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普定穿洞考古取得重要成果:遺址人類活動史推至5.5萬年以前

2024-01-20     驪歌聲聲慢

原標題:貴州普定穿洞考古取得重要成果:遺址人類活動史推至5.5萬年以前

日前,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發布的最新考古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兩年考古發掘,貴州普定穿洞遺址發現新的地層,將普定地區古人類活動史推至5.5萬年以前。

普定穿洞遺址發掘現場

據介紹,普定穿洞發現於1978年,經1979年試挖掘以及1981年、1982年兩次正式考古發掘,先後出土石器、骨器、動物化石和人類化石10000多件和骨角器1000餘件、人類完整頭骨兩件,成為當時全國第一、世界罕見的出土磨製骨器最多的史前遺址。2022年,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對普定穿洞遺址進行第三次考古發掘。期間參與考古攻關的高校科研院所包括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

出土的骨角器

此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40平方米,遺址文化堆積厚度超過6米,共出土石製品10000餘件、骨角製品2500餘件,出土動物骨骼10萬餘件,是目前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出土磨製骨器數量最多、類型最豐富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為中國史前磨製骨器的源流、技術特徵和時空分布框架的探索,及其與東南亞乃至歐洲和非洲同類型考古材料的對比研究提供了極為系統、全面的考古學材料。

此外,遺址內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早期過渡階段的墓葬3座,出土未成年下頜2件、成年顱骨1件和隨葬骨器2件、骨魚鉤1件,為研究該地區史前人類體質特徵及埋葬習俗提供了重要資料,距今1萬年左右二次葬的發現,也為研究南方地區葬式的流變提供了重要線索。同時,在遺址第11層發現晚期智人臼齒化石1顆,年代初步推斷為5至6萬年,填補了過往貴州地區古人類研究該時間段的空白。值得注意的是,普定穿洞遺址是中國南方地區首個晚更新世中期古人類化石遺存與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過渡階段墓葬材料共出遺址,在探索中國南方地區晚更新世中期以來現代人起源、演化、交流和擴散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工作人員為出土文物貼標籤

最新的考古成果顯示,穿洞遺址年代跨越舊石器時代中期末段、晚期和新石器時代,這對重新認識「穿洞人」,研究貴州高原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文化面貌和格局,探討現代人起源、中國西南地區早期人類適應性策略的轉變、史前文化交流等學術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接下來,考古工作隊將在整理兩年考古發掘出土遺物的基礎上,開展多方面科技考古研究,構建該地區史前文化,特別是洞穴遺址考古學文化的基本框架和序列,確立貴州在中國史前文化中的地位,探討整個黔中地區的洞穴遺址、貴州史前史、雲貴高原地區的舊新石器時代過渡、史前人類行為模式、古人類體質、古代環境及其變遷和人與環境間的互動關係等重點問題。

(《貴州普定穿洞考古取得重要成果:遺址人類活動史推至5.5萬年以前》文圖來源於貴陽日報。

編輯:湯欣健

編審:舒 銳

簽發:肖 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956159069d771d7aff9ffbfa1942d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