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亮的手機螢幕,真的有必要嗎

2023-12-11     三易生活

原標題:如今越來越亮的手機螢幕,真的有必要嗎

如果有關注最近這段時間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可能有注意到,近期的許多新款智慧型手機、特別是新的高端機型,普遍開始將「螢幕硬素質」作為重要賣點在進行宣傳。

在這樣的背景下,幾乎每一款高端機型在發布會上都會提及,它們使用了某某屏廠的最新型面板,在解析度、色彩、色准、延遲、亮度等指標上,相比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

其中尤為惹眼的,當屬「亮度」這個指標。因為在過去的兩三年時間裡,整個市場還很難找出幾款標稱峰值亮度在1500nit以上的機型,事實上直到今年年中,可以達到2000nit以上峰值亮度的手機螢幕都還是鳳毛麟角。

但就在最近這短短几周時間裡,已經出現了一大票新機宣稱它們使用了4000nit、甚至4500nit以上峰值亮度的新款螢幕。甚至根據相關爆料顯示,明年上半年可能就會有廠商推出6000nit以上峰值亮度的手機螢幕方案,試圖搶占這個「亮度指標」的新高。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智慧型手機的螢幕一下子就變得這麼亮了,它對於消費者來說真的有必要嗎?

為什麼手機螢幕會突然「亮」起來,因為有了新的需求

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智慧型手機的螢幕亮度突然一下就提升起來了。

亮度提升的底層原因,當然是螢幕本身的材質進步,這一點其實一句話就可以解釋清楚。那就是新的螢幕塗料配方,現在在相同或更低的能耗下就能激發出更多的光線,這就是新款手機螢幕「變亮」的最直接因素。

當然,有需求才有供給。螢幕材質化學成分的改進是供給端的因素,因此也必然有著相關的需求刺激。不然就沒法解釋,為什麼幾家不同的屏廠,今年會「不約而同」實現了材質換代。畢竟如果只是單純的配方疊代,為什麼前兩年進步不大,反而到了今年就集體「亮度井噴」了呢?

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需要將視線移到終端產品上。在集中去看今年那些剛剛發布、採用了明顯更亮螢幕的智慧型手機時,就不難發現,它們的共性便是普遍增強了HDR視頻的拍攝和回放能力,並且普遍支持HDR照片拍攝功能。

具體一點,比如真我GT5 Pro和一加12,就都支持了各自品牌機型以往不具備的杜比視界視頻拍攝能力。

與此同時,這兩款機型與vivo X100系列,也都支持基於亮度元數據的HDR照片拍攝(雖然各家在這個功能上的名稱不同,但未來勢必會接入安卓的統一標準)。

除此之外,在視頻回放方面,Redmi旗下首發4000nit峰值亮度螢幕的K70 Pro,也成為了該品牌首個適配「影院模式」,專門強化HDR視頻播放效果的機型。

HDR標準的誕生,讓高亮屏有了存在的基礎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會說,以前的手機螢幕難道就不支持HDR、不能回放HDR照片和視頻嗎,為什麼追求HDR就一定要現在這些超高亮度的屏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確實就是過去的螢幕還是太暗了。

首先大家要理解,為什麼現在整個行業都要強調HDR?其實這是因為過去很多年裡實行的SDR(標準動態範圍)影視標準是存在著很大問題的。簡單來說,SDR標準為了遷就當時低劣的顯示設備硬體指標,對整個拍攝、編輯、回放流程中,所涉及到的色彩範圍、亮度範圍,人為地進行了過大的、「一刀切」式的限制。

正是因為限制得太厲害,所以過去的電視、電影就算螢幕尺寸再大,人眼看起來還是會本能地覺得「很不真實」。因為螢幕里的色彩、亮度信息,與我們平時在大自然里看到的信息量差距太大。也就是說,與自然界的色彩、亮度相比,過去的SDR電影、SDR顯示器的品質實在是「弱爆」了。

所以HDR標準就應運而生了,從這個角度來說,HDR其實並不像是對舊有顯示標準的「增強」,反而更像是一種「糾錯」、一種「解放思想」。HDR標準鼓勵顯示設備用儘可能高的色彩和亮度,去儘可能還原自然界的光線和物體顏色,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讓觀眾覺得螢幕里的場景更真實、更具「沉浸感」。

但問題就在於,自然界的亮度是非常、非常、非常高的。所以這就導致了在HDR標準誕生的這些年裡,我們儘管知道「應該」把畫面拍得多亮,但實際上一直沒有太多的顯示設備能夠真正達到這種亮度。

比如,杜比視界作為當前公認、效果最好的HDR標準,它對於影片色深的要求是12位色、對於峰值亮度的要求高達10000nit。可長期以來,哪怕是旗艦智慧型手機的螢幕也只停留在10位色、1000多nit的水平,色彩比杜比視界要求的差了60多倍,亮度也不到五分之一。在這樣的螢幕上,顯然不可能指望它的視頻回放效果很好。

正因如此,今年的這些超高亮度的新款螢幕,意義就顯得更加實在了。別的不說,起碼它們確實可以在拍攝、回放最頂級HDR視頻和照片時,效果上更接近「理想中」的情況,並且註定明顯要好於此前那些低亮度的設備。

消費者應該追求新螢幕嗎?是的,其實這對大家都有好處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我沒有開各大視頻平台的會員,因此對於高品質的HDR視頻也沒啥概念,這樣的情況下超高亮度的手機螢幕還有意義嗎?

當然還是有的。一方面,各大廠商為了能夠體現「新型螢幕」所帶來的體驗提升,必然要在相關功能的挖掘上下一些功夫。比如前面已經講到,這些機型很多都會默認開啟相機的HDR模式,拍攝出的照片會內置光線信息,在自己的螢幕上觀看時就會激活螢幕的HDR模式,看起來會比普通的照片明顯寬容度更高、對比度更高,也更有臨場感。

另一方面,大家不要覺得「更亮的螢幕」一定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更亮。其實並非如此,因為當手機在使用絕大多數日常APP時,實際上還是要遵循傳統的色彩和亮度行業標準。也就是說,此時這些配備了新型螢幕的機型,並不一定比此前的機型看起來螢幕更亮,但因為它們的螢幕發光效率客觀上是提升了的,所以當處於較低亮度模式的時候,新型螢幕在節能這方面的優勢,反而就可以更多的體現出來了。

當市場以硬體作為主要競爭方向時,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有利的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無論你「用不用得到」,當廠商們將實打實的、更先進的螢幕作為新款機型的共同賣點進行宣傳時,都絕對是一件值得鼓勵的好事。因為這也就意味著,至少現階段市場競爭的焦點,是集中在實打實的硬體進步、硬體換代上。如果這種策略能夠得到好的反饋,那麼至少可以期待它有助於整個市場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快速地進行新硬體的普及、換代。而這不管是對於消費者的利益、還是對於推動行業進步來說,都會有著非常積極的正面作用。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2e3ff806a0e77bbd0cfdbbbb2e5fe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