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尋常!伊爾-80「末日飛機」飛越紅場,俄羅斯要對烏「宣戰」?

2022-05-06     佐羅軍事

原標題:不尋常!伊爾-80「末日飛機」飛越紅場,俄羅斯要對烏「宣戰」?

不尋常!伊爾-80「末日飛機」飛越紅場,俄羅斯要對烏「宣戰」?

據央視網援引俄羅斯國防部網站消息5月3日報道稱,在5月9日舉行的紅場閱兵式上,素有「末日飛機」之稱的伊爾-80特種指揮機將飛越紅場,接受俄軍政高層及全體軍民的檢閱。

該機誕生於美蘇冷戰時期,旨在保障蘇/俄軍政高層在遭受敵國核打擊,喪失對地面部隊作戰指揮能力後,旋即通過該機繼續遂行指揮能力。有趣的是,該機自列裝俄空軍以來,就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最近一次亮相於紅場上空,還是在12年前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5周年閱兵式上。此番俄烏戰事正酣之際,伊爾-80再度亮相,可謂是意味深長!

上世紀60年代,隨著「古巴飛彈危機」的逐漸平息,讓美國軍政高層意識到,蘇聯一直所叫囂的戰略核打擊並不是口頭恐嚇,反而是切切實實的威脅。他們事後推導稱,如若在整個危機期間,隨著局勢的進一步惡化,蘇聯領導人先發制人發起核打擊後,美國將很快喪失對地面部隊的作戰指揮能力。

為此在70年代初,他們便馬不停蹄地開展研製「審判日飛機」(即末日飛機)的計劃,此意指美國地面指揮體系在遭到蘇聯核武器毀滅性打擊後,美國總統、國防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等一干要員,能搭乘該飛機升空,繼續對地面軍隊實施作戰指揮。

波音公司在接到美國國防部指令後,旋即以波音-747客機為基礎,研製出了E-4B「守夜者」特種指揮機,該機於1973年6月進行首次試飛,經過嚴格測試後於次年列裝美空軍。通過特殊改裝,使得該機可抵禦地面核武器所產生的各種輻射,並安裝有空中加油系統,進行加油作業後,滯空時間可長達1周。

E-4B「守夜者」特種指揮機由上、中、下三層機艙所組成,上層用於搭載機組人員,中層則保障軍政要員,使其正常履行工作,下層裝備有各種機載設備。E-4B的出現,自然令蘇聯感到不適,這種指揮機讓美國有能力在地面指揮所被破壞的情況下也能在空中指揮對蘇聯腹地發動的核打擊,假使上述情況發生在核大戰時,蘇軍可能會很被動,豈不是一場人間災難!

因此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接到研發對標美製E-4B特種指揮機的任務後,蘇聯伊留申設計局與「飛行」科學生產企業開展緊密合作,啟動項目代號「環形」的蘇制「末日飛機」。最終選定以伊爾-86客機為基礎,由此研發出蘇聯版「末日飛機」,即如今我們所熟知的伊爾-80特種指揮機。

改裝之後的伊爾-80的機體內部的座艙及舷窗被悉數拆除,且機身結構統一得到了加強,在機頭上方布置有一座長方形衛星天線和通信系統的整流罩,機身下方安裝有懸掛各式特種設備的專用掛架。

伊爾-80特種指揮機的全長59.54米、翼展48.06米、高15.81米、正常起飛重量208噸。動力系統方面,安裝4台由庫茲涅佐夫設計局研製的NK-86渦扇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27.4千牛,最大飛行速度970千米/小時、實際航程4000千米、最高升限11000米,機組成員共5人。

該機在機翼兩側下方,各安裝有1部直角梳狀短波接收天線,短波發射天線則安裝在水平安定面的尖端。超長波發射拖曳天線安裝在機身末端的椎體內,超長波接收天線安裝在垂直安定面的前上部。能夠使用長波電台對核潛艇發出潛射洲際飛彈的核打擊指令。

