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的孩子做功課磨蹭,令家長頭疼不已,不知該如何教育!

2021-08-11   兩口育兒

原標題:七歲的孩子做功課磨蹭,令家長頭疼不已,不知該如何教育!

在教育問題上,大多數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孩子在接受教育過程中是否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很多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了焦躁、磨蹭的不良行為。

那麼,該如何針對孩子的這些問題有效及時地進行教育,成了家長頭疼不已的一件事。

齊先生的兒子樂樂是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在星期天,因為妻子有事,就讓齊先生照顧一下樂樂寫作業。齊先生心想:「這有什麼難的,不就是看小孩寫作業嘛!」但現實卻讓齊先生瞬間打臉。

齊先生髮現樂樂的身上存在著很大的態度問題——磨蹭,比如:寫著作業一會兒東張西望,一會兒又和齊先生談判著看會電視玩會手機再寫作業,一會兒又找藉口開溜,就是磨磨唧唧的不想寫作業,半天過去了作業才寫了三分之一。

被兒子鬧腦殼疼的齊先生,終究還是沒抑制住自己的脾氣大吼了樂樂幾句,但沒想到才七歲的樂樂竟反駁了起來:「又不是我想寫作業的,是你們逼著我寫的。」把齊先生氣得直接拽著樂樂關到臥室裡面壁思過。

孩子磨蹭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一味地用暴力解決是不現實的,只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敵對現象,可能間接導致孩子成績落後,不自信以及出現偏激的行為。

出現此類問題,家長存在了這些教育誤區:

告訴孩子做事的方法,卻忽略了成年人和孩子在思維上的差異

很多家長高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利用成人的思維去跟孩子講做事的順序和方法,覺得在自己計劃的時間內,孩子是可以完成作業的。而孩子在思維不成熟的情況下,做功課只能變得慢吞吞的,也就出現了家長覺得孩子做功課磨蹭的情況。

忽略孩子所適合的時間節奏,只靠催促教育孩子

孩子的生活節奏和成人是大有不同的,家長要尊重孩子做每一件事情的時間長短,盲目催促的話只會導致孩子思維混亂,越來越磨蹭。

家長引導方式有誤

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磨蹭,就會用打罵和連環督促的方式,讓其完成當前任務,但是卻發現孩子越來越暴躁和不安分,從而拖延的症狀愈發嚴重。

針對教育誤區,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正確改變孩子的磨蹭問題?

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

有些孩子並不是討厭這件事不想做而變得磨蹭,恰恰相反,是因為他們對這件事情產生了興趣,在花費時間去探索揣摩思考。因此,家長可以依據孩子探索的領域培養能力,引導孩子學會細心耐心地做事情。

引導孩子學會規劃自己的時間

很多孩子因為沒有時間概念,一天下來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就會變得比較散漫,墨跡。因此,家長剛開始可以先製作孩子一天的時間管理表格,讓孩子去執行。等到孩子有了自我管理能力,再引導他們動手規劃自己的時間,記錄一天所發生的事情是否有意義,從而學會合理地安排時間,不墨跡,不浪費時間。

有分寸地督促孩子,避免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家長不妨先用平穩的心態和孩子講道理,並且適當控制自己督促的數次,獎懲結合,循序漸進地讓孩子明白時間對自己的重要性,從而改變磨蹭的行為

磨蹭是大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種不良行為,因此家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此過程中,家長也要及時督促自己,以自身為榜樣,讓孩子在動力性強的家庭中能更快地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