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大多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為了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絕大多數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非常重視的。
一個孩子的成長所要經歷的教育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很多家長傾儘自己的能力為孩子創造條件,拚命想要把孩子送進名校,請名師補課,給孩子報很多天價輔導班。
事實上,影響孩子最終成就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家庭是孩子賴以生存的第一場所,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長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它對一個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有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父親,他有6個孩子,其中5個被包括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等在內的美國知名大學錄取為博士生,另外1個則是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現在,他的6個子女都在各自的領域中成為行業翹楚,為社會貢獻才智……他被人們譽為「人才魔術師」。
他叫蔡笑晚,一位普通而偉大的父親,同時也是一位教育子女的高手。著名主持人陳魯豫稱他「博士老爹」,教育家王東華對他更是讚不絕口:他的教子經驗就像一座儲量豐富的金礦......他的家庭上榜全國百戶「最美家庭」,他的家教理念被視為家庭教育的「孫子兵法」。
人們常說:如今的教育,需要「拼爹」。到底要拼什麼呢?拼家境?拼地位?還是拼工作或者學歷?都不是,孩子之間真正比拼的,是父母的教育觀念。
將子女一個個送上精英之路,父親蔡笑晚功不可沒。他緊抓孩子從零歲到人生各個階段的成才關鍵,奉行「特才特教」的精英培養理念,用四十多年的教育實踐,打造了六個子女的快樂成才之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蔡笑晚教育的成功,是他一生心血付出的最好回報。
《人民日報》曾刊文,告訴各位家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師的事,更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蔡笑晚說:孩子是自己的,你不用心,沒有人會關心。孩子的教育不能完全依賴學校教育,更要注重家庭教育。「把父親的角色當事業來經營」是蔡笑晚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他看來,孩子成才在所有日常事務中都應永遠排在第一位,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這是任何榮譽都無法媲美的。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子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的質量、陪伴和榜樣示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把孩子的一切交給學校和老師,是家長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無論多好的學校,多優秀的老師,都永遠替代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父母才是孩子終生的老師和學習榜樣。
1、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的品行。
真正能把孩子一輩子的距離拉大的,是與他為人處事有關係的品行問題。一個人無論成績好壞,品行是關鍵。想要讓孩子有良好的品行,老師只能起引導作用,家庭教育才是最關鍵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榜樣。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大師,善於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無論是好的一面,還是壞的一面。父母的言行舉止,父母的教導方式,決定了孩子的品行。
2、父母的行為,影響孩子的習慣。
俗話說:「積千累萬,不如養成好習慣。」教育家葉聖陶也指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可見培養習慣的重要性。
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培養,12歲前的教育很重要,而0到6歲尤其至關重要。如果在這個階段,沒有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以後想再去糾正就很難了。
一個孩子未來能否有好的習慣,多半是從父母的行為習慣中學來的。積極進取,有良好生活習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熱愛學習,能夠合理安排自己時間的「小大人兒」,父母在教育上會省很多心。如果孩子一身的「壞毛病」,家長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也許就會找到根源所在!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最有意義的教育方式。
3、父母的教養方式,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愛因斯坦說:「優秀的性格和鋼鐵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這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識。」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孩子性格對未來的影響,往往遠勝於智力因素。良好的性格特徵,要靠父母薰陶和培養。
有句話:「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家庭教育史。」的確,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持什麼態度,往往會直接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般來說,從出生到學齡前這個階段,孩子和父母接觸的時間比較多,父母不僅是孩子的長者,也是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模仿的榜樣,父母的舉止、談吐、音容、笑貌都會給孩子的性格發展打下深深的烙印。性格一旦形成,將伴隨孩子一生,在事業和生活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老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教得了知識卻養不成習慣,講得了道理卻訓不成人格。 良好的習慣、讀書的興趣、堅強的意志、崇高的人格、長久的幸福感,是孩子在成長中必須具備的。 這些老師給不了孩子,都需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幫助孩子一點點養成。
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父母就是家庭教育環境的創造者,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能敏銳地感受到家庭和周圍的氛圍。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一個好的家長,足以改變孩子的人生。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孩子的成功與否,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確息息相關。當父母把教育孩子放在首位,孩子的人生才能不留遺憾。
莫言說: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托舉。「博士老爹」蔡笑晚認為:「在教子成才的道路上,父母的責任就在於替孩子不失時機地抓住每一個關鍵。」
養育孩子是一項長期浩大的工程,作為父母,必須掌握孩子各個階段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教育的方法,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以及敏感期的發展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將來成為一個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
1、早期教育(0-3歲),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進兒童潛能開發。
提到培養孩子的「育兒秘訣」,蔡笑晚說:讓孩子成材,第一步就要狠抓早期教育。我認為天底下所有孩子的智力,如果不是先天存在什麼疾病,都不會相差很大,關鍵就看早期教育的開發。絕大多數兒童幾乎可以挖出巨大潛能成為『超常』兒童,智力超常實際上都是早期良好教育的結果!
