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也是糧食大國,他們是如何處理秸稈的?我們應不應該學習?

2023-06-01     陳坤說歷史

原標題:美國也是糧食大國,他們是如何處理秸稈的?我們應不應該學習?

現在中國農民的秸稈焚燒地里省工,殺滅細菌害蟲,及時種地,又沒有回收秸稈的,堆在地頭連城一片引起重大火災那個專家出來說他的責任?毀壞農田莊稼,誰來負責?中國的農民沒有老保,七八十歲你叫他拿什麼買煤氣天然氣,不叫老百姓燒柴。

沒有看出來嗎?美國在秸稈焚燒上,給的是選擇題,我國現在是唯一選擇。建議生態環境部在此事上多為農民朋友想想,最好與扶貧工作掛鉤。讓農民朋友寄不燒秸稈了,還因此受益奔小康!

中國只能部分地區可以,還得新一輪土改,讓土地集中,平整,才能做到完全機械化,現在各家土地幾畝這一片那一塊怎麼辦到,拉回去浪費人力物力,直接焚燒是最經濟的辦法,現在農村很少燒柴火也是一個原因。

處理秸稈的方式有兩種,其一:秸稈處理後,土地休耕;其二:農業區和畜牧區相鄰,把處理過的秸稈當作飼料。 首先,我們先來看第一種。大家都知道,秸稈在進行處理之後,往往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就轉化成腐料,如果直接拋在地里,不僅影響耕地,同時也會影響農作物的成長。

所以,像美國等一些國外的糧食大國,在秸稈處理之後,他們會選擇將土地休耕,過段時間之後讓土壤有時間腐化、吸收秸稈。如此一來,便有效解決了秸稈還田之後存在的一些弊端。 接著,我們再來看第二種。眾所周知,農業與畜牧業是緊密相連的兩個行業,在國外,為了解決秸稈難以處理的問題,不少國家會將農業區和畜牧區相鄰,這樣一來,處理之後的秸稈就可以直接當作飼料來喂養家畜。所以,對於國外的農民來說,秸稈不僅不是一種麻煩,還能夠幫助農民增加額外的經濟收入。

中國以前以農業為主,生產力底下,農作物的廢棄物一是作為飼養家畜的飼料,二是作為燃料使用。但是農田有害蟲的話會影響第二年的產量,古人就把一部分的農作物的費棄部分作為殺蟲的方法在田地里燃燒來殺滅害蟲。秸稈打包後馬上就進行了深翻地。這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方法,把碎秸稈深翻還田了,就沒有開春滿天飛和農民燒秸稈的現象發生了,我想國外的秸稈打的可能更碎一些,不然還田第二年不好耕種。

我國可以鼓勵秸稈深翻還田,利國利民。目前情況來看,國內全部農田基本被小戶型化,很難實現科學和機械化生產。可是考慮到老一輩沒有教育背景的農人,目前還需要等待。已經有很多地方開始農田和住宅分割化了。相信這也是政府的一番苦心,畢竟小規劃生產力有極限。也相信8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更願意離開農田,到時候政府同意管理農田,大批量生產可降低成本之外,也更好控制市場價格,更加能夠減少食品安全的問題發生。希望一切都會往好的方向去發展。

我們不能學美國,他們地多人少。我們應該學習日本,人多,地少。日本的農民不用很多的地也能生活的和城裡人一樣好。所以歸根結底就是社會財富分配的問題,我們國家人在房子和車上消費太高了,吃的沒法高,假如把房子的消費挪出來用在吃的上,農民問題就解決了。

吃的貴了,房子便宜了,大家支出沒變的情況下,農產品漲價了,農民賺錢了,有錢了就的花買成立的東西。這樣內需也有了,錢也轉起來了。gdp也良性了。現在我們國家老百姓大頭都在房子上,所以根本沒有流通,或者貨幣流通很慢。早晚得完蛋的。總體來說還是犧牲了廣大農民的利益,或者說是社會資源來供養非農村。本來我們就說的工農兵,農民種地收入連工人十分之一都沒有,這本來就很奇葩。(打工的不算,他們工作範疇已經脫離農村)

一是秸稈還田深翻容易把下面的生土帶上來,土地肥力營養缺失;二是秸稈難腐爛形成海綿田不易出苗;三是附著在秸稈上的蟲卵和病毒在土中更易生長,導致作物病蟲害嚴重。現在最好的方法就是秸稈曬乾或收割機帶烘乾秸稈裝置以及用助燃材料讓其充分燃燒,這樣達到煙霧最少狀態。

秸稈還田我有個方法不知道行不行,必須通過實驗才行,我的是玉米種兩壠空兩壠,玉米珠數爭加一倍,化肥量爭加一倍,必須打矮化藥,把秸稈放道空壠上,這樣玉米可以通風好通光也好,還可以修耕土地,這個方法是不是能行?

美國的農作物是呈帶狀分布的,比如玉米帶、小麥帶、棉花帶等,且他們還有休耕期,比如小麥收後就不再套種玉米,土地就閒置著,不像我國比如黃淮平原那樣一年兩季莊稼,這樣農作物的秸稈就容易漚爛和腐蝕掉,就不會對第二年種莊稼時有什麼影響,只會增加土地的肥力。我們普通人是常識思維,比如,問人有幾條腿,我們想也不想就會說是兩條腿,你要問專家,他會說,殘疾人有一條腿,或者沒有腿,或者三條腿!回答的嚴謹吧?但他只回答百分之二的特例!卻忽略了百分九十八的常例,那麼專家為什麼會有極端思維呢?

當初,專家也是正常的,後來,他當專家了,如果不來點極端的,他就與我們一樣,到年底拿不到學術論文,就評不上!所以,專家一直活在夢裡,天一亮,就是他夢的開始!

以前稻草麥稈用處很多,除了引火燒飯,還可以喂牲口,還有一部分稻草做草繩,來年捆稻秧也用稻草,冬天用的床墊裡面也塞厚厚的稻草,麥wen和泥做土磚,造紙廠也會用到。以前家裡地少秸稈都不夠燒,還得砍材草,收別人家用不掉的秸稈,枯草,枯樹枝,樹葉都是做飯的燒火材料。

我國農業國情就是分散化比集中化更適合我國農村人群結構!我國南方地區水田居多,水田管理比旱田複雜多了,一個家庭農場管理兩百多畝已經非常吃力了,而且很難做到精細化管理。分散種植一是能保證產量,二是能保證高齡農民都基本收入。我們國內有大量農機手是靠幫別人進行農田作業賺錢的,這部分人每年作業面積都在大幾百畝,國內農田看似分散其實也是這部分進行了集中機械化作業,最後田老闆實際上就靠張嘴成了農田管理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bf6c4f407b372ec3641a547ea1ea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