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四月番,是當之無愧的「業界神經」

2023-06-08     阿正說動漫

原標題:這部四月番,是當之無愧的「業界神經」

這部四月番,是當之無愧的「業界神經」

自從《紫羅蘭永恆花園》打響了「人類聖經」的名號,另一個與之相對應的名號也隨之誕生——「人類神經」。

這一「桂冠」常常被頒給那些電波系、演出風格極其誇張的動畫,理解它們通常需要一定的宅齡,看懂「黑話」,典型的例子就是《POP子與PIPI美》

不過,還有一類動畫,我願稱之為「業界神經」。

顧名思義,「人類神經」是讓對上電波的觀眾發神經,而「業界神經」則讓我懷疑創作者的精神狀態。

它們往往更電波,也更難以理解——對上了電波的觀眾看著感覺像在溜冰,對不上電波的一集棄。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部四月番,正是本季度唯一指定「業界神經」、帶給觀眾純粹的溜冰體驗的——

《魔法少女毀滅者》

相比四月其他的佳作,它並不優秀,更不適合拿出來推薦。

不過,只論獨特的話,它絕對當仁不讓。而且,埋藏在這部動畫瘋癲演出背後的思考,也值得挖掘。

《魔法少女毀滅者》的故事,簡單地來講,就是一出宅文化與主流文化對抗的魔幻大戲。

神秘組織SSC橫空出世,收天下之宅物於中野。阿宅更是成為「保護對象」,被他們收容改造。

順帶一提,SSC的成員基本都是便宜作畫戰鬥員,而他們的首領是一個西裝革履的nico小電視。

近些年來國內某網站的「去二次元化」操作,和最近一個月某流量頭牌新番變成「不能說的秘密」的國內環境。

居然給《魔毀》這種潦草的設定添了幾分魔幻現實感。

「叔叔我啊,最討厭二刺螈啦!」

有壓迫就有反抗。《魔毀》的男主「御宅英雄」就是阿宅自留地秋葉原的領袖。

至於他這打扮,對「全共斗」、「五流護六」這些詞語有點了解的讀者,一眼眼熟,這男主身上的日共味簡直溢出螢幕了。

他的麾下還有三員大將,三位可以使用魔法的魔法少女:小藍、小粉,還有安娜其(我也不知道她為什麼不叫小紅)

安娜其、小藍、小粉和御宅英雄四人扛起「創造一個可以自由地喜歡自己喜歡之物的世界」的大旗,準備干翻SSC,奪了他的鳥位。

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阿宅革命」,並不是什麼王道熱血故事,也不同於二次元中常見的「高中生建國」式革命敘事。

拋去這層革命與反抗的外衣,裡面露出來的,全都是解構。

01

阿宅的時代更替

首先,雖然SSC真的很過分,所謂的「保護阿宅」就是把阿宅直接關起來。但是,並非所有阿宅都樂意跟著男主搞事。

或是為了換取SSC對自己的網開一面,或是迫於生活,有些阿宅選擇賣同好求榮。

不過。更令我注意的,是那些同為阿宅、卻因理念不同不與男主為謀的人。

他們的年齡和宅齡都比男主大,有些人已經有了家庭。

在他們看來,阿宅就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要明白自己所熱愛的東西就是見不得光的。

能夠自由地喜歡自己喜愛之物的世界,從一開始就不該存在。

御宅英雄和三位魔法少女帶領的激進派阿宅與SSC的對抗,反而加劇了SSC對阿宅的獵巫,讓他們這些本來低調過日子的阿宅不得不為了不牽連家人離家出走。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那張經典的表情包:

「就是因為有你們這樣惡劣的阿宅,世人才會對阿宅產生誤解!」

新時代的阿宅渴望著陽光下的土地,希望自己的愛好能真正被主流文化所接受;舊時代的阿宅自願圈地自萌,與主流互不打擾。

這種差別,既有年齡因素在作祟——有家庭的成年人,肯定不像鮮衣怒馬的少年一樣年輕氣盛。

也有時代背景擺在那裡:舊時代的阿宅,親身經歷過更嚴重的獵巫。

雖然我們總在抱怨刪減、分級,最近國內能夠實時更新的正版新番資源也越來越少。但自從2010年以後,整體風氣還是較之前鬆了許多。

在此之前,日本那邊出過著名的「宮崎勤事件」。國內也有針對《死亡筆記》動畫和主機遊戲的妖魔化和全面封殺。

這些事件往往都有一套固定的劇本:XXX做了些不合乎周禮的事情。可能是像宮崎勤那樣罪惡滔天的事情,也可能只是自己想不開自殺了。

然後,新聞就會跟進報道,在他的家中發現了藍光碟、漫畫或其他二次元周邊。

最後導向的,就是一場針對二次元,或是二次元特定領域的輿論風暴。

新舊時代的阿宅的區別,或許可以用劇中他們的一句爭論來概括。

御宅英雄拿出自己麾下的三位魔法少女為自己站台,試圖以他們對魔法少女的熱愛勸說他們皈依。

而老宅們拋出的一句話,讓他啞口無言:魔法少女之所以美好,正是因為她們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

時代變遷、歲月漸老,他們已經將熱愛與生活的界限劃得明明白白,分得清真實與虛幻。

或許,正因如此,當他們久違地中二一把,擺出各種變身姿勢的時候,他們也沒辦法像三位魔法少女一樣獲得魔法的力量。

然而,就算是這樣狼狽的他們,也得到了自己的家人與孩子的理解。這或許就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

02

反派是我?敵我同源,抑或是?

