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干載人航天,真行?外媒:織女星火箭延遲,阿麗亞娜6出問題

2023-12-15     環球科學貓

原標題:歐洲干載人航天,真行?外媒:織女星火箭延遲,阿麗亞娜6出問題

歐洲這種技術,還能夠搞載人航天?的確應該打個「問號」,我這還真的沒有說假,歐洲在2023年宣布,要自己搞貨運飛船,載人飛船。

但看到歐洲一次又一次的火箭問題,的確是讓人難以想像,多久才可以實現自己的載人飛船,計劃非常地好,但現實技術限制了的確是太難了,為什麼這樣說,下面就看看情況。

不與中國合作,自己干載人航天

的確,歐洲與中國的載人航天合作,最初可以說是「完美至極」,並且歐洲還專門派了航天員與中國航天員,交流,合作。

而在我國宣布中國空間站全面開放之後,也一度讓不少人說——歐洲航天員可能是率先進入中國空間站的航天員,甚至還有歐洲航天員公開喊話,要進入中國空間站,中文學習很不錯。

比如:義大利首位女航天員薩曼莎·克里斯多福雷蒂曾對著鏡頭,用中文說道:「這是第一個機會,與中國航天員在中國一起訓練,團隊合作很順利,很好。」,這樣的表達,足以說明了歐洲航天員一切都準備好了。

然而,在2023年初的時候,歐洲航天局(ESA)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之下,宣布了不與中國空間站執行載人合作計劃了,這讓很多人大跌眼鏡。

雖然公開說不與中國空間站載人合作,是因為錢等原因,但現實的情況來看,根本就不是。

而在2023年11月的時候,歐洲航天局(ESA)宣布,自己干載人航天了,並且計劃在2028年前完成了貨運飛船,在2031年完成載人飛船的研究,並且進行飛行。

所以,這讓大家看明白了,不與中國合作,自己干載人航天。

然而,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歐洲航天局(ESA)做載人航天,是與國際空間站進行合作,在2031年,國際空間站還能有時間來支撐其項目嗎?這個可能性怕是很低了。

NASA已經宣布了,國際空間站2031年將沉入南太平洋「尼莫點」,這歐洲實施載人飛船計劃,恰好就是在「掐點」了。

所以,還有沒有機會真不好說,要是製造出了載人飛船,沒有辦法在太空對接,那也沒有什麼用處是吧,到時候又來找中國?這怕是合作的國家太多,可能我國也需要考慮一下了。

而且,說真的,歐洲的航天技術實力真的是不咋的,在世界航天實力前三,完全沒有歐洲的位置,在第二階梯的航天實力之中,也是比較靠後的,除非歐洲在美國的依賴之下,快速突破,不然不可能那麼快發展出來。

但很顯然,美國還在玩自己的登月任務,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幫助,所以,不與中國合作,自己干載人航天,歐洲的確還可能差點「火候」。

這不,自己的火箭都造不好,又出問題了,還干載人航天,的確更加困難了。

歐洲織女星上級儲罐缺失!再次延期

沒錯,這一款火箭雖然實力不咋的,但也可以從中看到歐洲真的干自己的載人航天,還是真的有點困難,包括歐洲的最強火箭,也是如此。那就先看看歐洲織女星火箭。

織女星運載火箭有多強?織女星運載火箭是一款不可重複的火箭,並且該火箭在1998年就研發了,一直「拖拖拉拉」到2008年才首飛。

它其設計用來發射小型衛星,重量在300公斤到2000公斤之間的科學衛星或地球觀測衛星,可將此類衛星送至太陽同步軌道或低地球軌道,所以,火箭實力真的一般化。

然而,在首飛之後,在真正意義執行任務的時候,這一款火箭是不斷失敗。

2019年,「織女星」火箭搭載質量約1.2噸的阿聯「鷹眼一號」軍事偵察衛星從法屬蓋亞那發射場發射,起飛後約2分鐘,火箭第二級發動機點火故障,導致火箭偏離預定飛行彈道,最終星箭一起墜毀在大西洋。

2020年,發射西班牙觀測衛星SEORAT-Ingenio和法國Taranis衛星,結果8分鐘過後因不明原因偏離軌道,衛星也不知道哪兒去了,任務失敗。

2022年,再次發射,飛行兩分多鐘後火箭出現「嚴重異常」,偏離預定發射軌道,地面控制人員下令火箭自毀,火箭殘骸落入大西洋公海水域等等。

這樣的火箭誰還敢用?這不,歐洲航天局(ESA)宣布,原計劃定於 2024 年春季進行的 火箭發射任務,再次被推遲了,直接推遲到2024年 9 月,因為火箭 Avum 上級的儲罐缺失,看到沒?

歐洲的火箭都這個樣子,要自己製造出載人飛船,的確也是相當困難,這種技術去搞載人航天,不與中國合作,真的是不看好。

而且,除了歐洲織女星火箭出現問題之外,歐洲強大的阿麗亞娜6型運載火箭也是出問了。

阿麗亞娜6型運載火箭也面臨重大挑戰

在2023年11月的時候,阿麗亞娜6型運載火箭進行了測試,但是在測試前,因「瞬態閾值壓力發生小異常」推遲近45分鐘,然後才模擬實際發射時的完整工作,點火測試持續了約7分鐘。

雖然這一次任務也成功了,但是歐洲托爾克-尼爾森在發布會上,其實成功之下也出現了問題,面臨重大挑戰,那就是在測試過程之中的上部級出現了問題,上部級出現了性能退化,在發射測試的兩分鐘後就中止了,所以,這又是一個大問題。

雖然他後面說,不影響在 6 月 15 日至 7 月 31 日期間進行首次飛行,但如果解決不了的話,可能還是會延遲。

而且這一款火箭本身早就該服役了,結果在2023年年7月阿麗亞娜5「退役」的時候,阿麗亞娜6都還沒有接替上。

當然,這一輪火箭實力也還是一般化,低軌運載能力為10噸到21噸,只是相對於上個版本來說,有所提升了。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歐洲的各大火箭都在出問題,載人飛船的研發的確不是怎麼看好。

至少我個人認為歐洲要想在航天之中大規模崛起,還是有點困難,就看後面會不會有所改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5644851c283b66207d89db965fb6c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