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大增171.33%,這個行業逆勢增長了?

2022-07-21     快消

原標題:凈利大增171.33%,這個行業逆勢增長了?

文丨焦逸夢

繼去年業績「大跳水」後,「掛麵第一股」克明食品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要好看地多,但也難掩凈利潤增速放緩的事實,這幾年掛麵行業總產量增速在放緩,頭部企業產能過剩……不進則退,這個行業的種種問題開始顯現。

「受惠」疫情

近日,克明食品披露業績預告稱,公司上半年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上升80.89%-171.33%至7800萬元-1.17億元。

對此,克明食品表示:「2022年上半年,國內部分地區疫情反覆,行業需求增大,公司作為物資保供企業,主營產品的銷量及收入同比增加。面對小麥價格持續上漲,公司通過優化品項結構、發揮小一體化優勢,主營產品的毛利率反而同比上升,導致公司報告期內業績同比增長。」

發布業績預告的同時,克明食品發布公告稱從2022年7月16日開始,各系列產品的銷售價格平均上調5%左右。這是克明食品繼去年11月調價後的再一次提價。

據了解,小麥的採購成本從去年年初每斤1.21元,漲到去年年末的1.45元;7月,小麥均價高達1.55-1.6元。對掛麵企業來說,毛利率低於30%,上游小麥成本的上漲會直接蠶食利潤,而漲價是增利的直接手段。

可是,第一次漲價能帶動克明食品業績增長,再次漲價還會嗎?克明食品也表示,本次部分產品調價可能對市場銷售有一定影響,調價對公司未來業績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

回到202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取凈利潤最大值1.17億元,如果下半年還是同等盈利水平,預估2022年全年的凈利潤為2.34億元。與同屬於疫情時期的2020年凈利潤2.93億元相較,前者仍有較大差距。更何況,2022年下半年疫情放緩,囤貨需求減少,克明食品的賺錢能力不免令人擔憂。

財報顯示,2016年至2021年,克明食品公司分別實現營收21.64億元、22.7億元、28.56億元、30.34億元、39.58億元、43.27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1.37億元、1.12億元、1.86億元、2.07億元、2.93億元、0.67億元。

從克明面業(2021年改名為克明食品)上市後,歷年來歸母公司凈利潤可以看出,增長相對穩定的克明食品在2020年疫情時業績起飛,在2021年疫情放緩時又經歷了大跳水,疫情時消費者的集中囤貨將掛麵推向「剛需」,而上一年掛麵企業爭相擴產搶占市場,也導致2021年供過於求,使克明食品凈利潤出現較大幅度下跌。

不止是克明食品,衝擊「掛麵第二股」的想念食品,以及方便麵的龍頭企業康師傅的凈利潤趨勢都是如此。之所以拿方便麵作為佐證,是因為它們都是適合囤貨的方便型產品。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想念食品實現營收分別為13.48億元、19.47億元、22.2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3億元、1.71億元、1.03億元。財報顯示,2019年-2021年康師傅方便麵業務實現歸母凈利潤22億元、27.33億元、20.04億元。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掛麵仍是一個穩健增長的行業,因疫情產生的囤貨需求,在疫情平穩之後勢必會被「打回原形」。

有業內人士認為:「掛麵這個行業的需求一直在,但行業整體發展還是偏低端,壁壘不高。」相比其他行業,掛麵的研發投入不足。比如,掛麵龍頭克明食品多年來的研發投入占年營收的比例都不足1%,而調味品的龍頭海天味業2021年研發投入占年度營業收入比例為3.09%。

「問題」頗多

疫情的反覆讓克明食品在2020年收穫了真金白銀,但隱患也著實不小。

據公開資料,國內掛麵行業總產量從2012年的462萬噸上漲到2018年的812萬噸,6年間上漲76%,,雖保持增長,但整體增速放緩,行業正面臨著生產力過剩和產業價值提升的共性問題。

然而,這樣的行業現狀卻因為疫情發生了改變。因為疫情,一些掛麵企業擴大供給,造成2021年市場上供過於求,比如,克明食品和想念食品都在2021年業績承壓。

克明食品不得不通過擴大低毛利產品的銷量來自救。據克明食品2021年半年報披露,麵粉的產量、銷量同比增長183.64%、194.37%,其毛利率僅有10%,而麵條的產量、銷量同比下降10.58%、12.15%,麵條是其毛利率較高的產品,但這種自救效果十分有限。