此外,該機還安裝有R-176超短波電台天線,以此保障與戰略飛彈部隊的通暢聯繫。值得一提的是,該機全批次(共4架)並沒有全部安裝空中加油系統,僅有一架安裝而已,因此從滯空時間上來說,難以與美製E-4B相比擬。與此同時,伊留申設計局還與「飛行」科學生產企業合作,以伊爾-76MD運輸機為基礎,研製出伊爾-82特種指揮機,從實際航程上而言,該機(6800千米)就勝過前者一籌,但僅僅只生產兩架而告終。

冷戰結束後,伊爾-80特種指揮機可謂是一路坎坷,如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伊留申設計局提出想啟動「環形-2」項目,意在通過升級改進,以此使得伊爾-80及伊爾-82重放榮光,站好最後一班崗。但因彼時的俄羅斯經濟狀況及軍費預算,使得俄軍方遲遲未對「環形-2」項目做出回應,因此出於擱置狀態。

時光轉至2008年10月,作為「新面貌」軍事改革操刀人的俄防長謝爾久科夫,決定取消「環形-2」項目,此舉一出引發俄軍震動,最終以謝氏收回該決定才作罷。總之,在此後的幾年間,不論是伊爾-80也好,還是伊爾-82也罷,都處在半死不活的狀態。2010年紅場閱兵式上的驚艷亮相,只不過是俄軍通過對該機的局部維修後,才艱難使其飛越紅場上空,發揮一下裝點門面的作用。

後來「環形-2」項目之所以能啟動,源於烏克蘭局勢的惡化,如在2014年1月,俄國防部副防長尤里.鮑里索夫在接受採訪時回應稱「「環形-2」項目不僅不會被取消,反而會加快落實。俄羅斯意識到,隨著烏克蘭問題的發酵蔓延,俄美、俄歐之間的核戰爭發生機率會進一步攀升,在此大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審視「環形-2」項目。

造鮑里索夫做出回應的23個月後,俄聯合儀表製造集團公司高管向外界表態稱,首架伊爾-80空中指揮機的改進工作正在進行。2019年5月底,該公司高管又對外放風稱,4架伊爾-80及2架伊爾-82空中指揮機的技術升級工作業已完成,將會服役至2030年左右。當然,除這兩型特種指揮機外,俄軍還有意以伊爾-96-400M寬體客機為基礎,研發第三代特種指揮機,但時至今日,該項目仍處於「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狀態中。

此番俄烏戰事打響之後,俄羅斯率先提高核戰備等級,著實令各方捏了一把汗,當然,美國方面肯定大為竊喜,歐洲各國反倒是真正的受害者。隨後西方各國政府援引本國情報機構的消息表態稱,俄羅斯動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在時下階段可謂是異常高漲,因此又賺足了一波眼球,狠狠地向俄羅斯傾倒了諸多髒水。最後逼得俄政府出面表態稱,俄羅斯絕不會在烏克蘭使用核武器,儘管信誓旦旦,但西方各國對其可信度一直充滿質疑。

如今經過全新升級改造的伊爾-80特種指揮機將參與紅場閱兵式,這裡面除了向西方國家秀肌肉的意味外,恐怕還有一層弦外之音。那便是俄羅斯對核戰爭的爆發早有準備,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俄羅斯就將成為砧板上的魚肉;一旦面臨相關核威懾時,俄羅斯會率先發動核打擊,只不過那時便就真的到了魚死網破的地步。

因此伊爾-80特種指揮機二度亮相,最大的用途還是在警告西方各國,特別是那些亦步亦趨在美國後面的走狗與爪牙們,凡事不要做得太絕,否則將遭到雷霆重擊!

還有西方報道認為俄羅斯在5月9日勝利日大閱兵時將搞出一個大新聞,宣布進行戰爭總動員,正式對烏克蘭宣戰。有分析認為就目前這種俄軍磨磨唧唧的作戰狀態,進行一定的戰爭動員反倒是可以儘快結束戰爭。

不過,俄羅斯方面已經否認了上述臆斷。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關於俄羅斯將在5月9日「衛國戰爭勝利日」宣布軍事總動員和對烏克蘭宣戰的消息是「不可信」的,「純屬無稽之談」。有記者問起俄羅斯是否有可能在5月9日對烏克蘭正式「宣戰」時,佩斯科夫再次強調,這「一點可能都沒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4aac5a494d387fc43bc9fbdc440aa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