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好用還不貴!雲伺服器選型六大理由 ,最後兩條直擊用戶內心

2023-07-12     盧鬆鬆

原標題:既好用還不貴!雲伺服器選型六大理由 ,最後兩條直擊用戶內心

「預算不夠,騰訊雲、百度雲、阿里雲,到底購買哪個更划算?」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都跟我提過,選擇最適合的雲服務提供商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因為每家公司都有各自的優勢和限制。

拿我接觸的一個例子說一說:我有個粉絲叫小李,前段時間他們公司提出要開發一款商城小程序,當時剛進公司沒多久的小李被指定為項目的開發負責人。只是他們公司因為規模不大,財務方面卡的比較緊,提供的預算有限,小李終歸年輕氣盛,忍不住私下裡給我發信息吐槽就公司那點預算,光是購買好一點的雲都不夠的。

面對小李當時的吐槽留言,我仿佛看到了早期的自己,恰好我那段時間在做相關的雲調查,好為人師就開導了小李幾句,經過綜合分析最後給他推薦了阿里雲。

下面,大家不妨看看我的推薦理由是否可供參考。

第一,品牌創建方面

2009年9月,自研飛天雲計算系統的阿里雲成立,拉開了我國雲計算產業高速發展的序幕。而當時的騰訊雲和百度雲還影子都沒有。甚至,說起搞雲技術,當時的騰訊小馬和百度老李還有些不以為然。在創建時間方面,阿里雲更早,馬雲更有前瞻性。

這裡面,還有一個後來在業內流傳較廣的故事:2010年3月的中國IT領袖峰會上,馬雲說「如果我們不做雲計算,將來會死掉。」誰知道李彥宏卻表示:「雲計算這種東西,不客氣一點講,它就是新瓶裝舊酒,沒什麼新意」。就連馬化騰都說:「現在看來還為時過早,可能過幾百年、一千年之後,到阿凡達那時候確實是有可能」。

可現在看,誰又能料到,騰訊和百度後來寧願打臉,也要一頭扎進雲計算和阿里雲領域搞競爭呢?為此,阿里雲作為最有布局遠見、起步最早,提供服務最全的的雲品牌,把它列為值得信賴的第一選擇,沒錯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阿里雲就是唯一的選擇,因為品牌創建時間並不一定能直接決定服務質量和適用性。

第二,市場占有率方面

國際數據公司(IDC)歷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從IaaS市場份額來看,2019年一季度阿里雲市場份額達到43.2%,穩居中國市場第一。而據Canalys數據則顯示,到2022年Q2時,中國大陸雲服務前四大雲廠商分別為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百度智能雲,市占率分別為34.5%,19%,17%,9%,阿里雲依然穩占第一不變。

市場份額高並不代表一定是最優選擇,因為雲服務市場競爭激烈,用戶需求因素各不相同。但市場占有率高,也就意味著用戶最多、認可度最大,但其他公司也在積極追趕。有無數的人已經做過選擇和驗證!

第三,雲基礎設施方面

阿里雲是國內最早進入雲計算市場的公司之一,也是規模最大的雲服務提供商之一。據阿里雲官網顯示,阿里雲目前基礎設施已面向全球四大洲,開服運營29個公共雲地域、88個可用區,2800個網絡節點,運營著超過百萬台伺服器。

而騰訊雲開服運營的物理地區為26個、可用區70個、全球網絡節點國內1100個,境外1000個;百度雲相關數據未有詳細公布,但其官網公布的隻言片語顯示,海外節點只有200+。

由此可見,無論是騰訊雲還是百度雲,兩者相比阿里雲體量上還是略有差距。「大個子」阿里雲,明顯更有安全感!

