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華原創丨燈光依舊明亮(隨筆)

2023-11-15     真言貞語

原標題:石清華原創丨燈光依舊明亮(隨筆)

燈光依舊明亮

隨筆

文/石清華

今年春節,丁老師和大家一樣,少去了許多歡聲笑語,多了幾分忐忑不安。一家人宅家裡,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但關注最多的還是自家對面的教學大樓。

元宵節一過,愈加不安。晨起望教室,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午時望教室,教學大樓的門窗空洞洞;傍晚望教室,樹上的鳥兒叫喳喳。有時竟情不自禁地大喊:「人呢,跑哪兒去了?」

丁老師的女兒瞪大眼睛、張大嘴巴:「媽,我在這,你問的哪個人囉?」

「哦,對不起,我一望見空蕩蕩的教室,就想起了學生。」

女兒嘻嘻一笑:「學生也和我們一樣宅家裡,抗擊疫情,為國出力呀。」

儘管言之有理,還是特別擔憂,孩子們即將中考,耽誤不得,該怎麼辦呢?很快,各級政府組織起了有效的網絡課堂。丁老師暗笑自己是杞人憂天,不過很快進入了角色。

「今天寫全命題作文,題目《燈光依舊明亮》。一是達到基本要求,二是用詞準確,三是語意連貫,四是情感真實。動筆前要列個提綱,下筆時一氣呵成,以避免斷斷續續、改來改去,凌亂不堪。在文中所敘故事,不一定全是自己所做的或經歷的,但必須是自己熟悉的。根據需要,添加合理的想像,即是創新。想像好像翅膀,讓你自由地飛翔。」

接著亮出範文邊讀邊講析,然後學生各自寫作,四十分鐘內完成。 課上完後,雖然自我感覺良好,但還是不踏實。學生聽明白了嗎?有抄襲的現象嗎?遙控有效嗎?種種疑問縈繞在心頭。

不行,得去學生家裡看看。趕緊午餐,稍作整理,即用腳步去丈量街道、村莊。出門登上長江大堤,勁頭十足地步行四公里到李小月家。她雖然不是很聰明,但守紀勤學。爸爸、媽媽常年在外打工,由年過花甲的爺爺、奶奶管教,是典型的留守少年。今年春節,因疫情關係,爸爸、媽媽也沒能回家,祖孫三人在江堤邊的兩間平房裡過春節,不免令人心酸。到她家門前時,李小月正在門前樹下的矮桌上寫作業。她一見老師馬上站起來:「丁老師好。」

爺爺、奶奶端來熱茶、水果,十分激動地說:「丁老師,您是位好老師。給小月買飯票、買資料,教給她知識,告訴她如何做人。有次上學時被雨淋濕了全身,您把自己丫頭的衣服讓她換上,像親媽一樣。我們常常跟她說要好好學習才對得起丁老師。」

「小月是個好孩子。在家上課有什麼困難沒有?」

「網絡有時信號不好,有時沒聽清楚。」

「你先把今天的作文給我看看,然後舉例說說沒聽清楚的地方。」

「如《出師表》中的『卑鄙』沒弄明白。」

丁老師詳解「卑鄙」的古今義,略說詞由單音節向雙音節、多音節發展的趨勢。「丁老師,小月說家裡的燈光昏暗,遠不如教室里明亮。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去學校?」

「那要看疫情是否緩解,得等上級通知。小月,老師相信你會努力的,也會考出理想的成績,我走啦。」

「老師慢走,再見。」

沿鄉村公路順道走訪十五公里到偉星麗園時,雙腿似有千斤重,腳也不聽使喚,只得在小區門衛室,坐等第十四名學生王思源。談話結束,值班的老公準點到達。

回家後將學生作文改評的結果整理了一下,得分從三十五分到四十九分,整體成績不錯。選上中下等次的作文,下次課時字詞句段篇講評其得失,再次作文時大有長進、令人滿意。

五月二十五日,丁老師欣喜若狂,六點不到開教室門、亮起電燈。趕到校門口時,領導、校警、值班老師已有些到崗。有學生背著書包經檢測後進入校園,回望教學大樓,所有要使用的教室,已經燈光明亮。

