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富強教授:加強慢阻肺防治,推動精準診療

2023-11-08     健康報

原標題:文富強教授:加強慢阻肺防治,推動精準診療

「在我國呼吸系統疾病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屬於高患病率疾病。要加強慢阻肺防治,推動早篩及精準診療,共同營造慢阻肺防治的良好環境。」日前,多款慢阻肺創新治療產品亮相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文富強教授分享了加強慢阻肺診療的相關思考。

加強慢阻肺診療 早診早治是關鍵

慢阻肺是我國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疾病負擔「四高」特點,已成為和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重大慢性疾病。2018年發布的《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13.7%,我國慢阻肺患者數接近1億。

文富強教授認為,慢阻肺多發於長期吸煙或吸入二手煙,以及長期處於油煙、空氣污染、粉塵作業環境的人群。長期接觸香煙、生物燃料或粉塵等空氣污染物,一方面會引起氣道炎症,產生咳嗽咳痰,另一方面會破壞肺泡結構,形成肺氣腫。氣道炎症和肺泡結構的破壞,會逐漸發展成慢阻肺。

「慢阻肺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多表現為偶爾咳嗽、咳痰。若患者繼續抽煙或者暴露在污染環境下,氣道、肺泡與肺功能遭到持續損害,就會表現為頻繁地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氣急甚至反覆急性加重誘發呼吸衰竭。」文富強教授說,「高發人群要提升慢阻肺的早診早治意識,尤其是吸煙的慢阻肺患者,應在肺功能嚴重受損,病情不可逆轉前儘早接受治療。當前,一些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都配備有簡易的肺功能儀,能滿足居民基本的慢阻肺病篩查需求。」

2型炎症要注意 精準治療是方向

文富強教授介紹,慢阻肺的治療主要圍繞其病理改變、發病機制進行藥物治療。以往患者以服用口服藥為主,隨著科技進步,患者可通過吸入給藥方式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大部分慢阻肺患者通過常規的治療手段,能實現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不過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因伴有2型炎症,利用常規的治療方式如吸入激素聯合支氣管舒張劑等,治療效果也不理想,病情仍會反覆。因此,對於這類患者,有必要進行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

文富強教授認為,個體化和精準化的靶向治療,通過明確的發病機制進行針對性地靶向干預,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如伴有2型炎症特徵的慢阻肺,患者的嗜酸性粒細胞很高,接受常規治療無法完全控制病情,甚至會反覆發生急性加重,個體化精準化治療則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目前,圍繞2型炎症參與的生物標誌物或生物介質開展的多項臨床研究表明,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13(IL-13)和白細胞介素5(IL-5)是2型炎症的關鍵和核心驅動因子,可以在2型炎症驅動的多種常見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

慢阻肺防治仍有挑戰

需社會各界共同助力

「當前,我國慢阻肺在預防層面仍有提升空間,可以對影響慢阻肺發病率的因素加強控制和宣傳,如減少吸煙、降低環境污染等。」文富強教授說,要重視預防的作用,還要重視慢阻肺的早發現、早診斷以及規範治療。

文富強教授建議,慢阻肺患者要注意規範用藥、規律用藥,不規律用藥容易誘發病情急性加重,導致病情反覆。醫務人員也要注重學習新知識、新進展、新指南,提升慢阻肺的精準診療能力。

文富強教授呼籲:「隨著慢阻肺相關用藥被納入國家醫保,患者負擔已明顯減輕。對此,社會各界應在推動觀念改變、疾病知識普及、疾病預防等方面共同努力,營造慢阻肺防治的良好氛圍。」

文:何垚森

編輯:王禕然

審核:孫夢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af77c71568d7cac6e2ee3cf5a357f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