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繳翼飛 北京報道 8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1%,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創下近半年新低,並且連續4個月位於收縮區間。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位於50%榮枯線以下。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8月份PMI的持續下滑主要是受到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和高溫旱澇極端天氣影響,同時,房地產低迷、鋼鐵等行業景氣度持續下滑構成明顯拖累。
供需兩端同步收縮
目前,供需兩端同步下行。新訂單指數為48.9%,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生產指數為49.8%,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近半年內首次跌入收縮區間,表明製造業企業生產活動有所放緩。
在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看來,目前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需求類指數均在榮枯線下,且有進一步向下波動趨勢;反映需求不足的企業占比持續提高,需求不足問題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受需求不足制約,企業生產呈現回落態勢。生產指數已低於榮枯線,採購量指數在榮枯線下持續回落,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也有回落,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總體收斂態勢。供大於求的總量失衡問題更為明顯。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8月份高耗能行業PMI為46.4%,比上月下降2.2個百分點,高耗能行業景氣水平偏弱且降幅較大,是本月製造業PMI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進一步分析,8月份,多地高溫多雨天氣持續,基礎原材料行業淡季特徵較為明顯,給製造業整體運行帶來一定影響。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均較上月有較為明顯的放緩。但是需求端也有積極因素,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8.7%,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上升,顯示製造業出口呈現企穩態勢。
不過,目前經濟新動能出現較快回升。8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PMI分別為51.7%和51.2%,比上月上升2.3和1.7個百分點,重返擴張區間。
文韜指出,製造業新動能在上月短期放緩後較快回升,且供需兩端都明顯增長,一方面是我國製造業新動能具有較強韌性與活力,另一方面是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細分行業方面,汽車製造業、電氣機械器材製造業和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運行態勢相對突出,較上月有較為明顯的回升。
周茂華認為,製造業各行業指數的分化也明顯反映出國內處於製造業結構轉型的過程,鋼鐵、高耗能等行業持續調整,而航空航天等高技術裝備製造業保持在景氣擴張區域,反映國內製造業轉型升級仍在持續推進。
企業生產成本壓力減輕
在供需同步收縮的情況下,無論是上游原材料價格還是中下游產品價格,均出現下行。8月份,購進價格指數為43.2%,較上月下降6.7個百分點;出廠價格指數為42%,較上月下降4.3個百分點。
文韜表示,製造業市場價格下降,主要是前端的基礎原材料價格下降幅度較大所帶動。8月高耗能行業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都運行在40%以下,且較上月都下降超過10個百分點,帶動下游產業的原材料採購價格普遍下降。
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企業調查,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製造業企業比重為40.4%,較上月下降3.1個百分點。此外,反映物流成本高和勞動力成本高的製造業企業比重分別為26.7%和29.8%,較上月下降1.1個和0.9個百分點。結合來看,製造業企業的成本有所減輕。
對於後續形勢,周茂華表示,接下來的宏觀政策實施力度需要加大,並且政策重心繼續偏向於提振有效需求。同時,根據行業復甦不平衡優化政策支持力度。
張立群認為,要大力提升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顯著擴大政府公共產品投資規模,有效有力帶動企業訂單增加,生產經營活動回暖,儘快扭轉市場引導的需求收縮和經濟下行態勢。
「當前經濟運行雖有所波動,但穩定發展大趨勢沒有改變。」文韜表示,隨著高溫多雨天氣影響消退,各地生產施工作業和消費場景穩定恢復,部分行業將進入旺季,加上當前穩經濟促增長政策加碼推進,政策效果將進一步顯現,後期經濟具備穩定回升基礎。製造業企業對後市也保持相對樂觀預期,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運行在52%的擴張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