信,不要全都歸罪於孩子的「玻璃心」,家長們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給孩子提供的生長環境是否是合格的,家長自己的行為舉止以及對生活的態度是否是積極的,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性格。

學會鼓勵孩子就是培養自信最重要的開端,父母的支持與鼓勵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不可缺少的動力,習慣於得到認可的孩子,在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充滿大膽和自信,因為父母永遠是他們堅強的後盾。

著名科學家愛迪生的成功,就離不開他家庭氛圍的良好和他母親的教育。

小時候的愛迪生並不是個尋常聰明的孩子,他總是會提出一些莫名其妙讓老師無語的問題,老師都不願意搭理他,被老師定義為「低能兒」的他,甚至要面臨退學。

然而,當愛迪生的母親知曉事情之後,也並沒有去懇求學校收留她的孩子,她毅然決定帶愛迪生回家,由她自己親自教兒子學習。而當愛迪生問道為什麼要回家,他的母親就一直在鼓勵他,誇他聰明,告訴他學校已經教不了他了,所以母親自己來教他,要他好好努力證明給學校看他並不差。

受到激勵的愛迪生對未來充滿希望,在母親的教導下他不斷努力學習,最終也是沒有辜負母親的期待,成為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以及發明家。獲得成功之後的愛迪生,特別感謝母親當時的鼓勵和之後的教導,感謝母親始終都沒有放棄過他。

事實證明,家長的鼓勵與支持對於孩子真的很重要。就像愛迪生母親那樣,因為她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夠成功,一直陪伴激勵著孩子向未來前進,時刻鼓勵與支持著愛迪生的想法和行動,最後才能換來愛迪生的成功。

然而,現在大多數家長都無法做到將積極的態度帶給孩子,甚至只會打壓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信,將負能量帶回家傳給孩子,把自己的孩子貶得一無是處,根本不存在鼓勵和支持,整個家裡都飄散著陰鬱和壓抑。

有這樣的家長,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又如何能自信?
簡直就是在說笑。
如果說孩子的成長需要學習,那成為一名家長又何嘗不需要學習呢?
誰都是第一次面臨身份的升級,既然有做的不好不對的地方,就要及時認知和糾正。
家長們千萬不要再有下面這樣的做法了,改改你們對事對人的態度吧。

1、不要吝嗇自己對孩子的認可和表揚

當孩子拿著高分的卷子回來簽字時,很多家長可能會感到高興,但更多的是覺得自己孩子成績好是理所當然的,畢竟自己出了這麼多錢幫孩子進好學校、上輔導班等等,所以他們也不會太滿意,更不會面露喜悅。

此時孩子正滿心期待地等著父母的認可與表揚,然而等來的卻是輕描淡寫的一句:「下次多考點,又不是第一名。」

看到父母臉上沒有想像中的驕傲與滿意,孩子的心瞬間就涼了,只能拿著卷子回房間「繼續努力」。但孩子始終不知道為什麼拿了好成績父母也不開心,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夠優秀,甚至很差勁。

也許父母並不會在意,孩子原本因為成績好建立起的一點點自信,就這樣被他們的一句話澆滅了。有時候父母吝嗇給予認可與表揚,就是在摧毀孩子的自信。所以當孩子取得了好成績回家「炫耀」時,家長要做的就是順著孩子的心意讚揚與認可孩子的能力,這樣他們也會帶著這份鼓勵繼續努力,下次就能做的更好。

2、不要總認為錯都在孩子身上

在孩子眼裡,家就是避風港,家人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但是當孩子在外受到委屈回家向家人傾訴的時候,作為家長卻只會「胳膊肘往外拐」,不僅不站在孩子這邊安慰孩子,反而把所有的錯誤都賴在孩子身上。

不知道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是抱有怎樣一種心態來撫養孩子,自己的孩子自己是最了解的,為什麼在什麼都不問清楚的情況下,就一味批評孩子,讓孩子更加委屈難受,看到孩子哭了不得已認錯了你才開心嗎?

那家長們知道孩子當時心裡是什麼感受嗎?

他跑回家找家長是因為在外面沒有人聽他的解釋,也沒有人為他做主。但當他聽到父母也覺得是的他錯,他心裡瞬間就沒底了,就算錯在別人身上,他也只能憋著不說背下這個鍋。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慢慢把心事壓在心底,家人不再是能讓他信任的人。他只會壓抑自我,逐漸失去自信,甚至認為所有事情錯都是他的,不斷別人遷就別人貶低自己,變得自卑而膽小。

這就是家長們想要的結果嗎?

3、不要把嘲諷孩子當成一種習慣

當孩子在遇到困難向家長尋求精神上的支持的時候,父母回應的卻是冷不丁的嘲諷,甚至否定孩子的能力,這樣的現象真是太常見了。

我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在父母不斷的嘲諷下長大的,她本身就不是什麼聰明的孩子,父母卻特好面子,讓她學這個學那個,恨不得讓她各種才藝樣樣精通。

但是小時候每次在遇到不太好學的東西時,她的父母都只會嘲諷她太笨,告訴她他們對她的失望,「這麼簡單的東西都學不會,人家都能學會而你就是不行,算了你放棄吧,我們對你已經沒什麼太大的期望了。」

現在我的這個朋友在職場上就沒什麼太大的成就,因為她缺少自信,一直都不敢去表現自己,因為她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我知道,這就是源於她父母小時候對她的不斷打壓和否定,讓她在不知不覺中就失去了自我肯定的能力。

總而言之,家長們不要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而優秀,一方面又做不到正確教育孩子,孩子又不能脫離家庭一夜之間就長大,家長要是不能先認清這些道理,又何必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