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起三國時期的謀士大家知道更多的是諸葛亮,因為我們畢竟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同學本身就是以「尊劉抑曹」為中心寫的《三國演義》,諸葛亮著實被美化了不少,什麼草船借箭、穿個道袍借東風,空城計騙司馬懿這些在正史《三國志》上均沒有記載的。而曹操這邊的謀士我們最多知道荀彧、荀攸等人,賈詡這個人我們很少知道,而他在曹操前期五大謀士里排名也很靠後。但是他的神機妙算,超群的智慧也不弱於諸葛亮的。
東漢末年,朝廷動亂,百姓民不聊生,賈詡自知在朝廷待不久,於是辭去官職投靠了一個叫段煨的人。段煨這個人對他特別客氣、尊重。可是他還是離開了段煨去投靠了別人。原因就是賈詡這個人太了解段煨了。他自知段煨對他越是客氣,越會容不下他,因為賈詡的聲望和謀略都遠在段煨之上。正因為如此段煨就越容不下他。於是賈詡決定去投靠張繡。而段煨這個人也比較孤立無援,沒什麼援手。賈詡去投靠張繡可以幫他搞搞外交,而段煨可以幫賈詡照看他的家人。張繡那裡正好也缺謀士,賈詡到了張繡這裡,張繡也是對他客客氣氣,尊為上賓。賈詡能看透人心,也能把握時機。他最聰明的地方就是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出場,什麼時候退場。出場和退場的時機都讓人欣喜。
有一年,曹操南征舉兵攻打張繡,這還沒打呢,張繡就大開城門,舉兵投降。這曹操當然很開心啊,甚至看上張繡的嫂子,並占有了人家。這下張繡很沒面子啊,人家不要面子的啊。重點曹操還和張繡手下關係好的侍衛很親近,因為曹操早期要集結人才嘛,也是因為愛才。經常送這送那。請客吃飯之類的。張繡內心這下就很慌了,幾個意思,是要謀殺我嗎?於是心生背叛,這時賈詡就給他獻了一計,讓他去跟曹操請示下,說我這個部隊調動一下,防區移動下。還有能不能讓我們的將士都隨身攜帶盔甲和兵器。因為我們運輸車小,裝不下這麼多盔甲和兵器。曹操這時本就因為戰勝喜出望外,開心的很。當然同意了。這下好了,張繡帶領將士直接在曹操大本營里把他們給一鍋端了。這個反叛殺的個曹操措手不及。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都死於這場戰爭,連曹操也差點死於非命。
建安二年十一月曹操再次舉兵攻打張繡,這一次倒是把張繡打的慘敗,又過了一年,曹操不聽荀攸的建議第三次攻打張繡,落得慘敗。張繡大喜,趕緊趁勝大追。賈詡立刻攔住,說:「將軍不能再追」。張繡不聽,結果又被曹軍打的打敗。灰溜溜地跑回來。剛一坐下,賈詡說:「將軍趕快追擊曹軍」。張繡就很懵了,說道:「上次打勝了,我要追擊先生不讓追,這次打敗了,先生又讓追擊。所以到底追不追」。賈詡說:「將軍不要再猶豫了,趕緊追擊曹軍」。張繡也管不了那麼多了,收拾殘兵又去攻打曹軍,結果曹軍又大敗。張繡回來稱讚賈詡先生果然是料事如神。賈詡說:「第一次我們戰勝,曹操斷後,說明他料到了你會乘勝追擊,所以會親自斷後,以攻打將軍。第二次我們打敗了,曹操又為什麼撤退呢?軍事上,策略上曹操都勝將軍一籌,又有什麼理由撤退呢?說明他朝中出事了,後院失火了,所以著急趕著回去,而且這次他不斷後了,那後面的人都是弱兵了。」賈詡還真料對了,曹操撤退的原因是得知袁紹要趁著他攻打張繡突襲許昌挾持皇帝。所以趕緊撤退了。《三國演義》里說諸葛亮料事如神,其實賈詡也不差的。
官渡之戰前夕,天下分為曹操和袁紹這兩股大的勢力,他們兩個要打仗肯定要拉取中間力量,曹操和袁紹都在爭取張繡,有同學就說了,張繡不是背叛過一次曹操嗎?還把他的愛子和戰將殺掉了,他難道不記恨嗎?其實在國家大事面前,尤其是這種緊要時候曹操也不是那種計較私人恩怨的人了。張繡夾在中間正尷尬呢,賈詡又給他建議了,讓他投降曹操。張繡又懵了,說道:「先生不要開玩笑了,我可是殺他兒子和愛將的人,殺子之仇在那放著,況且我曾經投降過一次又背叛了他,他能相信我嗎?再說曹操現在實力比袁紹弱啊。」賈詡說道:「這正是我們投靠的原因,其一:首先天子和朝廷都在他那裡,在道義和政治上他有優勢。其二:曹操實力比袁紹弱,我們現在投靠袁紹得不到重視,袁紹有我們沒我們都一樣。但是曹操就不一樣了,我們現在投降他對他來說是雪中送炭。其三:曹操此人胸懷大志,眼光長遠,打下袁紹不是他得目標,統一天下才是他的目標。像這樣的人在大局面前是不會計較個人恩怨的」。果然,得知張繡投降,曹操是極其熱情的迎接他,握著他的手噓寒問暖。從來沒提過張繡反叛他的事。甚至還做了兒女親家。從此張繡就成了曹操手下的一員戰將,而賈詡也成了曹操帳下的一位謀臣。而這些完全都在賈詡的預料之中。
賈詡太聰明了,他料到了曹操會極其需要他們,而他們也會受到重視。張繡投降之後,曹操私下拉著賈詡的手說:「太感謝先生了,使我信重於天下的就是先生」。其實賈詡也是算準了,曹操會誠心誠意感謝他的。
他太能看透別人,又能清楚自己。進入曹營後一直很低調的活著,一般也不輕易出謀劃策,也不搶比人風頭,不和他人結交,經常閉門謝客。甚至就連自己的兒女的婚姻都不和高貴人家聯姻。儘管很低調,卻是曹操前期五大謀士中活到最後的一個。最終壽終正寢,活到了77歲。比起荀彧、荀攸兩個謀士被曹操謀殺的結局算是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