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和希特勒是歐洲近200年來,最為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無論是處在歷史的正面或是反面,他們憑藉自己傑出的領導才能,都曾一度將自己的國家帶上一個無比強盛的「大國維度」。
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傑出人物的誕生或是一個政權的崛起必然要伴隨著戰爭禍亂和流血犧牲,這一點在拿破崙和希特勒的經歷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兩個人都曾為到達個人的政治野心和政權的強盛,屠戮過大半個歐洲,但是歐洲乃至人類歷史對他們的評價卻是截然相反,一個是歐洲人的驕傲,一個是人類的罪人。
兩人採取同樣的手段,造成不同的身後評價,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完全不同
拿破崙,公元1769年生於科西嘉島。科西嘉島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島嶼,歷史上曾經先後被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占領,歷史原因造成原本富庶美麗的科西嘉島變得社會環境非常惡劣,再加上拿破崙的家庭十分貧寒。正是童年窮困的經歷,拿破崙少年時期就立志要改變科西嘉島的現狀,一心想讓科西嘉島脫離法國,走向獨立。
良好的家庭教育觀念是拿破崙成才的重要保障,雖然家庭十分貧寒,父母一直能夠頂住壓力,讓拿破崙堅持讀書。拿破崙10歲時進入法國布里埃納軍校讀書,憑藉刻苦的毅力和聰慧的智力贏得同學和老師的尊重,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784年,15歲的拿破崙繼續被保送法國巴黎軍官學校的炮兵學專業。16歲時,被拉斐爾軍團授予炮兵少尉軍銜。此後拿破崙開始研究歐洲的所有典籍,包括歷史、地理、幾何、哲學等等,這就是後來拿破崙帶領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時能夠十分順利的重要原因,因為整個歐洲他已經瞭然於胸。
希特勒,1889年生於奧地利布勞瑙的一個海員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感情的背叛者,一生曾經4次結婚,希特勒正是父親第三次婚姻中生的孩子。希特勒原本是個非常聰明好學的孩子,可惜沒有遇上一個好家庭,希特斯12歲之前,搬過七次家,換過5所學校。所以說,希特勒由於父親這種不重視家庭的觀念,使得希特勒一直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
另外,希特勒原本非常喜歡詩歌朗誦和繪畫,但是他的父親堅持讓他做一名公務員,希特勒對公務員毫無興趣,他的父親非常暴躁強勢,根本不給希特勒選擇的機會。希特勒只好默默地放棄自己喜歡的愛好。誰也沒想到正是父親的這種行為,使得希特勒的內心逐漸地開始萌生反抗心理,並且迷戀上強權政治,致使希特勒逐漸走向後來的獨裁專政。
其二,戰爭的動機正反對立
拿破崙雖然建國以後,自己關起門做皇帝將法國命名為法蘭西帝國,儼然是一個君主制國家。同年(即1804年5月18日)頒布《拿破崙憲法》,雖然以名義上是君主制帝國,但這部法典的頒布使得民主自由的觀念得到極大的宣揚,法蘭西第一帝國也憑藉自由民主的理念凝聚人心,一再挫敗歐洲的反法同盟軍。
特別是《拿破崙憲法》的頒布,使得歐洲資本主義體系和資產階級的力量得到鞏固和完善,極大地促進歐洲工業進程,使得民主平等的觀念深入到歐洲大地,給予歐洲本土的封建勢力以沉重的打擊。
希特勒,這位歐洲真正意義上的殺人狂魔,以個人力量製造的二戰,使得整個歐洲近代文明成果幾乎毀於一旦。這個狂熱的殺人惡魔已經無需多言,他宣揚的所謂日耳曼民族是高貴的民族,純粹出於對德國民眾的洗腦達到自己獨裁的目的。
在資本主義自由民主觀念已經根深蒂固的歐洲,希特勒的行為是一種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不軌陰謀。發動對猶太人的清洗行動,一紙令下使得600萬猶太人民生靈塗炭,整個二戰歐洲死亡人數達4000萬人,全世界因二戰死亡軍民7000多萬。
可以說,希特勒是撒旦轉世的惡魔,他發動戰爭的目的就是為體驗戰爭的快感,納粹對於歐洲乃至全世界並沒有任何的貢獻值,有的只是殺戮和毀滅,不僅直接造成軍民的傷亡,更是的很多優秀的科學家、文學家大量逃離歐洲,對於歐洲科教文衛的發展帶來的打擊也是沉重巨大的。
所以說,同樣是以戰爭的手段企圖成就個人的夙願,拿破崙和希特勒在歐洲人民心中地位和評價有著天壤之別是不言而喻的。拿破崙一直都是法國人民和歐洲資產階級的驕傲,因為他為資本主義進程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希特勒卻將歐洲百年工業革命的成果差點付之一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mlsKHMBiuFnsJQVHFq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