晦暗較久的校園豁然開朗,路燈把身旁的樟樹、廣玉蘭弄得綠翠欲滴。真有點擔心嫩嫩的闊葉承受不起那綠,會砸到學生頭上。如果是這樣,學生當然很高興:祥雲降臨、中考大捷。

元月十五日學生放假,校園頓時沉靜了。沒有了學生的嬉鬧,還有點不習慣。早晨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床,以至有時忘了吃早餐。若問今天是星期幾時,往往要查日曆。閒暇,在空曠的校園內轉悠,有種失落之感。哪怕有住在校內的教職工進出,放鬆管控之後,也有三三兩兩的人們在操場上散步。在和熙的陽光下躺在草坪上看手機、聊天、曬太陽,或是坐著打撲克、舉杯對飲,看上去悠閒、洒脫,仍覺得形單影隻。

學校領導、老師全程陪同學生。學生全在食堂進餐,全在教室午睡。以前招收學生吃住的客戶邀約在一起,氣勢洶洶地衝到校門口質問校長:「誰叫你們這麼做的,把學生關在校園內,這不是在強迫學生消費嗎?政府強調就業、恢復經濟,你們這麼做,我們不失業了嗎?」

校長底氣十足、和顏悅色地解釋:「我們按上級的要求辦事,不得不如此。再說你們能保證學生平安無事嗎?」

誰也不敢保證,客戶明白這個理,只好蔫蔫而回。

校門口可謂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有領導監督,有校警把門,有人查詢、測體溫,有人登記出入者。在校園內的各個隔離設施的出入口,皆有人值守,戒備森嚴,就算蚊子飛過去,也得查一查公母。這塊聖地,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老師,您好。」只有初三學生到校上課。原來一個班六十多人,現在分在兩個教室,符合上面要求的每位學生前後左右不少於一米的距離。老師現在要上相當於兩個班的課,工作量至少是在一個教室上課的一點五倍。但老師們無怨無悔、任勞任怨。

下課鈴聲一響,學生在監管員的指導下有序下樓,比擁擠著出去要快得多。出樓棟門,宛如開籠的鳥,振奮雙趐,快樂地飛翔。

久違的廣場、體育場,各找各的樂兒去。有兩位個頭高點的女生,把走在前面的小個子男生夾在中間,問他那個方程怎麼解。男生說要吃糖後才能解答,兩位女生對視了一下,一個說我給你買糖去,另一個略一後退,迅速伸出兩臂抱著他的脖力用力往後拖,說話的女生旋即拉著男生的兩條腿,將他抬了起來,然後一起喊:「一、二、三,給你糖吃。」將他甩到了草坪上。男生一骨碌爬起來去抓女生,早已跑了很遠。圍觀的男女生拍著巴掌大笑:「哈哈,文華,糖好吃吧。」學生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追追趕趕、吵吵鬧鬧、說說笑笑,似乎要把憋了四個多月的力氣、言語都使出來、喊出來,將空寂的校園填得滿滿當當。

將近十點鐘,校門外的小車、麻木、摩托車、自行車等把校門外前後一百多米長的公路兩側,寬闊的校門外的空地擺得滿滿的。家長們望著明亮的教學樓,關注進入教室的班主任,暗暗祈禱:老師,請別拖堂。基本上如願以償,歡歡喜喜地接走自家的寶貝。

校園是承受不起寂寞的,那些叫人喜歡又有點令人皺眉的孩子才是校園的靈魂,校園有了靈魂才充滿了生氣。

從早晨六點到晚上十點多鐘,上課、陪伴、值班、備課、改作業,雖然有些疲憊,但心裡踏實。回望教學大樓,燈光依舊明亮。

(2020年6月14日)

【作者簡介】石清華(男),退休教師。出身卑微,有幸長成,但歲月蹉跎,一事無成,只好勤奮幹事,踏實做人。胸無大志,交遊平民,酸甜苦辣,離合悲歡,滲透於心。然盼其覺醒,努力上進。替己謀福利,為國盡忠誠。暢敘平民事,共享人間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183688192ef70e371751e37d35a6a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