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坦克
最近電影院的東南亞含量,有點高。
《消失的她》,95%的戲份都發生在東南亞虛構的旅遊聖地「巴蘭迪亞島」上;《掃毒3》,影片主線劇情也脫離了香港街頭,來到老緬泰金三角邊境地帶;而下個月即將上映的《巨齒鯊2》的主要外景也全都在泰國進行拍攝;《孤注一擲》更是把目光聚焦東南亞華人的詐騙組織團伙上。
不出意外,今年暑期檔超過1/3的票房,都深深的與東南亞掛鉤。當然,以上影片大多數並不是在東南亞實地取景拍攝的,而電影選擇把故事背景設定在東南亞的原因也大有不同,但隨著近幾年國產電影越來越鍾愛東南亞,也能看出國產電影一大的創作趨勢。
為什麼國產電影越來越鍾愛東南亞了呢?情報君認為有兩大原因。
便宜,好用
在2012年《泰囧》創下國產片票房新紀錄之後,國產片拍攝迎來了海外取景的狂潮。《北京遇上西雅圖》中「遇上」加拿大,《中國合伙人》里鄧超意氣風發地走在紐約街頭,《小時代3》的姐妹花們在羅馬街頭狂奔,《天機·富春山居圖》中劉德華如阿湯哥附體般玩轉杜拜。從東南亞、杜拜,到歐洲、北美,從喜劇片、愛情片,到動作片、劇情片,從大投資大製作,到中小體量影片,近十年來國產片的海外取景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態勢。
然而,在海外取景的熱潮過去後,東南亞似乎已經成為國產電影最愛去的地方。而這個結果也實屬情理之中。以泰國為代表的東南亞旅遊型國家,地理位置距離大陸近,出行便利,景色美,物價低,當地拍攝政策優惠。一部《泰囧》的火爆更是加深了中國觀眾對東南亞的認知及感情,劇組紛至沓來,時至今日,東南亞仿佛已成為中國劇組的後花園。
可以說,東南亞國家雖然領土面積都不算大,但景色呈現多樣化,自然風光既有美麗的大海,又有幽靜的山谷以及熱帶的叢林。同時,東南亞國家在城市風貌上也具有著明顯的不同,歷史建築和現代化建築並存,以上對於電影取景來說,也可以提供豐富的選擇。
另外,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在內的不少東南亞較已開發國家,也都有著比較成熟的協助拍攝團隊,可以提供法律和硬體方面的援助。以泰國為例,目前泰國最高可以申請到15%的現金補貼,如果聘請泰國主創人員以及對泰國旅遊業的宣傳促進,每部電影甚至可以最高補貼金額為7500萬泰銖(1500萬人民幣)。
另外,部分東南亞國家的城市街景,和華南地區的城市街景有相通之處,尤其是疫情幾年,在兩廣、海南等三線城市,進行場景搭建造成故事背景在東南亞的假象,也不需要耗費太多的精力。
過審,容易
當然,也有不少電影故事本身就取材於東南亞故事。
例如金三角販毒問題,也是《湄公河行動》《非凡任務》《掃毒3》等片選擇取材東南亞的原因。而伴隨著近幾年海外尤其是緬甸和柬埔寨詐騙事件的頻發,《孤注一擲》也選擇聚焦在這一社會問題當中。
不過除了以上幾部之外,最近幾年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個完全可以發生在中國的故事,卻把故事背景搬到了東南亞,甚至並不點名具體哪個國家,而是虛構一個類泰國似得國家進行創作。
而這也是東南亞國家的「優勢」。因為故事背景必須設定在華人占據一定比例的國家,這無論在歐美還是拉美非洲甚至日韓、中東,都是不成立的。僅有東南亞,這也是我們在看到《誤殺》《消失的她》等電影中,出現大量華人角色,甚至大多數主要角色都是華人時,才不會感覺到突兀和違和感。
過審容易,也是國產電影選擇東南亞最重要的原因。例如泰國的電影委員會對於外國電影組來泰國拍攝,審查非常的快速,限制也特別少。而也因為故事發生在國外,中國對此類電影的審查也就寬鬆了不少,東南亞政界、商界、媒體怎麼塑造都無所謂。這也是不少懸疑、犯罪類型片來東南亞取景、甚至在國內搭景寧願偽造東南亞街景也要把故事背景搬來東南亞的重要原因。
而在多部此類電影的輪番上映之後,觀眾和創作者之間也形成了某種默契,一方面電影提升了一定在創作方面的自由度,另一方面觀眾也會知道創作者這樣設定的初衷,也會產生一定程度感情上的自我帶入,認同創作者們如此設定的苦衷。產生了雖然故事發生在「國外」,但是劇情依舊能夠產生共鳴的原因。
在情報君看來,無論出於何種原因進行的外景地取景拍攝,無論大小體量,無論題材和拍攝國家,中國電影在海外取景都代表了中國電影人走出去,與世界溝通交流,讓世界看到中國,也讓中國觀眾看到世界的意願和信心。而無論是聘用當地主創人員,拍攝過程中的現場支持,還是後期製作,走出去都將促進中國電影更好地與國際化水準接軌,中國電影人也將進一步打開視野,汲取更加多元的文化靈感。
但是目前的此類電影,並沒有帶給我們與全球化接軌的信息。無論是《消失的她》上映後,媒體對東南亞犯罪率的誇張描述,打擊旅遊信心,還是近幾年多數影片中,對於東南亞國家的標籤化處理,都只是把東南亞當成了一個可以在電影銀幕上講故事的「法外之地」。
近幾年,我們看到了太多網上不少所謂的「愛國者」對進口片甚至不少國產片的「辱華」指控,對世上所有文化作品中涉及中國的內容進行不漏掉任何破綻的、不容任何辯駁的斥責和唾罵。在那套看似自洽的邏輯中,無論正或反,皆能出現在論證鏈條之中,推導向他們大義凜然的死罪判決。
而當角色轉變,當國產電影懷揣著赤裸裸的「惡意與傲慢」,當同樣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東南亞國家」被集體污名抹黑、刻板印象、文化霸權之後,這類人卻彷佛噤聲一般。當國產電影或主動或被動地「辱」東南亞越來越上癮之後,真正的中國故事也距離我們越來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