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年「喪文化」盛行;以太宰治代表作品的《人間失格》乃至後來的《我在人間湊數的日子》一系列的書籍又被推向了「高峰」,甚至是李誕在微博上寫道的那句:人間不值得。
可是當 「人間不值得」 這句話,被所有人當作金句、當作口號在喊、在說的時候,人間不值得還能代表你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嗎?
李誕在一次接受採訪中,回答:這句話依然是我看待這個世界的態度……
人間不值得這句李誕的金句,其背景是在他看過一部話劇《南海十三郎》之後,所感悟,所寫下的。
南海十三郎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前的廣東,一位天賦異稟、出口成章、才華橫溢的世家公子哥,馬上就要成為一位名家了,一次舞會的機會他遇見了一位上海女子,然而雙方即是有緣,卻無份。
他跟隨這位女子來到了上海,自己因為種種原因,卻落得了個窮困潦倒的下場;
兩年後,他回到了家中,當時的太史公已經年紀大了,他便日日都去戲班看戲,他的才華被戲班的老闆賞識,成為了戲班的編劇,他的作品轟動一時,人稱他為;南海十三郎。
然而時局動盪,天不遂願,他到了江西寫劇本去慰勞戰前的士兵,卻因為自己看不慣同行的媚俗之作,他憤然出手,搞到最後不歡而散。
當戰爭結束之後,他又回到了廣東,這時候卻沒人再請他寫本,他寫的抗日題材的本子也沒人在看,沒人再演,他精神崩潰,已然是瘋了,後來他流浪到了香港,沿途乞討,凍死在了街頭。
他明明那麼有才華,他原有更好的選擇的機會,也會有好的結局……也不是說不能夠理解他的作為,就是覺得不值得……那個無可救藥的時局,不值得他這樣……
南海十三郎,這個故事代表著那個時代、那個時局下讀書人的氣節,他寧可自己清醒的孤獨著,他也不願意隨波逐流,妥協委全,他知世故,而不世故。
可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時候你不得不世故,你能做的只是去放寬自己的心態;做一個迎合普通時間規律的俗人,也沒什麼不好。
這個世界的人魚龍混雜,這個世界的事情複雜萬般,你一意孤行堅持自己崇高的真理,你做了你覺得該做的,可結果並不盡人意,反而使得你更加不如意,這樣的作為,就是不值得。
而用「人間不值得」販賣「焦慮」所體現的也不過是「一覽無遺」的自己。
:文章/ 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