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
口碑不佳。
睽違四年,讓「哈迷」期待的《神奇動物在哪裡:鄧布利多之謎》(以下簡稱《神奇動物3》首周末過後,並沒有獲得滿意的成績,上映三天,《神奇動物3》拿下6211.3萬票房,但豆瓣評分6.3,遠低於該系列的前兩部。
拋開疫情影響不談,大多數觀影結束的人給到這部作品失望的反饋,瀏覽各個社交平台,經常可見的「主客顛倒嚴重」「劇情混亂、平淡」「《神奇動物》缺少神奇動物」等類似吐槽聲,直接暴露出《神奇動物3》的具體問題。
《神奇動物3》豆瓣短評
不過,外界的嘈雜之聲或許並不影響「哈迷」對於衍生IP的推崇。他們穿著魔法袍去環球城市大道電影院觀影,營造強烈的氛圍感;社交媒體上,不少「哈迷」也在分享電影中的細節、彩蛋,討論聲量與電影本身的差評齊頭並進……中國「哈迷」仍舊給到「神奇動物」足夠熱情。
不光是《神奇動物3》這部電影,近兩年的中國「哈迷」足夠幸福,「哈利·波特」系列從潮玩手辦、線上遊戲到主題公園,種種周邊、衍生內容一波又一波地瞄準著國內「哈迷」的錢包。
然而,此次《神奇動物3》的失利也在釋放新的信號,也許,「哈迷」這一群體早已破圈乏力,而他們的戰鬥力也來到了分水嶺。
1997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出版,2001年「魔法石」電影版上映,2011年完結電影《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上映,2016年《神奇動物在哪裡》上映……二十多年間,《哈利·波特》及其衍生內容、相關產品的創作腳步一直沒有停止。
除了七部《哈利·波特》系列叢書及其相關電影,再加上《神奇動物在哪裡》系列電影,還有諸如《神奇的魁地奇球》《詩翁彼豆故事集》等「哈利·波特」IP補充圖書,以及舞台劇、劇本書《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等拓展內容,有關「哈利·波特」的內容創作世界被開發的相當充分,不僅如此,整個「哈利·波特」周邊IP的開發也被玩轉到飛起。
《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舞台劇
只以中國市場為例,就光光這兩年,哈利·波特的「割韭菜」風潮就沒有停下來。
第一,以盲盒和拼裝積木為主的潮玩賽道,而這其中又以泡泡瑪特和樂高最具姓名。
2020年6月,泡泡瑪特「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系列」盲盒發售,這是「哈利·波特」IP第一次與盲盒結合;當年12月底,「哈利·波特魔法動物系列」上線;去年8月和12月泡泡瑪特再次推出「哈利·波特魔法世界道具系列」和「哈利·波特魔法石系列」盲盒,更新速度相當之快。
同時,每個系列在不同的主題和設計之餘,還積極推出新角色,比如「哈利·波特魔法動物系列」隱藏款,即為《神奇動物》系列裡受到歡迎的嗅嗅,「哈利·波特魔法世界道具系列」則解鎖了納威和盧娜兩位此前系列盲盒中沒有的人物,從各種元素吸引用戶的購買。在推出盲盒的同時,泡泡瑪特還發售了如「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動物系列」數據線、哈利·波特手機殼、哈利·波特9又3/4站台霍格沃茨特快列車、紅色電話亭等周邊產品,多品類產品齊齊意圖掠奪年輕「哈迷」的錢包。
作為與「哈利·波特」IP合作的老玩家樂高,也沒有停止系列的開發。2021年,樂高發行了《桃金娘盥洗室》《霍格沃茨禁廊》《霍格莫德村》《魔法巫師棋》等多款新品,福克斯、巫師棋、密室等魔法世界中的元素在顆粒的拼裝下被呈現出來。不久之前,樂高再次公布了7款《哈利·波特》系列新品,將在6月發售。
樂高2022年哈利波特系列——鳳凰社
第二,讓中國年輕人大量氪金的遊戲市場,2021年9月網易推出的手游《哈利·波特:魔法覺醒》。
