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親密關係,都離不開施虐與受虐

2019-08-01     心之初婚姻情感挽回

我們和自己愛人所糾纏的問題,跟這個愛人關係不大,而是和我們在以往的關係里所遭受的創傷關係很大。——榮偉玲《釋夢人生》

01

不疼不癢的相敬如賓,不叫愛

百合離婚了,變得更瘦,但還是常常微笑,只不過是比較機械的微笑。在離婚前幾個月,她已經表現出對於婚姻的不滿和抱怨。

「我越發對老公很不滿了。和他生活一點兒樂趣都沒有。每天回家包一放,就開電視,看些模型奇妙的古裝連續劇,和他說話也不應,頭髮半月都不洗,人也越來越胖。我看到他就心煩。」

因為百合是基督徒,清心寡欲,把上帝作為自己的信仰,每當自己的慾望和需求得不到老公的回應時,她都會自我催眠:

《聖經》上說,男人與女人的頭,女人應該服從男人,離婚是不應該的。我特別痛苦時,都會進行去理解上帝的深意。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滿足你所有的需求,我不該要求他,應該去適應他。這樣,我就平和了。

她所指的平和,是對溝通和理解的讓步,最終演變成放棄溝通。在她看來,這是避免夫妻衝突的方式。比如,如果雙方吵架到失控時,老公想要砸手機,百合會安靜地遞過去,說,沒關係,砸吧。

很多時候,愛情是我們想要拯救自己的一種努力。我們帶著內心的衝突步入一段關係,期待在關係中使得衝突得到安全的呈現,進而得到解決。榮偉玲說,這意味著,每一種親密關係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施虐與受虐,並因著施虐-受虐的行為,在剎那間抹殺自我邊界,解脫個體孤獨感,達到與他人合而為一的願望。

百合和他老公這樣壓抑彼此的慾望,尋求的只是表面的平衡。而當壓抑的衝突鼎沸到爆炸邊緣時,終究會找到出口。平和壓抑的婚姻,最好的出口就是離婚。

對於看似完美的東西,任何人都不願意主動放手。跟很多男性一樣,百合的老公出軌了,使他們相敬如賓的婚姻正式破裂。

「我不明白,那個女人一點也不漂亮,還帶著個小孩,年紀比他大好幾歲。她不過是個餐館裡的服務員!」

其實,百合也厭倦了這不疼不癢的關係,但她不想打破自己對愛情的幻想。榮偉玲說,很多時候,愛的對象無須做什麼來維持被愛,只要不做什麼來打破愛者的幻想就足以令愛情繼續下去了。

男人終究要現實一些,與守著愛情幻想的百合相比,百合的老公率先找到了欲求滿足的對象,撕破了不再有任何施虐-受虐關係的婚姻。

俗話說,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相愛。榮偉玲說,完全不存在施虐-受虐的兩個人,就像兩條平行線一樣,沒有形成任何對個體而言有意義的關係。既然這樣的關係於個體沒有任何意義,則自然沒有存在的必要。

02

需索不一的談情說愛,不叫愛

人,既要浪漫和激情,又要安全感,這是原始衝突。一段關係,對雙方而言,傾注的衝突不同,就會造成不同的需索,這樣的愛也不長久。

闞清子和紀凌塵,這對備受關注的姐弟戀終究以分手收場。當劉濤問闞清子和紀凌塵什麼時候結婚時,闞清子哭了。因為這個她努力愛著的男人還未考慮婚姻,而她卻等不及想要用婚姻來守護自己龐大的愛意了。

闞清子按奈不住想要從婚姻中找尋安全感,而紀凌塵卻不願放棄對浪漫和激情的追求,這樣的需索不一,終究讓愛隨時間消磨殆盡。

《釋夢人生》中提到了一個貫穿主線的故事。唐傑是位大美女,跟方正戀愛五年,大學畢業時,她卻移情於方正的老師——心理學專家高教授,因為唐傑從小沒有父親,父愛缺失,又遭到叔叔的性侵,創傷深藏在心底,未被治癒

她不是真的愛高教授,而是自己內心的衝突和掙扎已經到了無法承受的程度,希望藉助婚姻拯救自己。她嫁給高教授的目的,是希望這位學術淵博的心理學家能夠給自己提供專業的心理治療,讓自己的傷得以治癒。這是她的需和索。

