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面板生產重鎮,武漢光谷多家企業仍滿產運營

2020-02-22     南都周刊

疫情之下,無數廠房的發動機轟鳴暫歸平靜。而號稱「武漢·中國光谷」的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卻從未曾停擺,或者說,不能停擺。

記者 |敖瑾 編輯 | 小豆

由於半導體顯示行業生產製程的特殊性,面板生產線一旦停工,會導致機台精度、壽命受損,生產到一半的產品也將成為廢品,損失極大。因此,即使在當前的特殊時期,光谷內許多企業的生產線仍在滿產運營。面板行業的龍頭企業——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位於武漢光谷的工廠(以下簡稱「武漢華星」)就是其中之一。

2月11日,TCL董秘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稱,武漢華星旗下t3及t4線體生產經營目前正常有序進行,t3面板產線持續滿產,預計2月將持續滿產運營。

2月12日,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髮微博表示,武漢華星低溫多晶矽顯示屏占全球供應的20%,停產將對全球產業鏈造成衝擊。

而維持生產線滿產運營的,則是一個個留守的一線工人。受疫情影響,原計劃應返崗輪換的員工無法按期復工,這意味著從春節前留守公司工作至今的武漢華星員工,需要承擔雙倍負荷,並時刻面對隨疫情而來的心理壓力。

華星內部文件顯示,截至2月15日,武漢華星廠區已有一名員工確診。

留守員工雙倍負荷工作

武漢華星廠區的工藝工程師黃林今年春節就在工廠值守,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他原先的工作安排。

「按照往年的慣例,一般值守到年初六就可以輪休一個星期了,但現在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了,至少要等交通完全恢復,公司有足夠人力才可以休息。」

除了輪休無期,黃林留守期間的工作量也雙倍增加。「因為人只有平時的一半,所以現在的工作強度接近平時的兩倍。」黃林告訴記者,正常時期員工平均工作時長10-12小時,工作日通常5點半下班,偶爾有需要會加班到7-8點,但現在基本上每天都會加班到8點多,偶爾會到10點多。

黃林透露,對於值守員工的薪資安排,公司目前計劃是將2月14日之前的工作時長,按兩倍工資支付,同時每月給予200元餐補。

作為一線工程師,黃林表示理解,工廠徹底停工並不現實,這會讓企業甚至整個行業都遭受巨大損失,但他認為,適量減產應是特殊時期下的一個折中解決辦法。「如果可以將產能減少到滿產的一半,那麼現有的員工完全可以在保證休息的情況下正常工作,設備不僅不會受到損失,還有更充分的時間維護保養。」

TCL集團2月5日發布的公告顯示,TCL華星位於武漢的工廠主要是生產中小尺寸產品的t3、t4生產線,春節期間按計劃生產經營,當前產成品出貨通道正常。廠區當前在崗員工可保障生產線運行,公司將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安排節後人員返廠。

此前有網傳消息稱,武漢華星強制員工在2月18日前復工,否則做曠工處理。

針對員工提出的減產建議和強制復工的消息,南都周刊聯繫了華星光電,對方通過書面回應稱,武漢華星目前對全體員工實行三級管理模式:高風險地區人員原地待命;低風險地區人員在身體條件、當地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由員工自願提出申請、提交健康證明等相關文件批准後方可返崗;所有返回武漢人員須按公司要求進行隔離/健康監測等。但公司從未要求員工在2月18日前強制返工。

對於滿產運營,華星光電方面則表示,疫情期間的排產已經根據人員數量和結構做了相應調整,後續逐步恢復到正常狀態後,也會儘量追趕進度,滿足客戶需求。

疫情加重員工心理負擔

但黃林坦言,相比工作強度增加帶來的壓力,對感染新冠肺炎的擔憂才是最主要的。「由於行業特殊員工需要在恆溫恆濕的無塵車間維護設備正常運轉,所以相當於是所有員工在同一個密閉的中央空調系統里工作。這麼多人就在這麼大點的環境里工作、吃飯、上班下班,公司防疫要做到完全到位是不可能的。」

武漢華星平台崗位的職員劉華則擔憂傳染源的問題。「廠區並非沒有完全封閉,武漢封閉所有小區也是最近幾天的事,所以員工全部要住在公司宿舍,但是此前,從1月22日到2月10日,大家都是坐班車或者開車往返的,下班以後在武漢接觸了誰,有沒有接觸感染源,這些是不可控的。」

武漢華星內部群聊記錄動員人員上班(劉華提供)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在2月12日發布的微博中曾提及,「我們嚴格按照防控要求安排生活與工作,在保持工廠正常運轉同時,廠區沒有發生疫情」。

