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世航留學、阿giao化身人生導師,爭議網紅們如何重塑人設?

2023-11-23     娛樂資本論

原標題:殷世航留學、阿giao化身人生導師,爭議網紅們如何重塑人設?

作者|豆芽

「看殷世航賺幾千萬我不眼紅,但是看他說一口流利的倫敦腔後槽牙都要咬碎了。」

「萬萬沒想到,有一天殷世航能教我英語了」。

「三年前在航子直播間搶紙巾,現在在航子視頻里學習英語」

最近,殷世航留學成為網友們的熱議話題,#殷世航去英國留學#、#殷世航兩小時背500個單詞#等詞條頻繁登上熱搜。此前提到殷世航,大多還是騎小矮馬「求婚」、直播帳號被封禁630年等負面標籤。但就在這短短几個月,殷世航通過分享留學生活成功實現口碑的逆轉,打造了一個勵志、上進的新網紅形象。

在網際網路的流量狂歡中,不少網紅因為人設崩塌瘋狂掉粉;而那些原本就處於爭議漩渦的網紅們,正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重塑人設、實現口碑逆轉。

除殷世航之外,被稱為「結婚測評博主」,因三婚三離、直言「活到老整到老」而被網友們關注的韓安冉,在最新的一次採訪中因為清醒有邏輯的發言,扭轉了不少人的負面看法;曾靠低俗內容娛樂大眾的土味網紅阿giao,如今化身人生導師講起了成功學;掀起凡爾賽文學熱潮的蒙淇淇,也開始塑造獨立女性的形象……

曾經被網友們戲稱為「電子寵物」的網紅們,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不少人的「精神偶像」。

雖然也有不少人持否定態度,試圖羅列過去的故事喚醒網友們的記憶,但實際上大多數人更在乎的,是這些人當前的人設和內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因此,很多網友一邊感慨「小丑竟是我自己」,一邊又止不住被這些新人設吸引。

對網紅們來說,轉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功課。尤其是在當前網際網路環境中,網友們的關注點、喜好都在快速變化,上一秒還是頂流,轉眼就可能被遺忘了。另外,平台監管的趨嚴,也促使這些網紅們不得不通過轉型來保持自己的關注度和商業化。

顯然,殷世航、阿giao哥、韓安冉等人的新人設塑造是奏效的。但並非所有網紅都能成功轉型,能否以全新的面貌去吸引新的粉絲群,與人設轉換、內容維持、平台選擇都息息相關。

所謂黑紅也是紅,對那些通過刻意扮丑、搞怪、以土味內容來博眼球的網紅們而言,從不缺的就是流量,不過與熱度相伴的,是揮之不去的負面標籤與網友們的群嘲。

雖然殷世航留學的消息,確實給網友們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但起初,很多人還是帶著三分戲謔、四分調侃,不少網友直言「航子,可千萬別學進去了」,甚至稱呼其為「矮腳旅行青蛙」。畢竟在大多數網友眼中,航子還是那個初中沒畢業、為了賣紙巾在直播間大演求婚戲碼的低俗網紅,怎麼一轉眼就成留學生了?

當然也不乏質疑的聲音,有人表示「他13歲就出來上班,初中都沒畢業吧,怎麼出國留學的」、「大機率鍍金去了」、「能不能來英國把衛生紙的價格打下去?」

不過爭議的背後,輿論也開始悄悄轉向。當殷世航在留學vlog中的英倫腔越來越流利,對網紅的鬧劇見怪不怪的網友們,才意識到這並不是一場單純的博流表演行為,那個印象中因為低俗帶貨而被平台封禁的網紅,正在講述一個被全網見證的逆襲故事。

分享全英vlog、記錄上課過程與密密麻麻的作業本、介紹認識的新朋友、再時不時來幾句正能量雞湯……開啟留學之後的殷世航,在社交平台上持續分享著作為一名普通留學博主的日常。而網友們的反饋,也日漸正向,「覺得你走到這一步不可思議,但又覺得你應得的」、「誰懂,考研就拿他當我的精神支柱」,諸如此類的評價越來越多。