數據顯示,《哈利·波特:魔法覺醒》在上線前一天就獲得1500萬預約,上線首日玩家突破578萬,一度在iOS榜單和各大安卓應用商城呈現霸榜之勢。不過,《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選擇的模式是卡牌、RPG遊戲,而抽卡類遊戲又是容易氪金的遊戲,這就意味著,如果想要有更好的體驗或者獲得更多,玩家就需要付費購買。雖然後續《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陷入禮盒虛假宣傳、「哈迷」不滿意等不少負面消息中,但不可否認,遊戲氪金沒有放過「哈迷」。
第三,北京環球影城的開放,「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成最大吸晴點。
雖然環球影城有七大主題園區,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無疑是其中最具沉浸式體驗和人氣最高的主題園區之一,「哈利·波特禁忌之旅」是大多數攻略都會推薦的必玩項目之一,伴隨著園區門口霍格沃茨特快列車的汽笛聲,遊客一腳踏進了霍格莫德村和魔法世界。
北京環球影城——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在這裡,除了還原的實景建築,奧利凡德的魔杖店、魁地奇商店等也都在其中。在這一園區,可以經常看到穿著巫師袍的巫師在櫥窗外練習著魔法;被籠子鎖著的妖怪書大聲打著呼嚕;魁地奇商店中一抬頭可以看到飛天掃帚,一瞬間仿佛能聽到格蘭芬多學生齊聲高喊的「韋斯萊是我們的王」;海格的小屋被搬到了鷹馬飛行這一項目旁邊,樹木草叢中臥著巴克比克;就連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通往未來水世界的路邊草叢裡,還停著韋斯萊先生改裝的那輛可以飛的福特車……氛圍感、沉浸式和滿滿細節,帶來良好體驗感之餘,從某種程度也增加了消費的可能性,試問,如此氛圍和環境之下,哪個「哈迷」能輕易的不喝杯黃油啤酒再走呢。而逢餐點極易大排長龍的三把掃帚餐廳,也從某種程度也證明了「哈利·波特」IP對消費的促進。
最後,就是《神奇動物3》的上映,四年之後的再次回歸以及電影名中的「鄧布利多之謎」,都在點燃「哈迷」的無限熱情。
「哈利·波特」IP在近兩年通過「主線」內容、周邊衍生產品打出了一波組合拳,它們當然不是「哈迷」限定,但「哈迷」無疑是其中最堅定、粘性最高的受眾。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詢問了周邊不少「哈迷」,紛紛發現他們都沒有錯過給到上述這些產品的氪金機會,他們中的不少家裡擺了數個哈利·波特盲盒公仔,喜歡興致勃勃地交流在遊戲中被分到了哪個學院,以及在環球影城的哈利·波特園區流連忘返,吃喝玩買都要體驗,當然,他們也為《神奇動物3》貢獻了票房。
從某種程度上說,《神奇動物3》是一部有「門檻」的電影。
一是因為其中的不少人物和故事是有前情的,如果只看《神奇動物3》,那麼大機率會時不時陷入對劇情不理解的懵圈狀態,他可能不知道克雷登斯近乎瘋癲的在尋找什麼,又疑惑為什麼在電影的最後幾分鐘,紐特會對著一位叫蒂娜的女性角色欣喜而又欲言又止……
另一點則是《神奇動物3》與《哈利·波特》系列有著剪不斷的關係,看過《哈利·波特》的觀眾能從中得到更多的樂趣,比如年輕的麥格教授、有求必應屋的出現,以及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中七個波特的障眼法,已經在幾十年前為了保護麒麟而複製的五個箱子中得到應用,儘管按照電影中邦緹說的half-dozen,有求必應屋中應該是七個箱子才更為合理。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劇照
因此有聲音表示《神奇動物3》是一部「粉絲」電影。
不過,不管是對於「哈迷」,還是僅僅看了《神奇動物3》的普通觀眾來說,《神奇動物3》確實也算不上一部驚艷的作品。儘管142分鐘里不乏打鬥的場面,也沒有缺少對於神奇動物、魔法世界的再次呈現,但撥開魔法的面紗之後,《神奇動物3》在故事上相對平淡,鋪墊良久的人物單線劇情對於主線的作用也沒有過多的解釋,比如,鄧布利多是如何確認克雷登斯是阿不福斯的兒子、「鄧布利多陣營」為何是這幾人、卡瑪打入敵人內部的原因和作用是什麼、血盟是如何解除的……
