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諸葛亮盤踞巴蜀休養生息,不去攻打魏國,結果如何?

2022-08-10     仲安筠

原標題:若諸葛亮盤踞巴蜀休養生息,不去攻打魏國,結果如何?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個神奇的人,他料事如神,神機妙算,在一次次的戰役中取得勝利。雖然真正的諸葛亮可能沒有《三國演義》中那麼的神通廣大,但也是有勇有謀,足智多謀,他被人號稱「臥龍先生」,他也以他的聰明才智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他戰勝的戰役有很多,但戰敗的戰役卻是屈指可數,其中聞名於世的諸葛亮北伐戰爭,就是其中失敗的一個大的戰役。有人說諸葛亮北伐前已經養精蓄銳很長時間,為什麼在攻打的時候還是戰敗呢?如果不休養生息,能戰勝然後翻盤嗎?

(一)、劉備四處征戰,蜀國損失消耗較大,需要調整自己的軍隊

在蜀國建立以後,當時正處於三國之中,局勢動盪不安,國家與國家征戰也很頻繁。戰勝的戰役數不勝數,這些戰爭前後分別有益州、漢中戰役,諸葛亮也經歷了很多次北伐戰爭,但都以失敗告終。在這幾次北伐戰爭中,蜀國損失巨大,而諸葛亮也悟出了一個道理,他們必須要休養生息,調整自己的軍隊,使自己的軍隊恢復,並且變的強大了以後,再去攻打魏國。所以諸葛亮養精蓄銳,是為了自己的國家更好地去鞏固自己的地位,也是為了下一次的北伐戰爭做準備。

在蜀國休養生息之間,諸葛亮還創造了很多強有力的武器,其中最著名的就屬諸葛連弩了。諸葛連弩是一個殺傷力及其強大的武器,它一射發一次,能射十個以上的弓箭,主要用來防禦,雖然進攻沒防禦效果好,但進攻效果也非常的大。這次的諸葛連弩為最後蜀國攻打魏國貢獻了很大的力量。

(二)、蜀國與魏國國力差距很大,蜀國需要縮小其中的差距

魏國為北方的一個大國,占地面積大,人口多,兵力資源豐富,在北方的兵,身體素質也相對於好一點,他們的士兵身體強壯,與位處於四川的蜀國相差盛大。而魏國又大力發展農業,興修水利,改造良田,農業技術和糧食的收集程度遠超於蜀國。魏國還大力的廣攬賢才,把有用的人都一一提攜。曹操是個愛才之人,他曾經擒下關羽,卻並不殺他,而且說服關羽到他的麾下來做事,但是關羽並不領情,最後曹操由於愛慕人才,還是沒有殺害關羽,而是把他放走。由此可見,曹操是真的很珍惜人才,只要是人才,不管敵我,他都很欣賞

魏國也有很好的政治策略,他關於軍事、農業、文官、法律制度都非常的完善,所以在政治上也遠超於蜀國。再加上有人稱劉備不為漢室正統,而魏國是由漢朝的王位禪讓給魏國的,算是漢室正統,所以也贏得了很多漢人的民心,在行軍打仗中,更是如魚得水。

這樣一個優秀的大國,跟資源並不是很豐富,人力資源與民心缺乏的蜀國相比,蜀國真的是如螻蟻一般,不堪一擊。

(三)、魏國占據了很有利的地形,諸葛亮帶兵北伐需要做很多生活上的準備

有一句古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行軍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糧食,沒有糧食,打仗就成了無稽之談,所以諸葛亮需要準備充足的糧草。再加上魏國離蜀國較遠,蜀國想要攻打魏國就必須走很長的路,然後路途中又要消耗很多的糧食,所以如果諸葛亮不準備充足的話,完全就是去送死。

魏國為北方,地勢較高,而且天氣寒冷,而蜀國為四川盆地一帶,天氣沒有北方的寒冷,所以諸葛亮需要在軍隊中準備一些禦寒的衣物,來抵抗北方的嚴寒。而且蜀國人到了北方,可能會因為地處不一樣而發生很多的疾病,例如禦寒不當會生病感冒,吃食不一樣,會導致水土不服,這樣,士兵們的士氣將會大大折扣,作戰能力也會減少。

雖然最後諸葛亮北伐還是失敗,蜀國最終滅亡,但如果不調養,蜀國可能滅國更快。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但還是沒能保蜀國,這大概就是朝代更替吧!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王朝是從四川出發最後取得北伐成功,這大概真的是地形占的優勢吧!朝代更替,我們沒有親自經歷,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只能從史書中去一一了解。

參考文獻:《三國志》

《後漢書》

《魏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724200f0dd173e7c03473a5771ecd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