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開年大劇《人世間》,深深打動並溫暖了觀眾的心。
所謂感人心者,莫始於情、言、聲、義這四個字。
正是這些方面,《人世間》無疑是達到了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的新高度。
憑藉該劇的強勢表現,央視似乎逐漸找到了當下觀眾的審美潮流。
於是央視很快又出品了一部年代大劇,是由胡杏兒、黃覺、李治廷等人主演的電視劇《獅子山下的故事》。
這部劇被觀眾親切稱之為港版《人世間》,從很多方面看,兩部劇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
相比《人世間》的力捧,《獅子山下的故事》顯得低調得多。
但是,兩部劇都是妥妥的實力派。
如果說《人世間》是一部聚焦北方地區50年間的百姓生活的磅礴變遷,那麼《獅子山下的故事》則是一幅描繪了南方40年間的奮鬥史的波瀾畫卷。
一個是北方故事,另一個是南方故事。
一個聚焦東北的風土人情,有著濃濃的生活情調,另一個聚焦中國香港,彰顯著不懈奮鬥的拼搏精神。
這樣的一部國產劇,播出後自然引起了不少關注。
作為一部獻禮劇,《獅子山下的故事》雖然以重大的歷史事件為背景,但是它的切入點非常巧妙,塑造了身處大時代的「小人物」群像。
這些「小人物」和他們的家庭紮根於香港,經歷了香港回歸、申奧成功、全球金融海嘯等,實現個體與宏大時代的共鳴。
最終,整個故事的落腳點卻很接地氣、很平實,那就是——生活。
1.開篇煙火氣十足,呈現了廣闊的生活場景
劇集剛開場,鏡頭對準了一家茶餐廳。
作為最草根、最本土化的飲食場所,茶餐廳一直都是香港人不可替代的精神寄託。
特別是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人都喜歡來到這裡,喝杯奶茶、吃個菠蘿包,以舒緩一下緊繃的神經。
隨後,茶餐廳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一一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檸檬茶、叉燒、燒鵝、原味雞蛋仔.......
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一股香氣撲面而來。
這家茶餐廳是高山、一同、勞金合夥開的,三人各司其職,憑藉著自己的雙手努力打拚。
新的一天,茶餐廳開門,客人一波接著一波,夥計們逐漸忙碌起來。
這時的店裡如鬧市般,有夥計跟熟客打招呼,有後廚喊著「A餐兩份」,還有人與人之間的調侃逗樂......
總之,以平實的生活化場景,還原市井煙火氣。
2.書寫了兩代人的奮鬥史,見證了原汁原味的港味
《獅子山下的故事》的港味從哪裡來?
我個人覺得,應該從三個方面:地點、演員、故事。
首先,是演員自帶的港味,胡杏兒、謝君豪、譚耀文、吳千語、周柏豪、熊黛林、羅嘉良、樊奕敏、黃一山....全都是港劇的熟面孔。
其次,是劇名「獅子山下」,是港人繞不開的精神寄託。
獅子山,坐落於香港九龍塘和新界沙田的大圍之間。
在曾經的殖民時代,「山上」和「山下」代表著兩個不同的階級,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
住在山上的,絕大多數是殖民者,住在山下的,是香港的普通民眾。
但是,香港真正的建設者,是住在獅子山下的老百姓。
正因為如此,獅子山下的故事,總是充滿著溫暖的煙火氣。
最後,故事的時間發生在1984年,也是中英簽署香港回歸協議的那一年。
高山、一同、勞金在香港老區西營盤,經營著一家茶餐廳。
這天,對於高山來說,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
一方面,香港回歸祖國的懷抱指日可待,另一方面,終於可以和遠在佛山的妻子和女兒團聚。
然而,他的兩個兄弟,卻走到了人生的路口。
好賭的勞金被人上門追債,準備去逃命,並且把女兒託付給了自己的姑媽。
與此同時,一同的富豪岳父,用茶餐廳威脅他,讓他跟自己一起移民。
一邊是兄弟的事情,另一邊是自己的事情。
對此,高山頭疼不已,都想照顧到,為此兩邊奔波
沒想到,《獅子山下的故事》播出僅3集,高山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不測,倉促離世。
為了經營好丈夫留下的茶餐廳,為了自己年幼的兒女,妻子梁歡扛起了重任,與一同、勞金等街坊鄰居們,一起相濡以沫、共渡難關。
3.製造反差,為整個故事埋下伏筆
《獅子山下的故事》的時間起點,為什麼選在了中英聯合聲明的簽訂?
其實,這背後有著深刻的意義。
對比,內地和香港兩地的人民,對於香港回歸的認識,有著很大的反差。
在中英聯合聲明的發表後,每一個市民對香港回歸都有著不同的看法。
有人擔心股票會不會跌,有人擔心自己的財產安全,還有人把那天想成噩夢.....
比如,劇中的羅一同,他的全家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市民。
他們早已在這座城市紮根,並且習慣了這裡的一切。
然而,在聽說香港要回歸後,他的岳父對於未來的前景不看好,所以第一時間想要移民。
再讓我們換個角度,以內地人梁歡的視角,又是另一種態度。
剛剛來到香港,梁歡對於眼前的景象,不禁地發出感嘆:「香港真的好美啊!」
但是,接下來的種種遭遇,卻讓她感到有些不適應。
一是人生地不熟,二是生活習慣也截然不同。
所以,想要在這座城市裡站穩腳跟,這背後要付出很多。
在劇中,有這樣的一場戲,足以說明問題。
聽說丈夫的好友羅一同要移民,梁歡很是不理解,在得知緣由後,更是不認同。
直接一句話戳中了要害:「為什麼要跑去英國當二等公民?」
儘管未來充滿著變數,但是在此時梁歡的心中,相信香港回歸祖國後,未來一定會更好。
這樣的反差,也正是《獅子山下的故事》的一大看點。
茶餐廳里有著人情世故,也飽含著人性的真善美。
以平凡生活的點滴,展現內地和香港同根同源的血脈基因,以及源遠流長的民族記憶。
在劇中,妻子梁歡詢問丈夫,為什麼生活充滿了艱辛,你卻一直非常樂觀。
丈夫高山回答道:我的秘訣就是去看另一座高山,它就是獅子山。
「其實香港的繁華並非靠殖民者,殖民政府管制下的香港市民,生活得不到保障,所以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刻苦耐勞、同舟共濟,才有了今天。」
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就是在用事實說明,祖國永遠是香港最厚重的底氣與信心,是香港戰勝任何風險與困難的堅定後盾。
靠別人是不行的,只有用我們自己的雙手,才能創造更好的未來。
截止於目前,《獅子山下的故事》播出了3集,表現還算不錯。
劇集播出後,各項成績排在全電視劇的第二,收視直逼第一。
看了觀眾的評價,大致相同,認為這是一部不是港劇的港劇。
總的來說,《獅子山下的故事》以小見大,訴說著香港這幾十年的變化。
劇中的人物都有原型,劇中的故事都是親身經歷。
這些「小我」的故事,無私地融入到「大我」華章中,生動地表達著「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價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