誠然在七部《哈利·波特》系列,觀眾見識了羅琳對於細節和伏筆的把控,但問題也在於,《哈利·波特》在有主線串聯全集的情況下,每一部也都是完整的故事,而3部下來的《神奇動物》雖然也有與第一代大魔王格林德沃對決的主線,但每一集的故事和人物之間仍顯鬆散,從而導致不少「哈迷」、書迷和影迷也表達了對於電影的失望之感。
即使《神奇動物3》未達預期,但「哈迷」對於「哈利·波特」IP的熱情不會減少。
《神奇動物3》劇照
首先,通過《哈利·波特》系列,羅琳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魔法世界,並讓粉絲為之信服。
換言之,在原著和電影的培養下,「哈迷」們陷入魔法世界,內容給予他們的是信任感和完全的沉浸式體驗。相對筆墨沒有那麼多的拉文克勞、赫奇帕奇也擁有不少擁躉,各種出其不意的CP黨等等,是基於羅琳強大的創作,也是粉絲對於這種沉浸感和信任感的反饋。
以上這種沉浸感和信任感,通過《神奇動物3》進一步得到加強,畢竟在《哈利·波特》中大部分時間仍是聚焦在英國的魔法世界,而《神奇動物》已經將對魔法世界的描寫拓展到了更多國家地區,紐約、巴黎、柏林、不丹……更多魔法世界在等待開拓。
其次,是IP內容和衍生的持續更新。電影版《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在2011年上映,《哈利·波特》系列在那一年進入完結,但毫無疑問,《神奇動物》是「哈利·波特」IP在內容上的又一次延展。甭管是看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還是來看獾院學長,抑或是被萌萌的神奇動物吸引,《神奇動物》確實在內容上勾連著「哈利·波特」IP與粉絲情懷。
《神奇動物3》劇照
而新內容的不斷出現,也為衍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可能性。除了「哈利·波特」IP的周邊打造一直未停止,環球影城裡,有遊客cos紐特,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曬出了環球大道電影院買到的《神奇動物》爆米花桶和紐特的行李箱,《神奇動物》系列也在吸引著粉絲的關注和購買慾。
更重要的是,持續的內容和衍生品更新,在持續增加老粉絲粘性之餘,也在持續吸引和吸收新粉絲的加入。那些錯過了跟哈利·波特一起成長的人,或許也可以跟隨紐特的腳步走進魔法世界,從第一次魔法大戰開始完善整個魔法世界體驗。
但是,《神奇動物3》此次的失利,赤裸裸地將問題擺在眼前,那就是,「哈迷」是不是也逐漸圈層化,在拉動Z世代、獲取新客等方面是不是也沒辦法跟過往一樣一呼百應、迅速破圈呢?
細細品來,2021年是中國「哈迷」被割最猛的一年,當「哈迷」還在為泡泡瑪特價格不菲的盲盒猶豫之時,更需要氪金的網易遊戲,以及單次體驗更貴的環球影城主題樂園,直擊他們的購買慾,正因為如此,當「哈迷」被滿足的樣態相當充分之時,特別是與Z世代走的更近的遊戲、線下沉浸體驗等方式的介入,再來看今年的電影,即使原本的「哈迷」基數再怎麼龐大,多半也不會想在疫情之下去給一部口碑不利的作品買單。
網易遊戲《哈利·波特:魔法覺醒》
但是,《神奇動物3》失利的B面,也是哈利·波特IP面臨的未來「弱點」,畢竟以上撬動生意的方式都是在通過新介質「劫走」情懷效應,而內容維度如果不能繼續開拓新的世界觀和人物故事,那麼,整個IP在Z世代唱主角的時候,施展不出「新魔法」的哈利·波特,最終也可能從8090後全體記憶,變成Z世代的圈層狂歡。
短期內的「哈迷」依舊能打,但是如何用新的世界觀去引導下一代的市場話語權,遊戲、主題樂園等媒介的轉變已經走出了一步,但更需要的是,或許是接下來的《神奇動物4&5》,又或者其他「魔法世界」內容,能夠創造出又一個「哈利·波特」式主角,畢竟魔法世界那麼大,不該只有一個「哈利·波特」令「麻瓜」觀眾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