由此,殷世航成功扭轉口碑,單看近期社交平台內容,很難將其與低俗網紅聯繫在一起。

相比之下,韓安冉的人設轉型還處於比較初步的階段,提到韓安冉,大多數人能想到的就是「靠變形記走紅」、「23歲三婚三離」、「整容臉」等等。

雖然韓安冉也一直在分享諸如「不要閃婚」、「不要輕易結婚」的婚戀觀,但網友們並不買帳,紛紛嘲諷「我們都懂好嗎?也就你」、「得了吧,你自己過的一團糟還給別人建議。」

關鍵轉折點是近期的一次採訪,韓安冉攜新任丈夫宋浩然出鏡,面對主持人拋出的「有沒有可能未來會把這支視頻刪除」、「為什麼每次都要給男主一次身份」等刁鑽問題,兩人不僅沒有表現出不悅,反而坦然、條理清晰的進行了回答。不同於抓馬的標籤,他們的回答無處不透露著清醒,還坦言「我有試錯成本,但有試錯成本的人不多。」

在採訪視頻的最後,韓安冉跟自己的女生粉絲說:「第一要讓自己永遠變美,第二讓自己活在一個一直搞錢的狀態,第三就是做一個內核穩定且執行力強的人。」不管大家是否認同韓安冉本人,但這段話還是說到了很多人的心坎。

長達13分鐘的採訪,信息量滿滿,甚至又一次引發了網紅圈的「地震」,並激發了網友們的吃瓜屬性。但這一次,大家的反應不一樣了。「之前我是屬於不理解的那群人,就覺得她是結婚博主、整容上癮,但看完採訪覺得也是個可憐的女人」,小七告訴我們,不過她隨後又補充,「雖然也不知道是不是演的。」

從網友的反饋來看,雖然爭議也不小,但與小七有同樣觀點的不在少數。不少人開始對其改觀,認為「之前看她也是個笑話,刷到這個採訪覺得腦子其實挺清晰的、也很聰明。」雖然與殷世航這種徹底轉型的路徑不同,但韓安冉顯然也通過清醒發言正逐步扭轉大眾形象。

而阿giao哥、藥水哥這些土味網紅,則是通過全新的形象、談吐來打造一個完全區別於過去的網際網路形象。觀察阿giao哥最新發布的內容,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譁眾取寵的「電子寵物」,取而代之的是大力批判「網際網路小丑」、積極做公益的人生導師展亞鵬。不過,雖然嘴上說著「曾經的阿giao已經死了」,但幾乎每個視頻的開頭都要提到自己是阿giao。

再看藥水哥,過去在直播間以怪誕的表情和誇張的肢體動作,為網友們貢獻了無數沙雕、鬼畜表情包的屌絲哥,在消失4個月之後華麗變身,一組神似李現、黃景瑜的寫真,直接驚呆了吃瓜網友,評論區很多人留言「自己的失敗固然可怕,但藥水哥你的成功更讓我揪心」、「劉波你現在變的讓我覺得陌生」。寫真之外,藥水哥也一改從前的沙雕形象,分享起了健身日常,前後反差之大,也難怪網友們要@自己的男朋友來學習了。

不論是成為留學博主、還是化身人生導師,這些曾經貼滿負面標籤的網紅們已然通過各種路徑完成了人設重塑,以一種更符合當前網際網路流量偏向的形象出現。

但本身就不缺流量的網紅們,為什麼一定要轉型呢?

細究原因,一方面是整個網際網路環境和內容消費需求在變化,雖然獵奇、審丑的內容依舊能帶來短暫的關注,裝瘋賣傻或許還是可以博得一時的流量,但很難再塑造一個有商業價值的成熟網紅。另一方面,平台監管的趨嚴也是促使這些網紅轉型的重要因素,雖然早期也靠爭議性的內容吃到了紅利,但同時也受到平台的限制,殷世航、三夢奇緣等都因為低俗內容被平台封禁。此外,品牌也會更謹慎選擇合作對象,以保護品牌形象。

總之,審丑、爭議性的網紅,已經被新的網際網路環境拋棄了。如果想長期發展,他們就需要找到全新的、符合當下價值觀的人設,來激活曾經的粉絲,並吸引更多新粉加入。

雖然轉型的確是網紅們延長網際網路事業的必修課,尤其對於爭議性的網紅而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能否繼續靠流量吃飯,畢竟如今網絡頂流們被遺忘的速度幾乎是以周為單位。但能否轉型成功、且不會被新人設反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總體來看,這些成功轉型的背後,都遵循著同樣的邏輯:

