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成動畫後,《王者榮耀》想讓更多人聽懂它的故事

2024-01-20     游研社

原標題:改編成動畫後,《王者榮耀》想讓更多人聽懂它的故事

「小王,你要不去做動畫好了。」

《王者榮耀》總會在一些特殊的時間點播出CG動畫,有時是迎接新英雄的誕生,有時是帶來重大版本更新,而每逢這種時候,玩家總會在製作優良的動畫下留下類似的評價。

廣受好評的瀾角色CG《目標》

儘管這些CG動畫在劇情和功能方面並不相同,但其上乘的質量,每次都能讓玩家感到驚喜。而隨著遊戲運營時間推移,這樣的呼聲越來越高,也說明了不少玩家都期待能夠見到一部自家遊戲的衍生動畫。

在更廣泛的ACG用戶看來,遊戲和動畫天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賽博朋克2077》靠《邊緣行者》重拾熱度,動畫熱度讓國內玩家提前認識《賽馬娘》,像《Love Live!》這樣的跨媒體企劃更是典型的案例。

但另一面,這些行業中的佼佼者似乎並不具備普適性,許多大IP手游的改編動畫上線初期也受到過大量關注,但往往熱度過後便會迅速銷聲匿跡。遊戲改編動畫的難度實實在在地擺在那裡:不僅內容局限性大,表達方式過於貼近遊戲特性也導致了傳播力有限。

不過對於國民級知名IP《王者榮耀》來說,這種困境似乎天然就不存在。在2022年和2023年,《王者榮耀》陸續推出過兩部單集時長4分鐘的日常番《是王者啊?》,主要講述遊戲中「長城守衛軍」成員的日常生活。這部動畫從選材到內容都頗為「粉絲向」,但仍然在觀眾口碑、數據流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亮眼表現。

但《王者榮耀》的「野心」並不止乎於此。1月13日,以遊戲世界觀為背景的動畫劇集《王者榮耀:榮耀之章 碎月篇》(下稱《碎月篇》)登陸騰訊視頻。截至今天,四集動畫已經全部放出,而終局的大場面和故事的走向,也在微博、抖音等平台登上熱搜,成為了王者玩家社群、乃至圈外觀眾討論的熱點。

面對「遊戲改編動畫如何做到既包容普通觀眾,又滿足玩家需求」這個問題,《碎月篇》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1

一般來說,遊戲玩家和普通觀眾對遊戲改編動畫的理解總是不盡相同。玩家更關注畫面是否還原遊戲,人物是否符合原本邏輯,作品能否體現原作氣質……而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他們更在意的可能是有沒有看到一個好故事。

以上文提過的《邊緣行者》為例,這部動畫豆瓣評分9.0,與同類日本動畫相比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其主題曲《I Really Want to Stay at Your House》更是一度出圈,被許多歌手爭相翻唱。即便在沒有玩過遊戲的觀眾群體里,也是一部接受度相對較高的作品。

但因為其背景與《賽博朋克2077》遊戲中的設定一致,涉及到人性、科技造夢、貧富分化、企業獨裁等一系列宏大主題,放到短短十集動畫中可謂是內容量驚人。在原本屬於遊戲的設定體系下,動畫需要拿出足夠時間幫助普通觀眾消化背景知識——這也是遊戲IP改編作必須要去處理好的部分。

在這方面,悉心籌備許久的《碎月篇》,也照顧到了不同觀眾群體的「閱片體驗」。

對王者玩家來說,《碎月篇》最初始的好感度,或許就是開篇這段乾脆利落的打戲:遊戲中稱號為「青蓮劍仙」的李白,一路閃轉騰挪、劍影交錯殺上了「南天門」,作為「打野」定位的颯爽一覽無遺。

隨後陸續登場的上官婉兒、李元芳、狄仁傑、武則天也都是玩家印象中的樣子,和遊戲里的視覺呈現保持了高度的統一。婉兒以筆墨丹青作戰的優雅,狄仁傑招牌式的三色追兇令牌,在動畫中都得到了還原。

玩家在看到這些角色間的攻防轉換時,也不免「會心一笑」。李白使用的突進是遊戲中的技能「將進酒」,非常難以捕捉和招架,動畫中的長安衛兵們一樣無從抵擋;在化解李元芳的大飛鏢(也就是遊戲中的大招「無間刃風」)時李白使用的「神來之筆」,也和遊戲中的技能應對邏輯十分相似。

顯然,小王非常知道在這部動畫里玩家們想要看什麼——激烈的打戲和高還原度的角色演出,足足占到了第一集近乎六分之一時長。在場面上毫不吝惜的同時,也滿足了玩家對「遊戲改編動畫」的期待。

同時,對於廣大的普通觀眾來說,《碎月篇》也並不只是一部服務於粉絲的作品。儘管只有四集的篇幅,但《碎月篇》十分努力地嘗試去講一個完整自洽的故事——即便是不熟悉遊戲和角色的觀眾也能Get到的故事。

在這個層面上,《碎月篇》的劇本母題可以說是十分「普世」的。

在動畫前兩集中,李白首次進入長安,踏歌而行,試劍天下,尋找天下好物。但在旅途中被母親的家書召回家鄉碎月城渡花朝節;碎月城遠離長安,地處雲中漠地,不比長安堆金積玉。處處將碎月城物產與長安相比,讓其父親有所不滿。

乍看這些細節,李白很容易給觀眾留下「驕縱」的印象。但整個角色的弧光,恰好來自他在故事中發生的轉變:隨著劇情的進展,平淡的生活戛然而止,李白眼前幻想褪去,碎月城已經不復存在,於是他提前殺入長安,尋找故鄉被毀的真相。

