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的「數字火炬人」,給人們留下智能與科技的深刻印象。
除此之外,在杭州這座「數字之城」辦亞運「黑科技」還有很多!
科技成果的運用,在歷屆大型體育賽事中屢見不鮮。
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首次使用電子計時。
2008年北京奧運會首次使用「鷹眼」技術。
2016年里約奧運VR技術首次應用於奧運直播……
可以說,體育賽事早已插上了「科技翅膀」。
賽事,最好的科技賽場!
如今,在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支撐下,杭州亞運會出現多個全球首推、首創、首用的應用和科技。
例如,面向辦賽端推出的APP「亞運釘」,是全球首個大型體育賽事一體化數字辦賽平台.
該平台集在線溝通、人員管理、賽事培訓、禮賓管理、交通組織、醫療急救、賽場監管等服務功能於一體,可為數十萬賽事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提供線上協同辦賽服務。
全球首個支持超大空間超高並發的「亞運AR服務平台」,是杭州亞組委推出的智能亞運項目。
通過智能亞運一站通進入「AR服務」,觀眾便可享受AR場館導航、AR吉祥物迎賓秀、AR知識科普等服務。
不僅台前科技感滿滿,在亞運幕後、場館內外、遠程轉播等環節也有不少黑科技。
場館內的智能導航系統、亞運村裡的智能滅蚊機器人、賽場路上的自動駕駛巴士……
作為本屆亞運會主辦城市,杭州在國內科技圈有著「電商之都」「網際網路之城」等稱號。
AR、自動駕駛、虛擬數字人這些杭州市民耳熟能詳的科技,不僅藉助亞運展露了新顏,讓他們眼前一亮,還讓外國人直呼「難以置信」。
網際網路大廠參賽最多的一屆!
而在那些不易被看見的「隱秘角落」,則是網際網路大廠「秀肌肉」的地方,也是對它們技術的檢視。
值得指出的是,在11家官方合作夥伴中,有5家都是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分別為中國移動、阿里巴巴、支付寶、中國電信、安恆信息。
在16家官方獨家供應商中,網際網路企業也占了兩席,分別為商湯科技、快手。
而2010年廣州亞運會贊助商中只有3家網際網路,2022北京冬奧會也只有4家網際網路企業,而本屆亞運會則有7家以上。
網際網路大廠如此高度密集的贊助亞運、亮相亞運,其原因為何?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李玉洋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智辦亞運的大背景下,網際網路大廠有著迫切從線上走入線下,和大眾進一步接觸的需求。
贊助亞運,不止是投錢,更是技術競技,通過亞運會作展台,從開幕式到賽場內外,處處用自身的「黑科技」來進行科普。
這種打法,既亮肌肉,又能讓公眾對從人工智慧到數字虛擬人等一系列網際網路大廠的技術突破,有一個「喜聞樂見」式的傳播和體驗。
總而言之,亞運賽場不止是運動競技,也是網際網路大廠的實力競技、技術競技和營銷競技。
科技,最好的科普之地!
亞運會主辦方也特別樂意用各種新技術來展現亞運會,無論開幕式還是入場觀賞,特別是AR體驗,都給了體育賽事不一樣的視角。
這種沉浸感讓亞運會透過螢幕,進入更多人的世界,也達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技術科普。
就目前掌握的信息,除了增強受眾體驗外,一些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技術,也在賽事管理和服務中得到運用。
如馬術智能化系統,桐廬馬術中心的「數字孿生馬術場」,它可對馬匹健康狀況、檢疫採樣等數據進行數字化處理,為馬匹服務提供信息化支持。
而溫州體育中心體育場草坪下方裝有的18個傳感器,可對草坪根部溫度、濕度等數據採集分析,實現草坪科學養護。
這其實就是工業元宇宙真正運用於亞運會的一個縮影。
同時,這也讓比賽的公平公正性和賽事維護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換言之,在賽事的很多項目中,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的組合和垂直應用,都讓科技成為了賽事的底層建築和有力支撐。
此外,亞運會太淺幕後加入了很多科技元素,也讓很多科技企業借亞運舞台(賽場、亞運村、媒體中心或其他)展示自己的技術。
比如無人智能巴士,通過最街頭的場景、最實用的體驗和足夠呈現技術實力的無人駕駛,達成一種既視感。
此外,在開幕式上直接實現虛實結合的AR技術,其技術應用之成熟和規模之宏大,都足夠給人震撼。
最為智能的一場亞運會,在杭州上演,決不是偶然。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