然而,在2月15日,武漢廠區通報了一例確診病例。據劉華提供的一份題為「武漢華星疫情防控情況通報」的文件顯示,截至2月15日20點,武漢華星累計發現發熱、咳嗽等異常情況共263人,其中經醫院診斷排除218人,廠區宿舍自行隔離45人,其中密切或間接接觸發熱人員隔離25人,1例確診病例。

武漢華星的疫情通報:截至15日有1例確診病例

劉華提供的一張照片顯示,武漢華星廠區內2月16日11點02分的場內實時總人數為2980人。劉華透露,現在,同事之間會傳一些疑似有同事感染的消息,公司內部也會拉一些小群,通知一些員工的密切接觸者需要隔離,這些加劇了員工們對感染的擔憂。

武漢華星廠區實時人數。

據黃林觀察,武漢華星目前的防疫機制主要是:出口處量體溫;每日給公司人員發放一次性口罩;噴洒消毒水;公司入口處最近增加了紅外熱成像系統。「至於別的(防疫措施),公司其實能做的也有限」。

2月19日武漢華星食堂內情況(黃林供圖)

目前還在老家線上辦公的劉華則收到了可能去深圳華星上班的消息,「16號在群里看到消息,公司還在評估可能性,方案還沒定。」

就值守員工對感染的擔憂以及公司如何做好防疫工作的問題,華星光電在書面回應中表示,目前武漢華星無公司內傳染導致的病例出現,確診病例系該員工休假外出期間感染,第2天發現當日就醫隔離。

公司目前採取的防疫措施包括物理消殺防控(宿舍、班車等進行每日兩次消毒)、物理隔離防控(設置隔離區、全員發放口罩)、心理防控與疏導(心理諮詢24小時專線)。

針對密閉廠房存在的病毒傳播風險,華星光電在書面回覆中表示,潔凈室內風機過濾單元隔離效率大於99.97%,進出入潔凈室管理程序嚴格,需兩次洗手後戴手套、多次風淋,潔凈室避免了飛沫傳播,無法揉眼,無法吃東西,可避免病毒傳播。

春節期間光谷多家企業保持連續生產

始建於1988年的武漢東湖高新區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科技創新中流砥柱般的存在,覆蓋光電子信息、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等新興領域。東湖高新區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高新區,2001年被原國家計委、科技部批准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2018年底,東湖高新區已有高新企業2308家,占到了湖北省高新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

武漢光谷是國內面板生產重鎮,是打破日韓廠商壟斷的關鍵生產基地。2008年起,「光谷」便啟動顯示產業布局。通過十餘年的布局,以千億元為單位的投資,光谷目前共布局建設了5條新型顯示面板生產線,集聚了華星光電、京東方、天馬等一批國內領先的新型顯示企業,是華為、小米等品牌的顯示面板的核心供應基地。

在半導體顯示領域,國內過去曾極度依賴進口。以2010年為例,當年中國液晶面板進口額超過460美元,僅次於集成電路、石油和鐵礦石的進口額,其中高解析度的手機屏大部分由日本、韓國廠商壟斷。

但經過多年布局,目前情況已經發生改變。據湖北日報此前報道,目前,光谷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基地,至2020年,當地顯示面板產業總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元大關。

除了華星光電,光谷其他主要的面板生產企業也未因疫情影響而完全停擺。

京東方在武漢擁有一條10.5代新產線,目前已實現量產。京東方在2月4日召開電話會議時提及,受疫情影響,該產線爬坡計劃短期有所放緩,後續產能釋放節奏將根據實際情況恢復。其他產線方面,春節期間雖有部分工人休假,但是生產運營活動依然按照計劃有序進行。

另據央視新聞近日報道,京東方科技集團董事長陳炎順表示:「到目前為止,京東方已經恢復大概75%的生產。一季度預料京東方整個生產的產值大概會超過300億元,比去年同期還略有增長。

上市公司深天馬A在武漢光谷擁有兩條面板生產線。據武漢天馬G4.5生產基地負責人杜勁學介紹,春節期間武漢天馬產線保持連續生產運營,基本沒有受到疫情影響。

杜勁學還表示,「如疫情持續發展,未來短期內材料、員工返崗、部分原材料供應等會面對一些壓力。公司也採取了一些應對措施,比如與上海、成都G4.5代a-Si產線之間進行物料連通生產等。現階段從中央到地方,全國都在支援湖北、支援武漢,我們有信心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快速恢復滿產滿銷。」(應被採訪者要求,文中黃林、劉華為化名)

來源|南都周刊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9dyaXAB3uTiws8K7y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