《魔毀》中SSC與御宅英雄一行人的對抗,不僅充滿了兒戲似的解構感,也頻繁地印證著「敵我同源」這一命題。

SSC也有一個魔法少女,名喚斯蕾婭。平時看上去有點病嬌修女感,變身之後基本就是個換了色的安娜其。

阿宅中也有因各種原因投靠SSC的,這一點我在前文中也提到過。

而最讓我注意的,是占了幾乎一整集篇幅的一位汽車宅老哥。

這個老哥對汽車的熱愛深到什麼程度?即使在戰鬥中,他也會避免傷到任何一台車或者車模,他最終也因此遭算計敗北。

這位老哥駕駛的巨大戰鬥員機甲,是拼起來的——就像玩拼裝模型的玩家那樣。

取件、打磨、噴漆、組合,該有的步驟一個都不少。

而這位汽車宅,駕駛著這樣一台以阿宅的方式組合起來的機甲,代表SSC氣勢洶洶地殺向了其他阿宅。

儘管《魔毀》劇中對此狀況的解釋十分潦草,大概就是這個汽車宅被洗腦了。螢幕外的我們,或許能賦予這一情節更多的意義。

無論是這個汽車宅,還是後面為了偏安一隅出賣了御宅英雄的電腦宅,甚至是第二集中瘋狂崇拜小粉的那些地下偶像信徒們。

他們都被主流文化統一稱為「阿宅」,然而他們的愛好實際上天差地別。

阿宅不僅僅指日式ACGN愛好者。實際上,任何小眾的狂熱愛好者——無線電、真空管、地下偶像、vtuber、火車……都會被稱為「XX宅」。

這些群體之間或互有重合,有的群體重合度還挺高(例如vtuber宅和ACGN宅)。可真要細究起來,這都是不同的愛好者群體。

這種類似「左人無限可分」式的分形,正是阿宅這一群體「戰鬥力」和凝聚力不強的根本原因。

大夥甚至會為了百合和BG內部打成一團,不同二游間的玩家有時還會互相舉報友商搞事。

阿宅與阿宅間的戰爭,多數時候就是不同愛好者群體間的衝突,並不是什麼「敵我同源」。

那麼,為何這麼多不同的群體,會被打包在「阿宅」這一個概念下呢?

這並不是因為「阿宅無限可分」,而是因為「阿宅」這個概念的定義權就不在阿宅手上。

主流文化將一切不符合其價值觀的愛好者群體,統一歸為阿宅。

將一個名詞符號化、標籤化,打上貶低的烙印。這樣的行為從來就不新鮮。

往遠了看,明清時期的朝廷將所有帶有宗教色彩的起義通通打成白蓮教;往近了瞧,所有不解風情的行為基本都可以用一句「直男」概括。

「阿宅」,這個名詞不過是又一個如此的犧牲品罷了。

03

軟色情、安慰劑與反抗精神

回到《魔毀》中的這三個魔法少女,在ED動畫放出的畫面中,我就讀出了一點不妙的意味。

御宅英雄如病人般躺在病床上,她們三人穿著護士服站在一旁,肅穆地就像是在為他送終。

當最新的第七集揭示了御宅英雄與她們的相遇之後,我越發確信了這一猜想:

這三個魔法少女,在某年的聖誕節從天而降,宛如上天送給男主的聖誕禮物。她們最開始也無法使用魔法。

直到男主準備向SSC發起叛逆的前夜,他親手給她們做了魔法少女cos服。他本來想讓她們不要捲入其中,可她們三人卻就此獲得了魔法少女的力量。

小藍、小粉和安娜其,實際上就是御宅英雄這個一般意義上的「二刺螈」在二次元中尋找的三種幻想:軟色情、安慰劑和反抗精神。

滿嘴飈黃腔、身材很有料的小藍,象徵著ACGN中隨處可見的軟色情元素。

《間諜過家家》之流亦不能免俗,看看約爾太太的同人吧(笑)

戴著防毒面具、賜人以化學極樂的小粉,本質上來說最離經叛道,卻長了副最傳統的魔法少女的皮囊。

在我看來,她代表的是ACGN中所有不切實際的美好——甜蜜蜜的校園戀愛、貼貼就完事的輕百合、各種純情魅魔式人設、永無止境的日常……

她是一劑完美的安慰劑,令人沉醉。

而安娜其,則是阿宅心中燃燒的反抗精神。《反叛的魯路修》、《逆襲的夏亞》、《攻殼機動隊SAC》……ACGN中從來不缺少這樣的要素。

無論這份精神源自現實生活的毒打,還是中二未畢業時的為賦新詞強說愁,這份反抗精神都像安娜其的火焰和爆炸一樣猛烈。

她將會把秩序和混沌一同毀滅,因為「錯的不是我,錯的是世界」。

說一千道一萬,《魔毀》究竟是一部怎樣的動畫呢?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總結,這是一部形式遠大於實質的動畫。

和它同題材類似主題的《逆轉世界的電池少女》好歹有個連貫的劇情,這玩意真究其劇情,我就得說些很失禮的話了。

《魔毀》是製作組的一次大型行為藝術,或是一出「殘酷戲劇」——舞台上演出的劇情本身沒有意義,這些行為藝術在觀眾心中引發的共鳴才是意義所在。

如果各位讀者願意躍入這片符號與象徵的fanta sea,不妨暫時放下你們的理性,不用嘗試去理解劇情。去感受包括OP和ED在內的演出。

這份觀看體驗,一定是獨一無二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dadec62b3340fc5c30808524e42d7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