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邪賣麒麟血、張起靈玩手機,還有什麼是《雲頂天宮》不敢演的?

2021-07-13   娛樂產業

原標題:吳邪賣麒麟血、張起靈玩手機,還有什麼是《雲頂天宮》不敢演的?

作者 / 葉春池

「如鯁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針氈。」李誠儒老師的金句這次用在了《盜墓筆記之雲頂天宮》上,即使主演提前發了「免責聲明」給觀眾打質量預防針,也仍舊引發一片吐槽聲,不少網友直接「預言」了豆瓣評分不能超過3分。

《雲頂天宮》的主角還是吳邪、張起靈和王胖子這個固定「鐵三角」,他們三人將與解雨臣等人配合國家有關部門,追查裘德考率領的古文物盜販團伙,最終在長白山雲頂天宮,查明裘德考多年覬覦國寶的陰謀,並成功阻止不法分子的盜墓行動。

其實盜墓筆記IP的故事說來說去也就是那麼回事,但每次選角可都是一番腥風血雨。

算上這一版,盜墓筆記系列IP自2015年出現第一部影視化作品後,目前已經面世七組鐵三角,「瓶邪」的演員從未固定過。

在歡瑞對著《盜墓筆記》可勁造的這些年,南派三叔也沒少折騰。自從2014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南派泛娛」以後,對於《盜墓筆記》這個超級IP的開發,就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盜墓筆記》成了超級IP,可書粉和網友在《盜墓筆記》影視化的過程中階段性的心塞,觀眾對IP的熱情再高,也經不起影視化亂象和內容質量的消磨,《盜墓筆記》似乎也到了停一停的時候了。

史上「最差」的選角

劇情一開始,躺在病床上的吳邪,看著牆上掛著的電視,好傢夥,居然是《青雲志》。(明白歡瑞想蹭自家熱播劇的熱度,可這時間線真是數學老師都看不下去的程度)

更為浮誇的是,吳邪看著《青雲志》,居然能想起三叔拋棄自己的畫面,然後不爭氣地流下了難過的淚水,像極了一個受了委屈的小媳婦。

白澍飾演的這版吳邪,很像個稚氣未脫的大學生,要知道,這時候他不是初出茅廬,已經出生入死好幾回了,入秦嶺,潛南海,闖廣西,不應該這麼稚嫩。

張起靈就不說了,被網友吐槽是張起球,一張韓范臉,怎麼都讓人入不了戲。

對於張起靈的外貌,原著是這樣描述的:「他身材勻稱,體型瘦高,容貌俊逸,氣質神秘瀟洒,經常穿藍色兜帽上衣。」

張起靈在第二集出場,一出場就是救吳邪,然後回眸對視,那一刻很多網友感覺都要受不住了,這個小哥在墓里沒有一點氣勢,這一出場如果不是畫面打上「吳邪摯友張起靈」,沒人會認為這是那個下斗戰鬥力近乎於神的張起靈。

「無邪摯友」的title也點燃了網友的怒火,看過書的都知道,雖然張起靈在整個《盜墓筆記》里的戲份並不是最多,甚至有幾本直接沒有出現,但他絕對是盜墓筆記的靈魂人物,絕對不是無邪的依附品。

另一邊,裘德考、三叔、阿寧、傑森、小花幾人來個一個碟中諜、計中計,結果就是,傑森拿到了假的蛇眉銅魚,三叔拿到了原版的戰國帛書。這就是前4集的全部內容。沒有看錯。你說和《雲頂天宮》有關係吧,可關係又不大;你說沒關係吧,又有那麼一點關聯。

主演之一的白澍在開播之前就寫了一篇《免責聲明》的長文,其實白澍的意思是賣個乖,自黑一下,讓大家輕點罵,但是網友根本不買帳,覺得這聲明綠茶味太濃了一些。網友說得也實在:是誰逼你接的嗎?你沒拿片酬嗎?覺得不配就別接這個工作。

而事實證明,白澍確實很有先見之明,《雲頂天宮》昨晚開播,網上一水都是差評,有想過這部劇可能會很差,但沒想到會這麼差!