而高教授看中的是唐傑的青春和美貌,他需要的是一位美麗的妻子、乾淨的靈魂,而不是一個女病人、一個病入膏肓需要自己妙手回春的靈魂。這是高教授的需和索。

結局很不美麗,唐傑自殺身亡,教授無心事業,移居國外。

真正的相愛,一定是內在小孩的互愛。彼此的內在小孩都可以在彼此提供的愛的懷抱中得到愛,能被看見,被療愈,進而得到成長。

唐傑跟方正在一起能幸福嗎?不能。唐傑因為自己的早年經歷,產生了「我是不好的」信念,認定自己是個魔鬼式的人物,她跟方正的相愛越深,越讓她覺得自己沒有關係中照見的自己那麼好,越覺得自己配不上優秀的方正和他熱烈的愛。

這段關係,只能照見唐傑的傷痕,讓其備受煎熬,她自我救贖的唯一方式,就是逃離。

03

既然這麼痛,為什麼還要相愛

愛對了,能夠獲得療愈;愛錯了,又會徒添傷痕。更何況,愛上對的人,產生對的愛,又如此難。

  • 那為什麼還要相愛?
  • 為什麼會愛上某個特定的人?
  • 又為什麼容易愛上一個自己覺得好而在他人眼裡很渣的人?

愛可以改變一個人,不是對方要求你改變,而是你自然、無意識地自覺改變。有愛的關係,能夠撫平傷口,而無愛的關係則會讓人受傷更深。談情說愛,能夠喚醒一個人內在感性的部分,破掉個體的理性防禦,這本身就是對個體創傷的心理治療。

當我們的注意力貫注在一個人身上時,我們的情感才有機會發展出深度,而我們可以通過理解一個人來理解整個人性;可以通過接納這個人來實現對整個男性或女性世界的接納;我們內心的男性自我和女性自我,才可能最終和解。用藝術的話說,我們可以通過愛一個人,去愛整個世界。

只有當我們能貫注在一段特定關係中時,才能在這段關係中充分投射過去的創傷,並且解決它。

所以榮偉玲在《釋夢人生》中提到,我們和目前這個愛人所糾纏的問題,跟這個愛人關係不大,而是和我們在以往的關係中遭受的創傷關係很大。

04

療癒合伙人,

是相愛的最佳模式

《釋夢人生》中的百合最終找到了合適的伴侶,她的前夫又高又帥有有錢,而新伴侶沒錢不帥還邋遢;但前夫特別現實,覺得談情啊愛啊純粹無聊,新伴侶卻可以陪她聊愛與被愛,理解她,看見她,能夠滿足她被捧在手心的驕傲和自尊。

很巧的是,新伴侶長得像百合的媽媽,性格像百合的爸爸,既讓她找到了原生家庭的熟悉感,又是改良後的父母,能夠滿足她對理想父母的幻想。作者榮偉玲沒有對百合的新伴侶做過多交代,但於百合而言,他已然是她最佳的療癒合伙人了。

榮偉玲說,我們大多數時候都無意識地都用戀愛來修正我們童年的錯誤,表現就是,我們選擇的戀人多半是我們的理想父母。現實父母或多或少都讓我們不滿意,我們心中藏著一個理想父母的模型,它是我們選擇戀人的基石。

真正的戀愛,不是讓我們找到一個能夠給予我們足夠安全感的人,而是可以給我們提供抱持性的環境,讓我們得以被接納,享受無條件的愛。在這樣的相處中,我們獲得愛自己和愛別人的勇氣,進而成長為完整獨立的個體。

而這樣的愛人,才是最佳的療癒合伙人。

05

想要愛和恨,就一定

要明白愛恨的過失

宗薩欽哲仁波切說,「不要愛和恨。如果你一定要愛和恨,就要明白愛恨的過失。」

在《釋夢人生》這部心理小說中,榮偉玲圍繞女諮詢師蘇黎的情感、事業和自我探索展開,呈現出一個個真實、孤獨、痛苦、掙扎的靈魂,包括——

  • 因愛受傷到實現精神自愈的心理諮詢師蘇黎
  • 因初戀背叛而精神壓抑過著無性婚姻的諮詢師方正
  • 因紙醉金迷導致身染絕症進而選擇心理學的阿樂
  • 因童年被性侵而心靈受傷最終嫁給心理學家卻自殺身亡的唐傑
  • 因母親遺棄而終生找尋母愛替代對象的來訪者安……

表面上,我們看似為著不同的目標行進在人生道路上,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夢,而續夢人和解夢人,都是我們自己。願你能夠看懂人生,明白愛的真正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AwNX2wBUcHTFCnffwf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