除了業績的滑鐵盧,其他問題也隨之「發生」。克明食品經銷商出走,產能也過剩。2021年上半年,克明食品經銷商數量較2020年末減少超過500家,降幅達到15.26%;另外,克明食品的麵條設計年產能為67.40萬噸,而實際半年度產能23.63萬噸,利用率僅為年產能的三分之一。

想念食品2021年的產能利用率也不高,並低於疫情前的2019年。招股書顯示,2019至2021年,想念食品掛麵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3.29%、83.05%、71.71%。

據金沙河的一位經銷商反饋:「做金沙河產品快20年了,以前還是挺賺錢的,但現在還在賣去年12月份的貨,以前只用一個倉庫,一般當月都能消化掉,現在不行了,3個倉庫都是滿的。」

另一個金沙河的前經銷商稱:「已經兩年不在這個行業了,沒有利潤,市場也越來越難做。廠家一個基層業務員的角色,都能讓經銷商傾家蕩產。」

雖說壓貨是快消行業的慣常手段,但這也直接反映了銷售情況的不暢。而產能利用率的降低,更是更直接地反映了前端市場需求量的降低。總之,掛麵企業們還有很多問題待解決。

競爭加劇

根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2021年統計數據,金沙河占全國掛麵合計產量比例為22%,在2021年中國掛麵行業24家主要企業中排名第一;克明食品占全國掛麵合計產量比例為8%,想念食品為4%,中糧糧谷、益海嘉里占全國掛麵合計產量比例均為3%。

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定期公布的《全國連鎖店暢銷商品月度監測表》顯示,2017年11月份掛麵品牌的超市綜合權數市場占有率前五名分別為陳克明(克明食品旗下掛麵品牌)19.16%,金沙河9.26%,金龍魚8.70%,博大4.65%,中裕4.62%。

雖統計維度不同,但毋庸置疑,金沙河和克明食品都是掛麵行業的龍頭企業。

一業內人士透露:「在如今幾個主要的掛麵品牌中,金沙河主打低端,今麥郎有高端和低端的,而陳克明則主要是高端。金沙河銷量好,是因為低價策略,如果市面上有低價的掛麵產品,金沙河會用更低的價格將其驅趕出去。而今麥郎靠著現有的方便麵渠道,銷量卻穩中有升。」

如果說克明食品走的是一條相對高端的品牌路線,那金沙河走的就是大眾路線。

2019年,克明食品曾贊助綜藝節目《中餐廳》。2020年6月,克明食品官宣知名藝人劉濤成為旗下「陳克明」品牌全新代言人,打出的標語是「專注高品質掛麵35年」。

金沙河則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2年成立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有供應鏈一體化優勢。據業內人士透露,「雖然金沙河的員工待遇比較好,但高層的思想觀念有些狹隘。金沙河的員工多為本村人或鄰村人,市場的一線銷售人員也都是從工廠里選拔出來的,出來干幾年又回到工廠里工作,這就造成他們的業務員沒有真正懂市場銷售的。」

另一業內人士稱:「金沙河的家文化、親情文化比較重,但如果要走向更廣大的市場,可能要朝事業文化、職業文化方面發展。」

而產量排名第三、再次IPO的想念食品,目前更多是個區域強勢品牌,2019年至2021年,河南南陽市貢獻的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41.75%、37.49%和45.49%,加上河南其他區,報告期內,河南省貢獻的收入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在51%-64%。

掛麵行業未來該如何創收增利?實際上,近幾年,想念食品和克明食品的主營產品掛麵占總營收的比例都在下降。除了掛麵、麵粉,掛麵企業都在謀求多元化發展,比如布局毛利率更高的產品,2017年就收購了方便食品品牌「五穀道場」的克明食品,開發了「五穀道場」系列熟濕面產品,2021年,克明食品方便食品實現營業收入3.4億元,同比增加10.73%。

掛麵產量占比前三的三家企業,一家是上市公司,一家是奔赴IPO的企業,另一家是產量最高的「隱形冠軍」,雖然行業增速在放緩,但集中度卻在提高。經過行業「過山車式」的發展和更多資本關注後,掛麵企業們需要冷靜下來想想、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5fdbdfb72f057215d0120e0e71a9f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