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藝不壓身」,「開卷有益」。對於一個追求豐滿充盈人生者,對於一個具有服務社會偏好的人,讀書總比打撲克、打麻將和打遊戲好一些。但是,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在「移動互聯」的時代,面對鋪天蓋地奔涌而來的信息大潮,重要的已經不再是「獲取」信息,而是對信息進行進行過濾和篩選。
復旦中文系教授嚴鋒曾開出一份「不必讀」書單。在北京語言大學教育測量研究所原所長、中國心理學會測驗專業委員會理事謝小慶看來,嚴鋒老師強調「信息篩選」的思想,非常重要,值得重視。
謝小慶教授曾對自己的研究生們說:
我反對所謂「打好基礎」的說法。今天我們面臨的是知識爆炸局面,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論文發表,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書出版。你永遠不能說已經打好了基礎。知識總量在迅速增加,分母趨於無限大,分子增加幾倍沒有多大意義,分數值還是零。
今天,學習和研究只能圍繞「問題」來進行。我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我就來尋找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缺什麼知識,就學習什麼知識,就補充自己的不足。
例如,今天有組織的、集團化的、高科技的考試作弊現象日趨猖獗,我們要應對這個問題,就要展開科學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原有的知識不足,就要補多元統計方面的知識,補算法方面的知識。在學習多元統計的過程中,又發現需要補線性代數、離散數學、實變函數方面的知識。這樣,我的學習是圍繞「防止高科技考試作弊」這個問題來進行的。
審辯式思維的「四字真言」是「這取決於(it depends)」。我們要知道,並不存在普世、普適、普時的「不必讀」書單, 每個人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方向等,確定自己的「不必讀」書單。
以下將為讀者介紹嚴鋒教授開出的「不必讀」書單(文 | 嚴鋒)。
嚴峰 | 圖片來源: 聽名師講課
江蘇南通人,1964年生。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科學雜誌《新發現》主編。業餘為隨筆專欄作家,音樂評論家,資深電腦遊戲玩家,電子閱讀器發燒友,IT產品評論家。
01
絕大多數的中國古典小說
這麼說會激起很多人的強烈反感,但小說真的不是我們的強項。具體原因這裡就不展開了。
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三言二拍」等以外,好的真是不多了。比如《封神演義》,人物刻板,情節單一,思想陳腐,盛名之下,其實難負。
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在年輕時寫了一本《封神演義導讀》,那時候真是太「缺錢」了……
02
絕大多數的從「五四」到
1949年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
我很佩服開天闢地的現代文學先賢們,他們的功勞永垂不朽,但這是從文學史的角度說的。
除了魯迅、沈從文、老舍、張愛玲、曹禺等少數幾位,總體上真的比較幼稚,從普通讀者的角度,真的看不下去。作為一個苦命的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的博士,我已經忍了很久了。
03
絕大多數從1949年到
1976年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
我基本上全部看過,有絕對的發言權。這段時期的作品,非文學的因素占比例太大,而這些非文學因素也已經時過境遷,今非昔比,所以,不必像我們小時候那樣餓急了什麼都吃,撿到碗里都是菜了。
04
絕大多數的當代中國人寫的歷史小說
歷史小說是最難寫的小說之一,需要經歷、學識、性情、沉浸,最吃細節、韻味、筆力、文字功夫,這些對於當代中國人來說,尤其困難。
比如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歷史小說作家,描寫一位晚清宦海沉浮幾十年的封疆大吏:「激動得兩眼閃動著淚花」;「激動地握著桑治平的手說」;「兩雙滾燙的大手緊緊地握著」;「凝重的目光遙望著窗外」;「人生難得最是情。是的,情難得!」……
Come on, give me a break!
05
絕大多數的西方通俗小說
其實也很爛,真正好看的也就那麼少數。請注意,我這裡說的還僅僅是好看,還不是好。
我業餘喜歡看外國通俗小說,但這是一個很痛苦的愛好,因為好看的實在太少了。絕大部分都是垃圾,真正的垃圾,包括許多知名作家和知名作品。比如有位James Patterson,號稱頭號暢銷作家,這位先生是垃圾中的戰鬥圾。
06
所有名著的續書
無論中外,名著的續書都很失敗,道理很簡單:期待太高,此作者非彼作者。
《劉心武續紅樓夢》《德溫特夫人》《斯佳麗》《傲慢與偏見與殭屍》......都完美解釋一個成語:狗尾續貂。
所以,喜歡續的人都要小心了......
07
很多經典的哲學著作
這條會引起很多人的強烈反感,但哲學有很多功能正在逐漸被科學替代,所以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淡出普通讀者的視野了。
更糟糕的是哲學著作往往還很晦澀,需要花費極多的時間精力,最後能得到啥還不好說,所以投入產出不成比例,還可能誤入歧途,風險很大,慎入!
文學青年動不動就海德格爾如何,維根斯坦如何,胡塞爾如何。恕我直言:你看得懂麼?退一萬說,即使你看得懂,你為此投入的巨大精力值得麼?有這時間,喝杯咖啡,談個戀愛,出去看個風景多好。我年輕的時候,把別人談戀愛的時間都用來啃哲學,結果什麼也沒啃出來,只啃出個晚婚.....
08
所有的成功學、心靈學、雞湯類書
「騙人的,沒用。」
蒼山夜話 審辯式思維 | 來源
彭可馨(實習生) |編輯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News
「新冠」的「冠」誤讀為guàn……
2020年十大語文差錯公布!
連續6年用放大鏡批作業
這位小學老師為何這麼「拼」?
乾貨!這8個方法幫你寫出學生喜歡、家長愛看的期末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