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勒索,不僅捆綁孩子的一生,其實也是束縛了自己

2019-09-21   爸媽有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問孩子最怕父母對他們說什麼,出乎意料的,不少人回答最怕父母說:「我都是為了你好」。

這一句話仿佛是個萬能咒語,孩子在家長那裡遭遇到的任何委屈,之要聽到這句話,孩子就輸了,一敗塗地。一場爭執里家長憑著這句話就能無所顧忌,瞬間站在道德高地,孩子再抱怨就是不懂事。

  • 模擬考考了第二名沒有表揚,「下次要加油啊,你高考這樣可不行!」
  • 隨便亂翻孩子的臥室偷看孩子的日記,「我這是為你好,怕你偷偷做什麼壞事。」
  • 不許跟喜歡的同學交朋友,「要交對自己有幫助的朋友,我這可是為你好!」
  • 對孩子的愛好橫加干涉惡意阻攔,「為了你的學習成績,我就得看著你!」

……

不少家長打著愛孩子、關心孩子的幌子,做著得不到孩子認同的事,總以為說一句「為你好」就能一筆勾銷所有問題,就能獲得孩子的理解。然而,現實並不是家長想的那樣,一味的將自己的情感捆綁在孩子身上只會讓她們痛苦不堪,這就是「情感勒索」,捆綁孩子,掌控孩子,不僅不能讓孩子變好,還會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什麼是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勒索」?

  • 「都是為你好」。

很多家長並不考慮孩子的想法,覺得自己有能力掌控孩子的人生,幫孩子鋪就一條順遂舒適的人生路,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保證孩子能夠的到幸福,然而,作為被動的孩子卻無形中受到了傷害。

父母嘴裡說著「為你好」,不過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大多數滿足的是自我,因為自己學習工作不順利,所以強逼著孩子學習,說是唯孩子好,其實不過是彌補自己的人生遺憾。

  • 「我們是你的親人」。

社會上又不少一再被親人脫入泥潭的事件,比如所謂的「伏弟魔」,明明娘家對自己也不是特別好,自己家庭也經濟緊張,但還是被一再要求金錢幫扶弟弟,自己陷入沒玩沒了的親情綁架不算,還把自己的丈夫孩子也拖進這個深坑。

「因為是親人,你要對我們好」,「因為是親人,我們不會害你」,親情成為了勒索工具,被折磨被傷害也無可奈。

  • 「我們的關係,我說了算」。

其實喜歡進行情感勒索的人都是非常自我,不會考慮對方想法,只會想方設法設法抓住感情軟肋來利用對方,愛只是把刀,用來刺傷對方。

「情感勒索」的本質是一種權力關係,在我國很普遍,因為我國長期以來的傳統文化,孝道禮儀潛移默化下助長了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勒索,社會上很多人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父母一定是愛孩子的,孩子一定要聽父母的話」這種理念深入人心,豈不知這種僵化思維很可能害了孩子。


「情感勒索」之下,孩子變得唯「父母命」是從。

  • 害怕失去保護和愛。

我們常常聽到媽媽對待不聽話的調皮孩子會恐嚇「再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這其實是一種愛的恐嚇,孩子會因此感受到很大的壓力,必須聽話,不然就沒有愛。一旦恐懼產生,孩子就不得不成為被掌控的,媽媽和孩子關係稱為勒索與被勒索的關係,只因為孩子害怕失去家長的保護和愛。

  • 放棄自我,不敢拒絕

被情感勒索的孩子,無法掌控自己,默認控制權交給勒索者,這個情況下,孩子是不允許擁有自我的,也沒有拒絕的權利,有了「愛」這把利器,孩子的一切被一根無形的繩子擺弄著,繩子的那頭是父母。

  • 情感勒索可能身份轉換。

有明星因為替好賭的父母還賭債,沒日沒夜的工作,巨額的片酬也填不滿無止境的窟窿,最後逼的明星不得不登報斷絕親子關係,到這個時候,孩子其實已經對父母產生了怨恨,情感勒索者發生了身份轉換,孩子會對長期的被勒索充滿怨言,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愛,這種心態下往往可能繼續釀造親情悲劇。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勒索其實是不自覺的,只是覺得自己要給孩子最好的東西,覺得自己是真的「為你好」,豈不知,這樣只會破壞孩子的幸福,損害親子關係,父母要注意,愛也會變成「兇器」。


父母要防止愛變成傷害孩子的「兇器」。

  • 尊重信任孩子。

「情感勒索」的關鍵在於家長,只要家長能有這個意識,認識到問題所在,在情感勒索造成危害之前及時懸崖勒馬,不再給孩子不必要的壓力,放下執念,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孩子的選擇,才能讓孩子幸福。

  • 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父母要理解孩子是一個獨立個人,是由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的,不可能事事都能隨父母的心意,父母也不能把孩子當作能掌控的棋子,一旦棋子會拒絕就天塌了,相反這代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能懂得拒絕,就是人生重要的一步。

  • 父母不能把自己跟孩子捆綁。

父母喜歡情感勒索孩子,喜歡把自己的人生跟孩子捆綁在一起,說到底,父母還是忽視了自身的人生髮展,眼中只盯著孩子,父母操縱著孩子,誰又說不是束縛自己呢。家長一定要把自己跟孩子鬆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生活上,同時給孩子解壓,建造一個舒適和諧的家庭環境。

生活中,慘遭「情感勒索」的孩子不少,對自己正在「情感勒索」而不自知的父母也不少,家長應該多聽聽孩子的心聲,不要忽視孩子的抗議,注意不要情感捆綁孩子,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自由,愛是動力和守護,不是令人痛苦的「兇器」。

今日話題:根據情感勒索的定義,在日常生活中,你有過用愛來捆綁孩子的經歷嗎?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爸爸媽媽的育兒良方,你值得擁有!

讓孩子擁有雙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