故鄉被毀,親人消失,李白意識到碎月城雖然不比長安繁華,但一景一物都是鐫刻進記憶的情懷。也想起了離開家鄉遠赴長安的目的是提升自己,但如今提升自己反到成了享樂的藉口。

李白陷入了自責,於是無所不能的英雄有了另一幅面孔——一個雖才華橫溢,但同時也有瑕疵、會沮喪的普通人。於是觀眾在看李白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動畫中的李白就像現實生活中的遊子:父親看不慣李白遠遊,李白接受不了父親的古板;父親想要關心李白,話說出口卻變了味道;李白想要分享旅途見聞,但在父親看來近乎「數典忘祖」。

但當碎月城被毀、父母消失的時候,李白還是會拼盡全力尋求真相,保護自己所愛之人。也正如現實中的家庭,即便生活中所有矛盾,但親人仍然是無法割捨的牽掛。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即便Get不到「將進酒」和「神來之筆」的用法,此時此刻與劇中人物的共情足以使他們為之動容。

精美的畫面、高規格的製作之外,這種獨特的東方文化印記,才正是感動普羅大眾的原因所在。

2

如前文所言,遊戲和動畫天然有所關聯。這不僅是因為兩種產品的受眾有所重疊,一部好的動畫也能夠為遊戲起到宣傳作用。

然而弔詭的是,近年來許多國內玩家耳熟能詳的遊戲IP都曾製作過自己的衍生動畫,但在該遊戲核心粉絲之外,很少有人知道它們的存在。

而且在這些作品中,動畫內容並不是觀眾討論的重點,相比起動畫本身,粉絲更願意將興趣放在動畫對遊戲梗的二次演繹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動畫更像是為了回應粉絲的期待而誕生的。

從這個角度出發,《碎月篇》最大的野心在於,它嘗試以目前單元劇的形式,在儘可能服務更廣大的觀眾群體的同時,將遊戲的世界觀和角色劇情加以更充實的擴寫,從而讓整個王者IP變得更加豐滿。

《王者榮耀》人物之間的關係多以碎片化敘事呈現,你很難想像一款MOBA手游該如何進行穩定的長篇敘事,也很難想像如果將《王者榮耀》117個英雄都呈現在一個劇本之內會出現什麼樣的效果。

選擇人物單元劇的形式,正是《碎月篇》的優勢所在。作為劇集核心人物的李白,他和《王者榮耀》原生內容有著天然的關聯,而故事又可以通過李白將來自不同時空語境的角色聯繫起來。

比如在遊戲原本的設定中,李白是狄仁傑的追捕對象、狄仁傑是武則天的臣子,而上官婉兒又是武則天的密探——「代陛下為耳目,書世間之萬象」,王者的婉兒玩家肯定記得在中路遇到武則天的這句台詞。

這樣以核心人物為原點,將輻射到的角色帶入動畫,便構成了《碎月篇》的主要登場人物,且人物關係與遊戲內的設定完全相同。

而同時,它又有著足夠的空間去發展新的人物關係。不僅是李白的父母,即便是戲份足夠多的原創角色「李白的朋友」,也並不會使玩家感到違和。

動畫劇集原創角色「李白的朋友」

更重要的是,在脫離了線性敘事的束縛後,觀眾不必了解整個「王者大陸」的來龍去脈,《碎月篇》僅靠寥寥數個角色,便為觀眾講述了一個非遊戲玩家也能看懂的故事。

從劇本創作來說,單元劇有很多優勢:短小精悍、情節穩定、不易偏離作品中心主旨、更容易把控人物性格等等。而通過《碎月篇》的例子來看,它似乎還有著天然能夠兼顧IP粉絲和普通觀眾喜好的優勢,說不定未來也會成為遊戲改編動畫的更優解。

當然,正如前文所言,單元劇的優勢在於即使以英雄為創作核心,而非線性劇情推動,依然能夠講述出不錯的故事。換言之,下一個劇情單元中出現的人物,完全可以獨立於《碎月篇》。

事實也正是如此,根據官方信息,下一個「單元劇」的主人公,會是和李白一樣、在王者劇情中著墨甚多的高人氣角色鎧。和《碎月篇》相比,這將是又一個各種意義上完全不同的故事。

想將每一個角色都詮釋地淋漓盡致絕非易事,但對於《王者榮耀:榮耀之章》來說,從一開始就選擇了一條更加寬闊的道路,前景或許也會更加明亮。

3

其實王者想要將《碎月篇》推往更廣泛大眾面前的決心,從很多方面都能感受得到。

比如他們選擇的合作夥伴「雲圖動漫」,在製作泛娛樂動畫方面具有豐富經驗,以前曾推出過《誅仙》《幻夢山海謠》等多部傳播度較高的作品,還曾協力製作過《靈籠》。

在《碎月篇》正式播出前兩天,官方還在B站放出了動畫製作的幕後紀錄片,短短九分鐘時間,可見官方在四年里耗費的巨大精力。

雖然《碎月篇》的內容也不乏爭議,但作為一部敘事向原創動畫,目前最寶貴的是討論言辭大多集中在內容本身。換句話說,觀眾不需要去了解遊戲衍生的梗文化,也不需要去看什麼入坑科普,憑直觀體驗便能感受到這部動畫的全部樂趣。

從第二集播出後,對幕後Boss的猜測便層出不窮

前文提到,《碎月篇》並非《王者榮耀:榮耀之章》的終點,回顧官方在內容方向上的堅持,我們有理由相信官方前進的步伐仍在繼續,下一部劇集將會做得更好。無論是《王者榮耀》粉絲,還是更廣大的普通觀眾,都會在未來看到這款「國民遊戲」里的角色們,一步步擁有更加豐滿的色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4ae385f47ab480a72b8bc2c2858de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