作為一個社會人的所有基礎的奠定,在嬰幼兒時期的效率是最高的。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說:「人生的頭三年勝過以後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3歲直到死亡的總和。」
0至3歲是人一生中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是行為、性格、人格發展的奠定期,也是「可塑性高,施教最容易」的階段,這是教育的黃金時期。這裡所說的「教育」絕不是讓幼童過早地去學習文化知識,而是提供一個教育營養豐富的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側重開發兒童的潛能。
0—3歲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家長給孩子提供恰如其分的刺激,可以加速他們的先天潛能變為現實的能力,促進兒童在語言、智力、藝術、情感、人格和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從而為其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2、幼兒園階段(3-6歲),抓住「潮濕的水泥期」,培養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
3-6歲是兒童成長的又一「里程碑」,孩子具備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對周圍的世界又有了更多的認識,心理和生理變化都較為明顯,孩子85%~90%的性格、想法、行為方式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這一時期也被稱為「潮濕的水泥期」,這是孩子性格和行為習慣培養最重要的階段。
這個時期,孩子第一次接觸學校生活,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自我」概念與集體主義形成了強烈的碰撞。如何協調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的關係、如何單獨處理與同齡人的矛盾、如何疏導和處理自己心中的負面情緒等等,都成為影響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因素。
這一階段能夠建立決定孩子社會交往和生存水平的關鍵觀念。如果父母教育方法適宜,引導孩子形成寬容善良、謙虛禮讓、誠實果敢的個性,幫助孩子協調好自我與集體的意識,能夠為孩子今後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3、小學階段(6-12歲),幫孩子走好人生起航的關鍵期,為將來的學習發展奠定基礎。
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關難」,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頭」,如何開好這個「頭」至關重要。小學階段是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孩子的很多個性特徵和行為習慣都會在這個階段形成,並對未來的人生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
好的小學教育,不僅能夠促使孩子們將來順利讀完小學、中學甚至大學,還會對孩子從小培養崇高地品德和良好地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決定一個人今後的品行如何,甚至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後走什麼樣的道路。
擁有著20年教齡的一線教師于敏老師說:小學六年,影響著孩子人生後面的幾十年,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自然和獨特的,了解孩子每個成長階段的特徵和重點,不給孩子設限,幫助孩子更好成長,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4、初中階段(13-15歲),青春期叛逆期,幫孩子走好塑造與定型關鍵期。
我國目前大部分地區都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中考是孩子人面對的第一個分岔口,有近一半的學生只能上中職、中專、或早早走入社會,開始謀求生路了。短短三年的初中生活,往往就成為了人生的第一個「分水嶺」,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然而,很多家長都說自家原本乖巧聽話的孩子,上了初中之後,突然就變成了渾身是刺的小刺蝟,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和父母產生矛盾,而且學習成績也開始起伏不定,甚至直線下降,讓父母十分焦慮和擔憂。
進入初中後,孩子的學習任務逐漸加重,青春期的到來,讓孩子除了要面對學習的壓力,更要面對生長發育帶來的身體變化和心理衝擊。而很多家長心情急切,望子成龍,如果不了解孩子這一階段的成長特點,又不能用適合孩子的方法去管教引導,往往會令親子關係緊張。
擁有20年教齡的資深教師于敏說:初中三年是一生問題最多的時期,也是一生的關鍵期,是連接小學和高中的紐帶,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至關重要。家長一定要搞清楚孩子初中每個階段的生理變化、心理需求以及學習情況,幫助孩子儘快適應,調整好良好的狀態儘快投入到初中三年的戰鬥中去。家長若是能利用這段時間,做好孩子整個初中階段的習慣和能力培養規劃,那麼就可以幫助孩子獲得更高的分數,對孩子往後的學習也會大有助益。
教育是公平的,幾乎所有令人羨慕的「別人家孩子」,都是父母用實實在在的努力和不厭其煩的耐心換來的。父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更加用心,才能用你的「不怕麻煩」換來孩子的「真正優秀」。請各位家長記住,孩子是你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一輩子中最重要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