第四,在服務定位方面

服務定位也是考慮的一個因素。阿里雲發力的重點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備,希望雲服務可以惠及全球的中小企業和政府部門。且因為出於對雲服務應用前景的思考,阿里雲大力聚焦於網際網路、新零售、新金融和數字政府等戰略性行業。

這一點上看,阿里雲所提供的服務對於小李和我所在這家小公司來說,其合拍程度更像是「門當戶對天作之合」。

第五,性價比因素

便宜、穩定是絕大多數從業者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作為用戶,我們都希望能夠節省成本。

而阿里雲在降本增效方面下的功夫比較多,作為國內份額最高的雲廠商,早期也是通過價格戰來吸引用戶的。有數據統計,十多年來,阿里雲將計算的成本降低了80%,存儲的成本降低了90%。

事實上,就像王寶強在拍攝新電影《八角籠中》時說的,「真誠最重要」。

今年上半年阿里雲就放了個大招,推出史上最大規模的降價活動,單品最多降價50%,還有100多款核心產品的免費試用,免費時長多達3個月。

最近,阿里雲更是以節省用戶成本為核心關鍵詞來推出了一項「節省計劃」。這是面向用戶的一種折扣權益計劃,可以抵扣按量付費實例(不含搶占式實例)的帳單。相比包年包月實例,以及預留實例券和按量付費實例的組合,節省計劃和按量付費實例的組合在使用上更加靈活,更加經濟實惠。

尤其最近大家都在熱議的A100,在很多地方都買不到,阿里雲上卻能夠買到,並且價格還非常優惠!按量購買1折起,A100隻要4.5元/小時,來得晚的,可能還搶不到。

如此的誠意和過硬的性能,實在沒辦法拒絕。

不過,不止阿里雲,騰訊和百度也有相應的活動,各家的優惠策略、折扣等模式都值得深入研究。

第六,按量付費的優勢

其實,如何幫客戶省錢,也是個技術活。而按量付費顯然就是一種根據實際使用情況來計費的良好方式。相比於包年包月的固定費用,按量付費能夠更加靈活地滿足用戶的需求,並且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下,能夠省下很多費用。例如,對於一些臨時性任務或者低負載的應用,按量付費能夠幫助用戶節省很多成本。

綜合來說,騰訊雲、阿里雲和百度雲在按量付費方面都提供了靈活性、成本優化和彈性伸縮等優勢,但各自細節方面個有千秋,咱們以阿里云為例:

特別是針對個別ECS機型,阿里雲有彈性擴展的IaaS級別雲計算服務。雲伺服器ECS免去了用戶採購IT硬體的前期準備,讓用戶可以像使用水、電、天然氣等公共資源一樣便捷、高效地使用伺服器,實現計算資源的即開即用和彈性伸縮,為用戶解決多種業務需求,助力用戶的業務發展。

以阿里云為例,ECS計劃降低價格的幾種主要方式,它經常說「好用不貴」,讓我們來看看價格到底有多「好用不貴」?

1. 按需付費:阿里雲ECS計劃提供了按需付費的服務模式,用戶只需按照實際使用的資源付費,避免了浪費和不必要的成本。
2. 按量付費:阿里雲ECS計劃還提供了按量付費的服務模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使用量來付費,從而避免了固定成本的負擔。
3. 計量付費:阿里雲ECS計劃使用了計量付費的方式,即根據實際使用的資源量來計算費用,而不是按照時間或流量等指標來計算費用。這種方式可以更準確地反映用戶的使用情況,從而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4.優惠折扣:阿里雲ECS計劃還提供了多種不同的優惠折扣,包括月付優惠、代金券等,可以幫助用戶降低使用成本。

但客觀而言,國內的雲服務商當中,還是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的用戶體驗做的比較好,其中又以老大哥阿里雲表現最為優異。無論是節省計劃還是按量付費,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都在努力為用戶提供更加經濟實惠的雲服務。雖然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雲計算的普及,雲服務市場必然會變得越來越競爭激烈。

特別是政務雲方面,這幾年移動雲、天翼雲、聯通雲的翻倍增長,給阿里雲騰訊雲等都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但服務質量和技術支持本就業內領先的阿里雲,如今具備的價格優勢就成了決定用戶選擇的重要砝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6f001af7d4740909ab479a091f475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