畢竟經歷了多重鐵三角的洗禮,盜墓粉們也算是見多識廣了,可《盜墓筆記》系列的作品就是能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粉絲的底線,這次《雲頂天宮》估計又是很長一段時間盜墓粉們的吐槽重災區了。

超級IP「消亡史」

在2014年的時候,歡瑞用500萬的白菜價,從南派三叔手中購得小說改編權,然後壟斷這部小說長達6年之久。

而《盜墓筆記》也成為歡瑞世紀最重要的影視IP之一,為公司帶來了數億元的收入,還被不斷轉手賣個多個影視公司,它就像個二道販子,謀取短期利益。

李易峰版《盜墓筆記第一季》1部,《怒海潛沙&秦嶺神樹》2部,《終極筆記》4部,再加上最後1部的《雲頂天宮》,歡瑞世紀把原著除了《大結局》以外,已經全部拍完了。

這部《雲頂天宮》是歡瑞主拍的第四部盜筆作品,當年歡瑞買下了盜筆的版權,拍攝第一部時是全民期待。2015年,歡瑞世紀出品的《盜墓筆記》第一季播出。該劇啟用了當時尚屬「頂流」的李易峰和楊洋,順便搭檔上唐嫣的主演陣容。

雖然劇情糙到書粉罵聲一片,但是當宣布會員可以提前看全集時,沖會員的觀眾數量之猛把平台的伺服器都給搞崩了。

而到了《怒海潛沙&秦嶺神樹》,換成了名氣較小的侯明昊和成毅出演吳邪的張起靈。但是情況並沒有絲毫改變,這部劇在當時依然沒能激起太大的波浪。

《終極筆記》的出現,算是為歡瑞世紀挽回了一次口碑。劇情較原著相比還是大多還原,沒有亂加感情線,改動也比較合理。演員演技雖然青澀,但主角團氣質很合,搭配起來不出戲,肖宇梁飾演的張起靈也很驚艷。

這部「含磊量」幾乎為零的網劇,拿到了盜墓類影視作品,包括《鬼吹燈》系列在內的最高評分:8.3。

如此頻繁的換人,如此敷衍的拍作品,似乎盜墓系列的作品拍的再爛,頂著罵聲上線也仍舊不缺關注度,IP原始人氣讓製作方們不擔心口碑結果。

《盜墓筆記》影視化的過程一直有讓多方「扯頭花」的魔力。但如今,這種影響力在逐漸被消耗,這其中固然有長期的粗糙影視化對觀眾耐心的消磨,初代粉絲的退場和話語權減弱也不無關係,更重要的還是原著影響力的衰退。

五個吳邪五張臉,《盜墓》壞帳算不清。一個版本配一個製作班底,時間一會兒現代一會兒民國。除了原著粉,普通觀眾哪有耐心去做區分?更具破壞力的是,原著粉也在時間推移中悄然離場。

從小說文本到劇文本的轉換中,符號的多樣性被畫面的單一性所取代,封殺了稻米們的審美想像空間。而劣質的影視化,將帶來的更強的對抗性。在原著粉與演員粉的大戰中,抵抗流量演員所代表的的大眾文化符號,是原著粉獲得社群認同的重要方式。

如今南派三叔所有的作品,除了《藏海花》還沒有被拍出來以外,其他的已經全部完成,近些年,南派三叔寫的《盜墓筆記》的番外也好,前傳、後傳也好,如《沙海》、《老九門》、《重啟》、《藏海花》等,很多人追下去的動力,就是想看那些坑怎麼填,不過忙於折騰的三叔似乎還沒有填坑的打算。

不過就算「拍一部罵一部」也好,《盜墓筆記》這個超級IP仍然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如果有一天連吐槽都沒有了,那這個超級IP可能也就走到了自己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