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日本核污水和一杯印度恆河水,哪一個更毒、對人體害處更大?

2023-08-31   怪羅科普

原標題:一杯日本核污水和一杯印度恆河水,哪一個更毒、對人體害處更大?

可能因為我之前寫過兩篇核污水的相關文章,有網友問我,一杯日本核污水和一杯印度恆河水,哪一個更毒、對人體害處更大。

「印度」和「恆河」是兩個關注度很高的關鍵詞,「日本」和「核污水」同樣也是,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再寫一篇!

其實,兩種水都有一次性暴擊傷害,以及持續性造傷害的能力,哪個更毒還真不好說。

我們還是來看看恆河水和日本的核污水都有哪些傷害的點,然後大家自己判斷哪個更毒吧。

圖:恆河三角洲

恆河水製造傷害主要因素

恆河其實並不是亞洲最大的河流,就水量而言它並沒有長江來得多,但它是世界上服務最多人的河流,大約有5億人取用恆河水,任何一條河流都無法與之對比。

毫無疑問,人口的高度集中讓恆河成為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而污染源主要自然就是生活污水、農業污水和工業污水的直接排放。

其中生活污水包括洗手間、廚房污水等等人類污水的排放,以及養殖場動物糞便、屍體等很多也都是直接排入恆河,而工業上主要是製革廠污水和火力發電站污染的直接排入,以及其它的一些工業廢物。

數千逝者在恆河旁同時焚燒,然後骨灰撒入恆河Steve Hicks

另外恆河是印度信仰中的聖河,所以在恆河沐浴,將骨灰撒入恆河等都是很神聖且平常的,這也是恆河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些污染讓恆河的水細菌和重金屬嚴重超標,2006年的數據顯示,每100毫升中糞便大腸桿菌群數量高達100,000,000MPN,生物需氧量水平平均超過40毫克/升,近年來是有所好轉,2020年的報告顯示依然達到每100毫升12,000-13,000MPN。

除了細菌嚴重超標之外,寄生蟲種類和數量還未知,我記得幾年前有一個記者去恆河做調查,因為到恆河喝一口恆河水是傳統,所以他提前打了抗生素,但結果還是中招了——正是被寄生蟲感染了。

吃喝拉撒都往恆河排,但這不妨礙在恆河洗各種東西,圖片中洗衣服和洗碗是一起的Bibek2011

這些水傳播的生物類病原體導致包括痢疾、霍亂、肝炎、嚴重腹瀉在內多種疾病,據信這些疾病每年奪走150萬兒童的生命。

生物類病原體就是我前面說的恆河水暴擊傷害的來源,只要你多喝幾口,抵抗力不夠的話,就會在短時間中招,一頓上吐下瀉是在所難免的,但這不是恆河水的全部傷害。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恆河水還有持續性傷害,那就是工業污染帶來的重金屬超標。

在恆河支流潘杜河沿岸有一座每年消耗60萬噸煤炭的發電站,那些煤粉直接倒入河流中,這導致潘杜河在進入恆河之前鉛、銅等有毒重金屬超標1000多倍;

另外,製革廠直接排入恆河的污水中有毒鉻化合物嚴重超標,達到建議最高含量的 70 倍以上。

2012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這些重金屬污染讓多個恆河沿岸的邦居民癌症比例遠高於其它地區。

聊完了恆河,我們再來聊聊日本核污水,它其實也會製造瞬間傷害,和持續性傷害。

日本排放的核污水有什麼?

首先,我們來說它製造瞬間傷害的因素吧!

核污水的持續傷害很好理解,就是它具有輻射,輻射不會瞬間致命,會慢慢消耗細胞組織,那麼瞬間傷害又是怎麼造成的呢?

其實這些核污水是海水,而海水對人也是有毒的

喝海水的情況與喝恆河水基本差不多,如果你只喝一點的話,可能不會有問題,但如果喝多了,可能瞬間就會出問題。

這是因為海水的鹽分嚴重超標,它超過了人體處理的極限,多喝了的話它會損壞人的腎臟,表現情況其實也和喝了恆河水差不多——人會脫水腹瀉。

除此之外,核污水就是輻射了,這是人們真正害怕它的原因所在。

圖:日本推出的氚吉祥物

日本核污水中檢測到64种放射性同位素,不過他們聲稱通過一個被稱為高級液體處理系統 (ALPS)的方式可以將幾乎所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去除,就保留了一種——氚(氫的放射性同位素),這就是為什麼聯合國核監督機構同意日本核污水排放的緣故。

氚是低能的β輻射源,但它是天然存在的,科學家對於高濃度的氚是否存在危害有很大的爭議,有一些人認為它不會有任何的風險,也有些人認為它具有一定風險。

圖:不同地區引用水氚標準,不知道為啥安大略省為啥對氚那麼寬容

日本排放的核污水氚的濃度是860Bq/L,而飲用水質量和檢測對氚濃度的標準是建議不超過20Bq/L,日本核污水算是嚴重超標的。

我們可以說下,氚超標的一些潛在風險,根據日本本土的研究人員2021年7月發表在《輻射研究雜誌》上的一篇文章顯示[1]:

氚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但是它會被排出體外,而不會在體內富集,另外氚有機結合的可能性也不是很高,所以它相對來說風險不算很大。

但是,歷史上有兩個案例因為長期接觸氚死亡,兩人全部都是月光表廠的員工,都是由於長期暴露在高劑量的氚中的緣故,最總死於全血細胞減少症。

圖:夜光表中發光氚至今還在使用的

另外,很多人擔心的氚輻射引發的癌症,文章中也指出目前並沒有關於氚對人類致癌風險的數據,只有讓實驗鼠暴露在不同濃度的氚中時,有一半的實驗鼠出現了癌症的相關數據,不過文章也指出高劑量的氚確實對神經系統有所影響。

雖然,這篇文章是日本研究人員發布的,但它總體還算比較客觀。

所以,如果真如日本對外宣稱的那樣按照規定排放的話,或者說只排放氚的話,那麼它經過海水的稀釋後,只能說它可能具有一定的風險。

但是,如果他們沒有按照規定排放的話,那麼就完全不一樣了,那樣的風險會相當高,因為除了氚之外,其它的許多輻射源是有生物富集能力的,比如鍶-90、銫-137、碘-129等等都會在生物體內富集,而且他們的輻射比氚來得強許多。

圖:水俁病的理賠官司至今還在繼續

這裡說下,不按規定排放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永遠不要太相信人性。歷史上的污染醜聞很多都是類似的情況,比如日本的水俁病,杜邦公司的特氟龍醜聞等,哪個不是開始說得好好的,後面一大堆人被迫為其埋單。

另外,ALPS處理核污水是一個需要成本的做法,同時它也並不是每次都百分百清除所有的放射性同位素,需要經過多次處理,所以遺漏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其它的放射性同位素進入海洋的話,那麼它將和恆河水中的重金屬超標一樣,在生物體內積累,並最終影響到人類。

總得來說就是這樣,恆河水是已知的風險,而日本核污水更多的是存在分歧,以及考驗人心的風險,誰更毒就看大家自己怎麼判斷了。

參考:
[1].https://doi.org/10.1093/jrr/rrab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