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觀點 | 《華盛頓郵報》:不能讓恐懼掌控我們的生活

2023-11-05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海外觀點 | 《華盛頓郵報》:不能讓恐懼掌控我們的生活

海外觀點 | 《華盛頓郵報》:不能讓恐懼掌控我們的生活

焦慮是我們經常需要面對的情緒,許多人對此會採取逃避的態度。近日,哈佛醫學院教授盧安納·馬奎斯(Luana Marques)在《華盛頓郵報》刊文指出,逃避心理無助緩解焦慮,並分析了三種主要的心理逃避。

原文:《華盛頓郵報》:「轉換」才能解決焦慮問題

編譯 | 南 木

圖片 |網絡

對許多人來說,焦慮就像一名不受歡迎的客人,它會導致緊張、擔憂和一些生理上的不適。據2022年一項國家健康採訪調查,12%的美國成年人都有擔心、緊張或焦慮的情緒。

與健康有關的生產力損失代價是驚人的。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表明,抑鬱症和焦慮症每年給全球經濟造成了1萬億美元的生產力損失。不過,焦慮並不是最大的問題,更大的威脅是一個更隱秘的、被稱為「逃避心理」的因素。逃避心理是面對不舒服的情緒時的捷徑,它為我們帶來暫時的放鬆,就像鴕鳥把自己的頭埋進沙子裡,選擇無視而不是對抗,背後卻醞釀著一場風暴。

要有所改變,第一步是了解逃避心理。一般來說,人們通常有三種逃避心理的表現形式。

魯莽解決:這是一種尋求緩解不適感的方式,如不考慮後果地迅速回復一封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的郵件或提高音量。我們這麼做,只是想讓不適感迅速消失,但這通常只是火上澆油。

撤退:這是一種將焦慮轉移的想法或行為。如害怕在公眾場合發言的人選擇了一份不同的工作來逃避。有些人還會喝酒或沉浸在手機中來逃避面對困擾。

保持現狀:為了逃避改變會帶來的不適而保持現狀。許多人會保持現有工作或戀情,即使已經明白它們並不適合我們。熟悉感可能會帶來舒適,但從長遠來看,我們仍處在困境中。

雖然逃避心理是個勁敵,但也有一些有科學依據的方法來對抗它。

轉換:轉換包括檢查自己的想法,尤其是當焦慮來臨時,我們經常有一些非黑即白的、糾結的想法。正如擔心自己情感生活的人,當他要進入戀情時,他會告訴自己「我絕對不會擁有一段美好的感情」。轉換就是把黑色的眼鏡拿掉,從而看到五顏六色的世界。

處理:逃避的反義詞是處理。這並不是要一上來就迎頭面對,而是採取一些可控的步驟。通過詢問自己:對於我的恐懼和焦慮,我可以採取什么小步驟來克服。

調整:調整就是過一種價值導向的生活,在這種生活中,我們的日常行為與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東西——價值觀——保持一致。這與大多數人感到焦慮時做的事情相反,當感到焦慮時,我們傾向於讓情緒而不是價值觀來掌控我們的行為。要過價值導向的生活,我們首先要為自己的價值觀定義,它可以是健康、家庭、工作或其他任何事物。接下來,我們便付出時間和努力。與價值觀保持一致能夠減輕焦慮,並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在焦慮來臨時,逃避心理可能會突然很強烈,但在了解它的模式並使用正確的策略後,我們就可以做出改變,讓自己變得強大。我們並不是要變得無所畏懼,但不能讓恐懼掌控我們的生活。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75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海外新書速覽 | 不平等的願景:從法國革命到冷戰結束

海外觀點 | 未來製造業模式:計算機設計,機器人製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98c8e87a7713e548be98f16000c2c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