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央視新聞公開報道了我國東風-26中程彈道飛彈部隊。不但大方展示了飛彈的不少技術細節,還罕見的展出了多達25輛飛彈發射車!這個舉動被視為我國自9月25日向東太平洋試射萬里射程的東風-31AG後,再次向不懷好意的「敵對勢力」展示我們的「打擊長臂」。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向他們的航母打擊群和陸基軍事基地,發出了不要輕舉妄動的警告!
眾所周知,前不久我們剛剛在9月25日向太平洋地區發射了一枚東風-31AG洲際彈道飛彈,展示了我們具有隨時對萬里之外進行戰略打擊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展示給誰看的,我們雖然沒有明說,但「相關方」肯定已非常明確的接收到了這個信號。畢竟能配得上我們使用如此遠距離戰略武器打擊的國家或目標,當今世界本就屈指可數。
可這也帶來了一個新問題:東風-31AG雖然能打很遠,也具備核打擊能力,但同時這也意味著距離中國很近的「敵對目標」反倒不用害怕了!比如被美國用於牽制我國的台海地區,以及存在大量美軍基地的日、韓兩國等。但我們肯定捨不得用寶貴的東風-31AG戰略打擊力量去對付這些「臭魚爛蝦」。因此,我們有必要針對被美國攪亂的半島局勢,以及又在叫囂「新兩國論」的「台獨分子」,再拿出一些「戰術打擊力量」讓「它們」清醒一下!
而10月19日央視展示的東風-26就非常適合它們。央視報道中按照慣例沒有說明所展示的飛彈型號,但從飛彈外觀看,這應該就是東風-26中遠程彈道飛彈。其實央視新聞除了罕見的公開東風-26飛彈「本體」外,還有著2層隱含意思:東風-26早已成建制裝備一線部隊;並且該型飛彈具備極強的機動發射能力!
東風-26其實早在2015年9月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上就已經亮相了,只不過當時還是裝載核彈頭的東風-26A型,主要作戰目標是3000公里外的美軍關島基地群。後來陸續又研製了東風-26B和東風-26C兩種型號,
這三種東風-26作戰目標各有側重。其中C型採用了常規戰鬥部,可以與A型一起執行打擊關島和射程內其他陸基軍事目標的任務。並且還因為經常與攜帶核彈頭的A型混合編制,導致美國長久以來一直搞不清東風-26到底裝備了多少核彈頭。
而東風-26B,則是專業的反艦飛彈,與東風-21D一樣被譽為了「航母殺手」。但東風-26B卻是三個型號中最晚亮相的。東風-26C在2017年建軍90周年朱日和大閱兵上首次亮相,而東風-26B卻遲到2019年10月建國70周年國慶大閱兵上才被公開。而此次也是該型飛彈罕見的以如此龐大規模的形態,展示在世介面前!
通過央視報道推測,按照一個東風-26B飛彈旅裝備25輛發射車,並且每輛發射車還配有2輛飛彈運輸車計算,這樣每次就可以發射75枚威力巨大的反艦彈道飛彈,同時對敵方一個或多個航母打擊群發起毀滅性打擊。並且東風-26B還具有末端機動變軌能力,最大速度不低於18馬赫。因此,被東風-26B盯上的任何海上目標,都很難在這種攻擊下生還!
這次我們一次就亮出了25輛東風-26B飛彈發射車,就意味著這種射程超4000公里的彈道飛彈,早已經廣泛裝備到了一線部隊。並且從之前放出的東風-26飛彈在西部的試射報道看,該車組發射時無需其他輔助力量,依靠本車組的官兵就能完成機動轉移和隨時發射。這種能力無疑大大增加了敵人通過衛星等偵查手段提前發現的難度,提高了我們對敵人航母打擊群突襲作戰的成功率!
以前美國動不動就用向中國周邊派出航母打擊群的方式,來向我們施加壓力,而最憋屈的就數96年台海危機期間了。但隨著我們的東風-21D和東風-26B反艦彈道飛彈的先後列裝,中國近海,乃至上千公里外的海域都成了美國航母的「禁區」。畢竟美國航母上F/A-18等艦載機的最大作戰半徑也不過1000公里,而美軍為了干涉台海局勢,就必須趕到台島以東1000公里左右的海域參戰。
但這個距離也正好落到東風-26B的打擊「舒適區」內!可以說只要美軍航母被我們偵查到在這裡參戰,那勢必會遭到東風-26B等我軍多種反艦力量的「重點關照」——想必當今世界上,還沒有那個航母編隊能在這種打擊下生還吧!
此外,東風-26A/C還能憑藉4000公里以上的射程,不但能輕鬆覆蓋美軍關島上的空軍基地、海軍港口,甚至還能直接將部署在這裡的大量轟炸機、軍艦直接「報銷」,從根本上解決麻煩。而可喜的是,憑藉東風-26的末端18馬赫速度,以及機動變軌能力,美國賴以為傲的「愛國者」和「薩德」等防空系統,全都無法有效攔截。
但以上這些還僅是「以前」東風-26需要對付的作戰目標,而今年隨著美國與菲律賓在「肩並肩」軍演期間,向菲北部「臨時」部署了一套「提豐」陸基中程彈道飛彈系統後,東風-26的「打擊清單」就需要再次更新了。「提豐」中導系統發射的「戰斧」巡航飛彈具有1600公里以上的射程,可從菲律賓北部直接打擊中國沿海、台海等大片國土,因此這個「釘子」必須在關鍵時刻能被立即拔除掉。而東風-26自然也能勝任這個工作!
「作戰能力全面」,恐怕也是這次視察特意選擇了東風-26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