最關鍵的就是人設的定位,既要有反差感、且新人設還得符合當下網友們的期待。這些轉型成功的網紅,無一例外都是從新角度滿足了網友們的需求。

殷世航就是典型的學渣逆襲的故事,學歷上的反差不僅帶來了高討論,也成功樹立了努力提升自己的勵志形象。其實,此前殷世航在直播被封后,也嘗試過顏值、時尚、cp向等內容,但網友們一直都是調侃的態度,直到轉型為留學博主才真正意義上扭轉了大眾對他的看法。

而韓安冉則是主打清醒、獨立的女性形象,通過正確的是非觀、敢愛敢恨的態度得到了網友們的理解與認可,其在社交平台上發布的與女兒的互動內容,也讓很多人表示「是一位有責任心的媽媽」。

相比之下,土味網紅的轉型,核心是抓住了反差。一方面是形象上的反差,例如藥水哥近期發布的寫真,與之前判若兩人,身上不僅沒有土味、沙雕氣息,甚至還多了幾分顏值博主那味兒。另一方面,是內容上的反差,誰能想到曾經看起來瘋瘋癲癲的阿giao如今正兒八經地講起了「要讀書、要有尊嚴地生活」的人生道理呢?

此外,不少土味網紅轉向直播之後,反而通過全新的帶貨風格,塑造了新形象。例如因為模仿鹿晗而走紅的鹿哈,在轉向直播帶貨之後,不僅吃播態度非常真誠、而且還隨時隨地滿足觀眾的各種要求提供情緒價值,反而被大家喜歡。初代土搖網紅小伊伊,也成功轉型為美妝、時尚型博主,與牌牌琦共同開啟直播帶貨,還進行一系列公益活動,也算是轉型成功開啟了網際網路事業第二春。

其次,轉變人設只是轉型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以持續性的內容,加強大眾對新人設的信任。觀察這些網紅們的社交媒體內容,殷世航的口碑轉變不僅是一則留學的消息,而是其源源不斷地分享的留學生活、以及能被網友們直接感知到的流利口語。

而有些網紅的轉型就敗在了這一步,曾經引領了凡爾賽文學的嬌妻蒙淇淇,在狠狠吸了一波流量之後,今年年初自曝老公出軌、離婚,並開始高舉獨立女性的旗子。離婚事件看似是一個非常絲滑的人設過渡的契機,但結果並不如意。

雖然前後人設反差夠大,但畢竟玩嬌妻文學本身和女性主義就不沾邊,而且之前蒙淇淇發布的內容也一直被網友質疑「杜撰居多」,因此新的人設和故事很難被大家信服。尤其是網友們逐字解讀了蒙淇淇的控訴內容之後,發現了時間線混亂、混淆HPV和HIV等多個BUG,不少人直言「編的吧,就是為了立人設漲粉。」

而吃不到女性主義流量紅利的蒙淇淇,近期也開始頻繁發布影視相關的內容,除了正常分享自己對電影和劇集的看法之外,甚至也圍繞熱點事件「唱反調」,雖然評論不算友好,但確實流量和關注有了。

此外,平台的選擇也是必須要考量的因素。如今不僅內容消費需求在變,平台的差異化也影響著內容的流量。例如,曾經在虎牙、快手上火起來的藥水哥和阿giao,去掉土味後轉向了抖音,持續以短視頻內容吸粉;轉向時尚的小伊伊也在今年年初入駐抖音,開始多平台運營。殷世航則主要在小紅書,因為留學博主在小紅書上本身就更有流量,目前其小紅書粉絲量已超百萬。

不論是人設崩塌還是人設重塑,其實背後映射的是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和大眾情緒。過去,網際網路內容環境不夠成熟、解構文化盛行,一些反常的、下沉的、低俗的內容總是能短時間內博得關注,並且在全網的二創和嘲諷中被推上流量巔峰。

但經歷過良莠不齊、混亂的發展階段之後,網友們紛紛開始抵制這些低俗的內容,黑紅路線在新的網際網路環境中失效了。但即便如此,那些反差感很強、能帶來情緒價值的內容依舊被青睞有加,只是如今能打動網友的更多是諸如學渣逆襲、人間清醒的內容,正如殷世航逆襲帶來的口碑逆轉,於文亮此前的爆紅。

縱觀之,網際網路內容也如一場持續上演的大型連續劇,身處其中的網紅們有人被劇情淘汰,有人則開始續寫新故事。觀察眾多案例,與其說轉型成功背後有一定的邏輯與套路,倒不如說他們更懂得大家想看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2d0da6aa0af9e759d6cae8e4f652c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