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協作,87歲髖部骨折患者重新站立

2019-12-12     首醫大三博腦科醫院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結構開始疏鬆,骨骼的脆性增大,即便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也容易發生骨折,甚至是打個噴嚏都可能引起骨折。因此,在人均壽命增長的時代,骨科高齡患者越來越多,老年髖關節骨折患者尤其多見。

那麼,老年骨折到底該不該手術呢?我們一起去詳細了解一下!

87歲的鄭婆婆,前不久不慎在家摔倒,導致了右髖部疼痛,不能站起來,更無法走路。摔倒後家人撥打120急診將她送入了重慶市某知名醫院,X線檢查後診斷為「右股骨頸骨折」。

這可急壞了她的家屬們,手術治療?這麼大年齡,身體又不好能做嗎,做了手術能恢復嗎?

據了解,鄭婆婆1年前做過心臟支架手術,同時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心梗及心衰多種基礎疾病。鄭婆婆一家都特別擔心,想做手術,又怕年齡大了,手術中發生意外或者術後恢復差。他們多方打聽、詢問,最後經朋友推薦,最終決定將鄭婆婆轉入重慶三博長安醫院骨科行手術治療。

接診患者後,在重慶三博長安醫院王忠平副院長的帶領下,骨科醫護團隊協同心內科、呼吸內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醫生們,針對鄭婆婆的病情及基礎狀況,反覆多次的進行了病情及治療方案討論,最終確定了手術方案,為患者行右側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在家屬和患者積極配合下,手術順利完成。術後第一天,鄭婆婆就在醫護人員的指導陪同下,進行了床邊坐立及站立練習,當日下午便能扶助行器獨立行走。

幾天後,家屬就接著婆婆高興的出院回家了。臨走時,家屬和婆婆多次對醫護人員表達感謝。

像鄭婆婆這樣高齡骨折患者,在我院重新站起來的例子,今年已有百餘例,因此患者骨折能不能手術其決定因素並不是年齡,而是患者的整體健康水平。包括心肺功能,是否有糖尿病,周圍動脈疾病,肝腎臟疾病,癲癇,長期用藥情況以及不良習慣(如吸煙、酗酒)等,才是決定能否手術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容易骨折,但其實骨折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臥床不起後隨之而來的併發症,如肺炎、壓瘡、深靜脈血栓,一旦發生,嚴重者都是可致命的。尤其是被稱為「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的髖部骨折,所以在符合手術條件的前提下,老年骨折應優先選擇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治療效果有哪些差距呢?

保守治療有哪些缺點?

保守治療,一般是指臥床、牽引固定,等待骨折自己癒合。看似費用低,安全性高、不用開刀出血,實則是缺點多多。具體如下:

01

護理難度大,長期臥床、需要牽引,不能下床;大小便也在床上,每次翻身或者挪動身體都會引起骨折部位的劇烈疼痛,讓患者不願配合;

02

臥床時間長,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一般髖部骨折床邊牽引制動1-2個月,甚至更長;

03

併發症多,長期臥床壓迫骨隆突處(如腰背部、骶尾部、足跟部等)會引起局部血液循環,發生壓瘡;長期會導致肌肉萎縮;肺炎、泌尿道感染的發生率也大大提高,嚴重者則危機生命;

04

治療效果差,除少數位置特殊及患者積極配合的輕度骨折外,多數患者易畸形癒合,甚至不癒合,嚴重影響以後的生活質量。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老年髖部骨折採取保守治療的患者,死亡率高達50%左右。因此,保守治療只適合術前評估被認定多種嚴重疾病,身體極度衰弱,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

手術治療的優點有哪些?

在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過去認為要保守治療的疾病,現在都有了很好的手術解決方案,同樣手術已成為治療骨折的重要治療手段。

據官方數據統計,手術患者的死亡率遠低於保守治療,肢體功能的恢復也更好。大部分患者一周內均能下床活動,從而避免了保守治療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嚴重併發症,患者也很快能恢復正常生活。

重慶三博長安醫院骨科是重慶市江北區創傷急救聯盟救治中心及重慶市骨科專科聯盟單位。擁有專業的技術團隊,實力雄厚。今年1月份至今,已完成高齡患者各類手術100餘例。多學科的團隊協作,更加綜合、全面的為患者縮短療程,促進康復,為骨折患者,特別是高齡骨科患者加速恢復,重新站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讓他們如獲新生。

供稿:重慶三博長安醫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neb-W4BMH2_cNUgFo-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