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家庭要想培養學霸,父母要付出什麼?沒有爹媽你還能拿什麼拼

2022-07-02     母嬰參考

原標題:寒門家庭要想培養學霸,父母要付出什麼?沒有爹媽你還能拿什麼拼

寒門家庭要想培養學霸,父母要付出什麼?沒有爹媽你還能拿什麼拼

有人常說,「教育就是一場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修行」,要想培養出一個學霸,除了與孩子先天的資質、後天的努力相關以外,家庭的環境也尤為重要。

正是如此,才有了「寒門難出貴子」這一說法,不過在負重前行的路上,也有人堅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即使家境困頓,也要讓孩子實現逆風翻盤。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但寒門要想養出一個學霸,真的那麼簡單嗎?背後又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三個孩子兩個進清華,「神仙家庭」背後有多少付出

如今已到七月,各地的高考分數已經公布下來,篩出來一大波學霸,不少人對他們的學習經驗乃至父母的教育方式特別感興趣。

這不,前段時間一個來自宿遷市的家庭就火了……

這家有三個小孩,大姐考上了211,二姐14年進入清華,小兒子劉振傲今年高考拿到了685分的好成績,是一枚「准清華」學子。

人均學霸的家庭,令不少人都感慨, 「這究竟是什麼神仙小孩,父母的基因該有多優秀」。

可通過進一步了解才知道,這只是一個普通家庭,並沒有「祖上學霸基因」的加持,孩子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父親常年在外務工,母親28年來一直在家,親自陪伴三個孩子成長。

如果大家有真正去看這家父母的採訪,就能了解到,寒門養出棟樑之才,父母究竟需要付出多少?沒有爹媽孩子還能拿什麼拼?

1、破釜沉舟的決心:「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有書念」

我們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一個家庭想要培養一個學霸,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讓他有書可念」。

相比家境優渥的孩子來說,寒門子弟面臨的學習環境更加惡劣,學習資源有限不說,還隨時可能遇上「沒書可念」的局面。

因為現實的經濟原因,父母沒錢給孩子付學費,最終無奈讓他們早早地輟學打工。

「連飯都吃不起,談何上學夢」。這是寒門家庭共同的無奈。

但也有一批父母,他們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生活過得無比艱難,也要讓孩子們接受教育,「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有書可念。

劉振傲的父母就是這樣做的,即使生活在「沼澤」里,也不敢鬆懈對孩子的教育,要讓幾個孩子們「向下紮根,向上開花」,再苦再累也供出了三個小孩。

2、默默陪伴的耐心:「給不了你更好的物質條件,那就給你更多的精神陪伴」

把寒門送往「龍門」,背後離不開父母的堅持和付出,而其中的艱辛與掙扎,或許只有真正經歷過的才懂,正是他們甘之如飴的態度,才更值得大家尊敬。

就拿劉振傲的母親來說,她多年來每天早上五點半、晚上十一點,來回接送孩子,風雨無阻。雖然給不了孩子們更好的物質生活,但至少在精神世界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這是一位普通母親最平常、最偉大的愛。而這恰好是很多父母所忽視的一點。

著名的心理學家李玫瑾也曾發表過一個觀點:現代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金錢和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

3、當好榜樣的恆心:「不會教知識,但要教做人」

在教育這條路上,父母決定了孩子的起點。你們的人生閱歷、學識修養以及財富累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往往能讓孩子的起點比普通小孩更高。

而寒門父母,自然無法給孩子提供這些。

「我沒什麼學歷,學習方面幫助不了,我只是教育他們做人……教他們誠實守信,偷、搶、罵人什麼的都不行。」

這是劉振傲母親的想法,只有小學文憑的她,自然在學習上幫助不了孩子們什麼,卻無形中帶給了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在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而這些高尚的品格,將會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中,幫助他們未來走得更遠。

延伸閱讀:寒門家庭想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要注意這一點

寒門子弟想要「躍龍門」,父母的格局和遠見是必不可少的。

為何有些寒門子弟落寞走上父母的道路,但有些卻能「逆天改命」,實現階級跳躍,實際上跟父母的支持脫不了干係。

有些父母目光短淺,只想著追求眼前的利益,明明能讓孩子有上學的機會,卻催促著讓他們早點出去打工補貼家用。

特別是有女兒的家庭,往往從小就會被灌輸「女孩讀太多書也沒用」,這種「人窮志短」的教育方式,基本也難養出一個有出息的小孩。

但反之,如果你們能教會孩子 「立大志、做大事」,讓他們不要被眼前暫時的困難所壓倒,努力地學習,不斷地汲取養分,堅信讀書就是改變未來的最好的出路。

往往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逆境中求生存」的意念,在學習之路上走得更遠,未來改變自己的可能性更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181933b2a6d650b5098c8e0bbb6e4d7.html