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後應該讓孩子「分床睡」,孩子一旦過度依戀,就難以獨立

2021-08-22     兩口育兒

原標題:3歲後應該讓孩子「分床睡」,孩子一旦過度依戀,就難以獨立

閨蜜家的孩子已經三歲半了,考慮到孩子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所以打算和孩子分床睡,鍛鍊寶寶的獨立性。而鍛鍊獨立性,最好的方式就是培養孩子獨立吃飯和睡覺的習慣,但是一方面又擔心孩子對於媽媽的依賴還是比較多的。

作為媽媽還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安撫,就這麼急匆匆地讓孩子和自己分床睡,是不是有點殘忍?

其實這個是大多數寶媽遇到的問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分床睡是一個必然要到來的過程。

為什麼呢?

首先,從安全角度來考慮。

孩子父母一起睡,其實會增加安全風險,相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父母無疑是一個龐然大物。當大人的手臂、大腿,一旦壓到幼小的寶寶,這個重量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千斤重物,很容易受傷。

嬰兒特別是早產兒,受到的傷害就會更大,甚至對生命造成危害。而且,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睡眠不足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因此在熟睡中,不小心致使衣物遮擋了孩子的口鼻,導致孩子在沒有自救的能力下,窒息而亡的話,那可不是後悔就可以挽回的。

分床睡,恰恰是為孩子安全考慮最好的行為。而且和孩子同床睡,勢必比較的擁擠,謹慎的父母睡覺有所顧忌,往往會因為長時間的一個動作,導致身體不適,反而孩子和爸爸媽媽們都睡不好,搞得大家精神狀態都欠佳。

其次,不能獨立睡的孩子,就無法很好的去適應陌生環境,而且適應能力差的寶寶,往往依賴性會很強,無法和同齡的孩子一起交流玩耍,甚至拒絕和別人交流,簡言之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甚至是自閉。

再次,孩子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性意識開始逐漸萌芽,睡眠的時候也不會像嬰兒時期那麼沉,可能動作稍微大一點自己就會清醒。所以沒有和孩子分床睡的父母,偶爾想要過一下夫妻生活,就像做賊一樣的,擔驚受怕,就害怕孩子醒過來。

而且6-7的孩子的時候已經對於兩性有了初步的認知了,如果這個時候還沒有和父母分床睡,在此期間也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就可能引發對父母嚴重依賴的發生。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戀父」「戀母」情結,與其這樣,不如直接引導孩子早一點分床睡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和孩子分床睡的必然性,那麼到底多大和孩子分床是比較好的,又如何讓孩子心平氣和的接受獨立睡覺的事實呢?

一般來講,孩子3歲後父母就應該嘗試分床,如果因為一些孩子的適應性不是特別好,多次嘗試是沒有成功,這個是時候,就是需要考驗父母耐心了,但是分床睡這個是必然要實行的。

理論上講,在孩子7.8歲之前,年齡越大,與爸爸媽媽分床睡的難度就會越大。因為這個是時候的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一般是不會容易被說服,所以,有的時候我們鼓勵爸爸媽媽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就給他準備一張嬰兒床放在自己的大床旁邊。

這樣,媽媽們不僅可以很好的照顧到寶貝,也不會影響到自己的休息,更可以規避危險的發生,而且從小就可以培養孩子分床睡的意識。

如果已經同床睡覺了,那我們也要為孩子三歲分床睡做好準備,在孩子夜奶次數減少的那一瞬間開始。分床睡就可以提上日程,試著讓孩子自己入睡,引導孩子自己在小床上獨立入睡。一開始時間不要太長,可以在睡午覺的時候,或者孩子心情好的時候,不要太急,造成孩子不適感,增加以後分床睡的困難。

做好以下幾點孩子接受分床睡會更容易:

第一,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和喜好來布置自己的床,去選擇帶有自己喜歡的的床品和玩具,有喜歡的東西在,睡眠會相對更容易。讓娃有參與感,會增加他對於分床睡覺的接納度。

第二,分床前,爸爸媽媽們要給孩子一個獎勵的承諾,分床成功之後,家長記得及時地兌現這個承諾,不要讓孩子空歡喜一場。哪怕這個承諾的獎勵很小很小,但是依然會在寶寶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以後自己獨立睡覺也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寶寶自己獨立睡眠後,早上起來時,媽媽要給予一個大大的擁抱,和誇獎,肯定孩子的進步,也是讓孩子更加優秀的一種方法。

分床睡其實也不是那麼難的事情,父母沒有必要去強迫孩子。只要爸爸媽媽們找對方法,多花點時間做準備,和孩子及時溝通,聽懂孩子心裏面的聲音,讓孩子逐漸適應,分床睡也會進行的很順利很有愛,壓根不會出現因為分床睡讓孩子哭天喊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84991041_82911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