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二世而亡只存在十三年,漢高祖做了哪些決定,避免重蹈覆轍?

2023-11-13     資深人士說文史

原標題:秦朝二世而亡只存在十三年,漢高祖做了哪些決定,避免重蹈覆轍?

在《史記•項羽本紀》當中記載,公元前206年,沛公劉邦率領起義軍攻入關中,已經不敢稱帝的秦王子嬰自殺,一個多月之後,各路諸侯也都紛紛兵至咸陽,項羽更是屠咸陽城、燒皇宮,據說那熊熊燃燒的大火燒了三個月都沒有被撲滅,至此,威風八面盛極一時的大秦帝國就這麼滅亡了。

理論上它在歷史中存在了十五年,而實際上,真正的大秦帝國也不過十三年,從它建立到始皇帝嬴政去世,秦可以說是實際存在的,而始皇帝一死,秦也就名存實亡了,後來到秦二世去世,秦也就蕩然無存。

曾經,秦國只用了短短九年的時間就消滅了各路諸侯,建立起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創造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制度,可是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卻走向了滅亡,這不僅讓人們感到唏噓。

雖然秦朝滅亡了,可是它並沒有因此而被人們忘記,直到現在還有一種相當有爭議的說法認為,China指的是秦的讀音,並非指的是絲綢和瓷器,不過這種說法並沒有辦法得到驗證,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在秦朝滅亡之後,所有的王朝實施的都是秦始皇創立的帝國制度,就連那些外來少數民族建立的或長或短的王朝也都不例外。

也就是說,自秦之後百代而行秦制,秦雖死猶生。而作為秦王朝政治遺囑的第一執行人,漢朝則閃亮登場,從沛公攻入關中與當地臣民約法三章開始,漢其實就已經悄然登上了歷史的舞台,那麼在秦之後的漢是如何進行他的統治的呢?漢高祖的聰明之處又表現在何處呢?其推行的政策又有哪些依據呢?本篇文章,我們就來重點關注一下這幾個問題,看一看漢朝前期是如何進行統治的,避免重蹈覆轍。

首先是放寬政策,與民休息。實際上,從漢高祖劉邦一直到漢武帝前期,漢朝的大體執政方略都沒有改變,而這些基本上都得益於漢高祖劉邦在建國之初的兩個聰明決定。

其一,劉邦將秦朝名目繁多的行律進行了簡化,最終只規定,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就是說只對殺人者採取死刑的政策,而那些小偷小摸打架傷人的人,只要按照罪名影響和傷害的不同分開評判,而這其實也就是高祖劉邦的約法三章。

第二,則是最大限度的減輕人民的負擔,放棄那些可以不要的盤剝。

事實上,在秦朝以及漢朝初期,社會生產力已經基本降到了極致,人民的生活是真的苦,且不說人民,就連皇帝都配不起由駿馬駕駛的專車,官員們有的甚至只能乘坐牛車,可想而知,國家的整體財富有多麼貧乏。

在秦朝時,雖然社會生產力降低,人民的生存環境動盪不安,可是國家法令所要求的賦稅和徭役卻並沒有減少,同時,伴隨這些複試和搖曳的是嚴苛的法律,像陳勝和吳廣不就是因為戍守邊疆遲到不願意被斬首才起義的嗎?

當然,根據現在很多學者的研究,在秦朝,因為天氣原因導致的遲到行為貌似並不需要斬首,但是這樣的記載卻明晃晃的表現出了秦朝法律的嚴苛。

而賦稅再加上嚴苛的法律,人民誠惶誠恐,社會的發展也就受到了極大的阻礙,所以開國之初,人們只能夠艱苦樸素,皇帝也必須要以身作則,克己奉公,漢高祖以及他的幾個子孫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克制力。

與此同時,漢朝初期規定地稅不超過1/15,在井地的時候又撿到1/30,收入不滿千錢的貧困戶不僅不需要繳納賦稅,還能夠得到國家的救濟,文帝劉恆和景帝劉啟更是在輕刑罰、減賦稅的方面做出了各種努力。

要知道的是,在此基礎上,他們還要求自己公檢無為,經過多年的努力,出現了文景之治的安定繁榮,也奠定了漢朝發展的根基。所以由此來看,整個漢朝的發展,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景帝劉啟,他們的克制和讓步是非常之大的,在那段時間裡,漢朝的統治者表現出來的是相當的節儉和對政策的寬鬆。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法得知汗出的這幾位皇帝的所作所為到底有幾分出自於自願,又有幾分出自於無奈,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漢朝是推翻了秦朝成立的王朝,它在本質上也是一個大一統的帝國,而既然還是帝國,它的實質必定是聚斂的,也就是說是權力集中、財富集中的。

事實上,作為一個帝國,皇室在徵收了賦稅和徭役之後,他們的政府並不像現在的國家政府那樣會為納稅人提供相應的服務,而是將這些賦稅和徭役僅僅當成臣民們應盡的義務,絕不會賦予對等的權利。

所以作為一個帝國,如果不聚斂,那麼皇室其實就沒有生存的基礎,更沒有自身的權威,因此,聚斂其實就是專制的內核。

當然,就像不是所有的專制都是獨裁一樣,所有的聚斂形式也並非都是典型的暴力,在專制上有開明的專制,在聚斂上也有有限的聚斂,對於有限聚斂來講,下限並不是殺雞取卵,涸澤而漁,他們在聚斂的同時也會給予民眾維持溫飽的能力。

這樣的局面在平民百姓們看來就是太平,能夠保證自身的生存環境,解決自身的溫飽問題,沒有戰亂,不需要流離失所,可不就是太平嗎?如果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達到孟子所說的五十者衣帛,七十者食肉,那麼發展就是盛世了。

由此可見,其實在封建帝制之下,被統治的平民百姓對於社會狀態的要求很低。但是哪怕如此,漢初的文景之治卻是給予了漢朝一個穩定發展的機會,讓平民百姓感受到了太平盛世的好處,相比於秦朝統治的嚴苛和生存環境的殘酷,漢初時期的社會環境甚至可以用登峰造極來形容。

對漢朝來講,在統治前期對於政策的放寬,對於與民休息政策的實施,讓平百姓有機會恢復自身的生產力,保證自身的生存能力,這是奠定後期漢朝繁榮強盛的根基。

只不過,一個國家的發展只有硬固然不行,但是只有軟也不行,想要安穩平衡,那麼就需要軟硬兼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f774fea413feabac9dedc67f2b65a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